APP下载

“5+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30王丽华

职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技工教育

王丽华

摘 要: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刻不容缓。苏州技师学院不断创新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先进理念,在人才培养中不断探索与实践,采用“5+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技工教育 工学一体化 高技能人才培养

为适应苏州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苏州地区企业,发挥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资源优势,借鉴国际先进的技工教育办学经验,引进、吸收、推广校外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从2016年开始,苏州技师学院探索“5+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5年在国内接受工学一体化教育培训,最后1年赴德国学习技能。经过6年的办学实践和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5+1”高技能人才培养概况

继校政企三方合作探索人才培养开设“枫桥专班”“社区专班”后,苏州技师学院于2016年开设中德国际合作班,实行“5+1”学制,在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2017年开设)3个专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由苏州技师学院负责招生,学生前5年在苏州技师学院接受专业技能、语言和学历教育,企业安排工学交替,获得国内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通过相关技能考核和语言考试,第6年赴德国学习专业技能,学生通过参加考核,获得德国相应职业资格证书。“5+1”模式学习结束后,经考核合格,学生将获得国内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和国际认证资格证书。

截至目前,苏州技师学院共有3个专业6个年级,11个班级276人参与“5+1”高技能人才培养,其中2016级学生有25人获得双证书,部分学生已回国就业,获得企业好评。2022年8月又有35名学生赴德学习专业技能,走技能报国之路。

二、“5+1”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

(一)工学一体化教学规范

实施“5+1”模式的班级,其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标准都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且积极组织教学跟踪及教学评估;完全打破学科体系,将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融为一体,“做中学、学中做”,教师融合多学科知识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如零件手工加工模块,一名任课教师需承担金属材料学、公差、机械制图及钳工工艺等多学科教学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分解分析,获取课程内容,确定教学实施方案,编写工作页,实施一体化教学。

(二)培养一体化的专业师资

为了提升一体化师资队伍水平,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参加培训,系统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考核流程,学习职业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苏州技师学院邀请专家来校为教师进行教学法系统培训。苏州技师学院依托“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以项目开发或申报为载体,培养一体化中青年骨干教师。

为鼓励任课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苏州技师学院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任课教师经学期考核达标,给予当学期课时1.2~1.5系数奖励,并在工作量考核方面予以倾斜,这大大提高了教师赶学比超的积极性。

(三)建设一体化的专业实训场所

苏州技师学院配置了全套的实训设备和设施,实训室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其中模具制造专业实训场所面积1 200平方米,有64套实训设备;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场所面积约1 000平方米,设备包括2间学习工作站、2间基础电工实训室和2间电力拖动安装调试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实训场所包含多个国内外品牌机器人实训室。

苏州技师学院还建有一条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以自动化加工制造为主线,融入了智能化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应用、生产监控系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等各种智能制造元素,能满足智能控制技術专业、数控加工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工业互联网专业等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实训需求。

(四)建立严谨的管理及考核机制

为确保“5+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收到实效,苏州技师学院注重加强与合作方的密切沟通,紧密合作,建立了严谨的考核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项目合作管理委员会。为了开展有效的项目合作,合作双方建立了项目合作管理委员会。管理机构为项目合作领导部门,协调项目推进及进程,对合作管理负责。

二是认真准备。在正式教学开始前,合作双方教师联合召开准备会,商讨授课教案、学生工作页的编制、实习耗材的采购、教学场所布置、教学管理规范体系的建立及完善等相关工作。

三是全程督导。合作双方联合组成教学协调小组,严格落实教学规格书要求,包括进企业工学交替。苏州技师学院分管院长、教务处、项目研发处、相关专业进行全过程协同督导,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商讨解决方案。

三、“5+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理念和特点

经过6年的合作,苏州技师学院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和特点,主要有以下5点。

(一)活而不散的教学模式——大纲化教学

工学一体化教学采取了灵活的教学方法,提供规范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师灵活地把握教学节奏、选择教学方法。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在大纲范围内,教师选择相近专业课程参考书目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实践应用为主线,打破传统的以课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对专业基础课程、技能课程进行内容重构和重组,形成模块化教学,这往往让那些习惯于按统一教材、统一课标、统一进度授课的教师一时难以适应。

(二)实而不限的实训模式——项目化实训

实践训练除基本功训练外,全部根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做中学、学中做”的项目化实训。教师把学生需要训练的内容放到具体的工件产品制作项目中,将学生实践训练融入具体的零件、构件制作过程中。训练的过程就是制造产品的过程,由学生完成若干零件、构件的加工、装配、调试,最后以组装一个完整的、可运用的综合性机构为目标,达到学习目的。在加工、装配、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固而不化的工学模式——师徒化实习

工学一体化教学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企业实习课时和实施以师带徒制度是确定的,以达到工学交替的教学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提供合适的岗位和企业导师,按照准员工制确保实习学生安全。在学习时间、人数、实训内容、实训场所转换方面提出了严格、明确的要求,而在具体项目、教学方式上由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教无定所、学有定规,打通校企教学最后一公里,学生在企业、学校之间的学习与管理通道中“行走”畅通,企业、学校职责分工明确,工学交替理实一体、互通有无。

(四)严而不僵的评价模式——过程化鉴定

“5+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考核并不是采取一考定局的僵化考核模式,而是采取过程性和终结性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过程化考核贯穿平时的教学和日常训练,学生每一次的项目测试、作业记录、训练日记等需要每月定期提交,以此作为过程性考核依据。期末严格实行考教分离,按照职业资格考试流程,由第三方专家出题、监考、测评。除完成理论及技能考核外,需由学生制作PPT,并汇报其加工、装配过程及机构工作原理等,教师还会在这一过程中随时提问,再由学生答辩。通过多元多维度组合,确定学生的成绩。

(五)融而不缺的培养模式——素质化工匠培养

在“5+1”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中,没有单独设定职业素养课程。但职业素养教学并不缺失,而是将严谨的工作作风、敬业态度、创新求索等所有的职业素养、行为规范、职业习惯、工匠精神教育与技能教学融为一体,全员、全程、全方位贯穿于日常技能教学和教师的言传身教。

四、探索“5+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理念转变问题

“5+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与传统教学的理念和做法存在不少差异,学校和教师需要一个认识转变的过程。如果没有指定的教材,完全由教师根据教学标准搜集、整理资料,编制一体化工作页和一体化教案,这与传统的按统一教材和统一课程标准教学差别较大。

(二)项目开发问题

由于“5+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模块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若干个实训课题项目,设置的项目必须既要符合生产实际,又要囊括教学内容,还要激发学生兴趣,将学习的知识、技能、兴趣、考核等综合因素融为一个个产品项目,对教师的知识、技能、实际生产经验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三)工学结合问题

校企之间工学结合是教学的特色,但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更为习惯的是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集中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相较于学习过程中的以师带徒,组织学生进企业进行阶段性边工边学、工学结合,在教学安排、实习管理、企业支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相互协调,并分别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作者单位:苏州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工学一体化技工教育
欲成 “大家”, 先为 “小匠”
智能手机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