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优化策略探析

2022-05-30赵楠

求知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班级合唱音乐教学教学策略

摘 要:小学音乐教育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而合唱教学是能满足以上要求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为提升合唱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深入探索班级合唱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学;班级合唱;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赵楠(1992—),女,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楚水小学。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一种表演形式,通常是有指挥的,重视单一声部的统一性或者多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性,人声是合唱的重要表现工具,演唱者要能够用嗓音直接地表达出歌曲当中的思想情感。同时,合唱也是音乐教学当中较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合唱教学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能够在音乐课堂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音乐教学的形式对教学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班级合唱教学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优化和改进。

一、以规范教学为基础传授合唱知识

部分教师存在过于注重实践教学而忽略理论知识教学的问题,这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歌唱技能时,缺乏提升能力的知识基础。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是教学的必要要求,教师需要重视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对此,教师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规范、综合的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又要重视技能训练[1]。

(一)重视合唱歌曲介绍

合唱需要完整演绎某一歌曲,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所要演唱的歌曲的内涵,学习歌曲的艺术表达形式和它的艺术文化精神。合唱需要展现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教师要重视合唱歌曲相关资料的介绍,从歌曲的创作者、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等方面向学生传递歌曲的相关知识内容,使学生深入体会歌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重视合唱知识讲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在教学合唱的时候要让学生掌握关于合唱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可口头讲解合唱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变化以及合唱在当下的音乐艺术表达中发挥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赏析相关的合唱视频,让学生了解合唱的相关发展情况[2]。

(三)重视合唱指挥知识讲解

指挥是合唱表演的关键之一,指挥者既要打准节拍,也要促进各声部通力合作,指挥的成败影响着整个合唱表演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合唱教学时需要让学生了解指挥动作的相关知识,例如,指挥时一般是右手发挥主导作用,它表现的是节拍和节奏的变化,可通过不同的线条或者动作幅度指导某声部的起始以及演唱者呼吸的调整等。指挥者的左手一般更侧重于引导演唱者感情的表达,如感情逐渐增强或者逐渐减弱等。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需要读懂指挥者传达的信息,从而呈现更好的歌唱效果[3]。

二、以行为感知为突破掌握合唱技巧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感,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素养。学生声音的表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唱效果,合唱的要求是让声音达到整齐、准确和优美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传授学生合唱技巧,让学生能够掌握合唱发声的一些基本方法。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如果只进行理论指导是难以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所以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感受音乐,让学生自己体会技巧的重要性[4]。笔者认为可以艺术感知力为突破来教授小学生合唱技巧。

(一)唱歌前的热身运动

唱歌就像运动一样,歌唱者需要在唱歌前调整姿势、面部表情以及喉咙和声带的状态,这一环节就是“开嗓”。在唱歌前,如果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适当调整,就可能会影响学生声带的健康,导致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因为声调太高唱不上去而“破嗓”。正确的唱歌姿势和身体调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轻松地演唱歌曲,而调整唱歌前的精神状态,能使学生更好地呈现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这也是合唱的一个关键。例如,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唱歌前进行姿态调整,让学生挺拔站立,打开胸腔,抬起头,面带微笑,呈现饱满的精神状态。接着教师要让学生把手放在耳朵下方,感受共鸣腔的打开,体会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区别,指导学生不要靠拉扯声带来发声,要多通过共鸣腔发声。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歌曲,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体会声音是如何打开的。

(二)唱歌时的音色表达

不同的合唱歌曲风格特点也会有所差异,学生在进行表演的时候要对音色进行调整,运用合适的音色才能够准确地展现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合唱的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音色所呈现的美感不同,比如合唱《雪绒花》的音色要更加柔美优雅,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的音色就应雄浑壮硕。所以,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音色进行调整。教师可以播放不同音色下同一歌曲的音频让学生体会音色对于合唱表现效果的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音色的重要性。教师要丰富学生的歌唱音色表达效果,使学生以最准确的音色效果来表达歌曲的曲调和旋律,以达到最美好的合唱效果,增加学生的歌唱体验。

(三)唱歌中的呼吸调整

发声一般是通过呼吸来调整的,包括气沉、高位,直声、轻声、靠前等发声方法[5]。教师在指导发声时要能够利用学生在生活当中的体验,准确地让学生掌握发声的技巧。比如吸气的过程,教师可以描述成深深地去闻花香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咳嗽的感觉,也就是借横膈膜的控制向腰部内侧施压,从而让声音能够饱满有力地发出,提高音调。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体验来进行呼吸调整的语言表達,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相应的技巧。教师要让学生记住正确发声的感觉,并让学生坚持以这种感觉进行习惯发声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合唱的正确发声方法。

三、以音乐审美为提升建立合唱美学

合唱是一种艺术,合唱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和意志品质,让学生通过艺术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音乐合唱学习过程中达到核心素养教学中的精神品质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合唱当中的音乐美学,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艺术情怀,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6]。

学生要想提高合唱能力水平,就要学会欣赏合唱的艺术形式,教师可以科学设置合唱艺术欣赏课,打开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享音乐艺术成就较高的合唱作品,如贝多芬的《欢乐颂》中的《第九号交响曲》合唱。这一合唱将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以气势磅礴的音乐展现。这种形式丰富的合唱作品欣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艺术欣赏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社会当中的流行合唱团,让学生意识到合唱不仅是舞台上所展现的一种形式,还可以以流行文化的方式存在。

合唱的精神内涵是团队合作。集体的表演能够让每一位参演的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品的情感。此外,鉴赏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学科能力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对音乐有正确的理解和看法。

四、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提高合唱素养

传统的音乐课堂所进行的合唱教学往往形式都比较单一,虽然学生对于歌唱都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长期在固定的合唱教学模式下学习会逐渐削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提高学生合唱素养,让学生保持对合唱的热爱,让合唱能够长时间地给予学生成长的动力。

(一)合唱表演化

大多数合唱表演都是演唱者以固定的站位集体在舞台上进行歌唱表演,虽然合唱的歌声表现形式多样,但是表演者缺少肢体语言动作,这一表演形式不太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使合唱表演化,如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将唱歌和跳舞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能感受到舞蹈所带来的动力。这使得合唱表演不再是一种固定的形式,为合唱注入了活力。教师可以改良简单的舞台剧并融入合唱的表演技巧,将合唱和表演进行结合,丰富合唱演出的形式内容,使学生能够多方面发展。

(二)合唱趣味化

合唱趣味化就是要增加合唱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结合优秀的合唱团的作品让学生进行参考学习。如厦门六中合唱团演唱的《夜空中最亮的星》,演唱者利用人声模仿乐器进行创新合唱。这和常见的合唱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这种合唱表现方法,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创新改良,让学生的合唱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对此,教师要更深入地进行合唱的研究和思考,创新提升学生能力的方式,让合唱不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形式,从更加独特的表现角度开展合唱教学。

(三)合唱情怀化

合唱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情感寄托的一种方式,合唱情怀化能够丰富合唱教学的内涵,让音乐教学充满人情的温暖,滋养学生的心灵。合唱情怀化,也就是要通过合唱来表达某一主题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定期设计一个合唱主题活动,例如,以感恩教育或者爱国教育背景下的思想感情为主题,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歌曲进行合唱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素养、品质,让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善良、诚信、爱国、敬业等精神品格。

简而言之,教师要能够学习先进案例,也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现学生的成长需要,适当创新合唱音乐教学活动,拓展音乐教学的广度。教师还要善于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从而利用合唱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并改进小学合唱教学方式,使合唱教学符合音乐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技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音乐素养。每一个音乐教师都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音乐合唱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中感受到合唱的艺术魅力,让学生能够对合唱保持热爱,让音乐带给学生力量。

[参考文献]

余旭凤.祖国在心中,红歌润童年:小学音乐教学中红歌教学的创新实践[J].北方音乐,2020(5):176-177.

侯旻霞.厦门市小学音乐“关注多声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专题研讨活动成功举办[J].音乐天地,2021(6):66.

陈妙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0):130-131.

張磊明.乐在歌中寻: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探寻[J].小学生(下旬刊),2020(3):90.

邱金.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7):188.

解婷婷.小学音乐鉴赏教学对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2):121-122.

猜你喜欢

班级合唱音乐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