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指导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实践*

2022-05-30吕惠卿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吕惠卿

摘 要: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思维导图通过借助图像使学生构建思维框架,以形成一种思维辅助工具,这样有利于学生梳理思维逻辑,将学生阅读成果可视化,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阅读整本书。本文通过阐述思维导图的概念,概括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以期更好地提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9-0025-03

The practice of mind map guid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read the whole book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LV Huiqing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Nanji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frequency of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teaching methods in teaching is increasing. Mind map enables students to construct a thinking framework with the help of images to form a thinking aid tool, which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sort out their thinking logic, visualize students' reading results, and help students read the entire book well. By expounding the concept of mind map,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ole of mind map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the whole book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reading effect of the whole book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Core literacy; Mind map; Whole book read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综合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从兴趣、品位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不断重视培育学生广泛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就要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以往的题海战术逐步向全面学习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断被提出,而语文课本的阅读教学成为新的教学趋势,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思维改善,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引入思维导图来教授汉语阅读,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绘制思维导图白皮书和彩色笔可以用作基础工具,在白皮书的中央绘制预留足够的空间,以确保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加深学生印象。

1.思维导图的概述

近年来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国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习越来越标准化。思维导图是运用图像和关键文字的技巧,不拘于固定形式,用自己容易理解、记忆的方式延伸各级主题及相关的枝干及思维,用相互关联、包含、并列等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抓住关键词和关联信息等建立自己容易记忆的关联。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大脑的机能,综合经验、记忆、拓展、思维的规律,帮助学生在抽象思维与具体实物、阅读经验、阅读技巧和阅读心得之间建立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巩固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大脑潜能的开发。思维导图特别注重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聯想,弱化了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

2.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概述

整本书阅读教学强调的是以一本书为主要对象,教师按照阅读教学的要求对各个学年的课程计划做好合理安排并展开教学活动,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和理解知识内容。换句话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技巧,通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办法来优化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21世纪是一个充满巨变而又有着光明前途的世纪,科学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快速革新使信息传播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便捷,这使当代人的生活被大量信息包围。我们今天面对的是跨国企业、多元文化、信息数字化等,每个人面临的情况都更加复杂。在这种形势下,死记硬背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学习需求,取而代之的是资料的收集、整合、应用与创新能力,整本书阅读是帮助学生获取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的生命成长中,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与更广阔的世界相链接,在与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型,用思维的力量抵达更远的世界、探索无限的可能。

3.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思维导图具有表现形式丰富、表达方式简便等优势,能够以支架的外显特征来描述整本书的内容和框架,具有图文结合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之应用到实际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来具有非常多的优势,可以扩大阅读的宽度和广度、增加阅读元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阅读文章,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形象的思维图形,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问题和故事主题思想。在思维导图中思维图形是最关键的,可以使用树形图或其他图像进行绘制,可以在思维导图的所有行上使用关键字,有助于学生建立自我学习的信心,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助于他们建立个人思维、自我思考和分析,建立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环境。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思考是十分必要的,是符合当下小学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举措。

4.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掌握目录,以掌握全文大意

在阅读前要建立思维导图,必须明确文章的大意,要打破学生对整本书的畏惧心理。梳理目录是对整本书大意的理解,通过从目录中找出书本的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的教材中新增了读书栏目“快乐读书吧”,通过“快乐读书吧”学生可以掌握文章大意,能够清晰地理解作品的目录,基本上了解本书的作者及作者意图,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和魅力。掌握好全文大意再来建立思维导图,在整体的感知上建立了解基础,能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文章大意和目的,从学习动能上提起学生探究的浓厚兴趣。比如阅读《西游记》这本书,主人公孙悟空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人物,但很多小学生对其了解并不深刻,觉得故事过于复杂。但是通过了解书本的目录和文章大意可以梳理出通暢的思维导图,围绕主题线路再来翻阅故事分节,使学生阅读书本的内容方式更加丰富,有了一定的整体感知,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探究阅读教学。

(2)利用概念图串联既有认知

概念图是使用图形表示知识的一种方式,该方法最明显的优点是基于清晰度以显示思维逻辑。在介绍概念图时,阅读教学可以成为学生内心生活的抽象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保持可见的形状激发学生的思想、实现思想的形成,以达成教育活动,可将使用的因素实现有效转变。在阅读《小狼》这本书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同样的事情——使用“狼”的相关人员完成图片工作表词汇。学生完成概念图后,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回答进行分类。在利用概念图串联既有认知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反应、感知学生的心理感受、精心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体现其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导的概念图串联固然没错,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生自我知识储备、知识应变能力和思维品质,在影响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的同时也会影响其今后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实时引导概念图的串联过程,确保阅读效果。

(3)建构框架以厘清情节

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整本书之后会得到多种体会,而且每一种体会都不同,各种信息和阅读感受扑面而来,容易让学生混淆信息,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在阅读结束后,还会因为每个学生自身能力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认知和理解,有的能够正常了解、有的能够转化、有的存在疑问、有的完全没有起作用等。针对各种情况需要建立整体阅读框架,通过思维导图框架帮助学生增强理解和认知,在阅读过程中辅助学生进行总结,根据思维导图纵向结构来停顿阐述,帮助学生厘清情节,让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感受,体悟更加丰富的情感。整个过程中强调的是梳理,不用教师刻意去阐述,需要给学生留下更多的理解空间,让他们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正确地理解书本的思维导图且结合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对位,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比如在《鲁冰逊漂流记》这本书中,此书是一本西方名著,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增加了一定的理解难度,这个时候通过建立思维导图,可以将故事主人公的主线思路显现出来,通过图形表示书中所刻画的主人公的思维和心理变化及行动举止,将整个故事的主旨思路全部提到图纸上来,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清整体结构,显著提高学生对书本的理解程度,因此他们的学习信心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阅读习惯的养成意义非凡。

(4)梳理人物以感受形象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强调对人物形象的梳理,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梳理是至关重要的,从思维导图构建的思路上来看也是如此。然而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是最难的,一方面需要学生去认识理解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概述出人物形象的特征。通过思维导图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来设定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立体性来提高学生对刻画人物形象的认知,能够更加清晰地接受人物具体外在和内在形象。比如在阅读《小木偶奇遇记》这本书时,学生也许能够轻松掌握书中的故事情节,但是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比较难理解,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可以正面描绘主角匹诺曹的形象变化,从故事的情节出发感受人物形象的变化,从实际的思维导图中满足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更清晰地读懂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5)基于维恩图的引导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是由教师自身所掌握的语文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教育心理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达到的水平。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会有部分知识是欠缺或者不完善的。由于年纪大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并没有及时地更新或者缺乏竞争,导致知识结构落后;还有一部分语文教师欠缺掌握自己专业的最新发展知识,更加欠缺其他专业知识。另外,还有年纪大的教师反馈他们对于思维能力引导教学的能力有待加强。这些现象导致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指导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方法单一,不能更好地融合知识结构、情境和思维。维恩图主要使用相交的圆来存储组之间的显示相似性、差异化等关系,以及交集于非交叉口的一些匹配项,从某种意义上它代表差异化发展。当学生完成《狼图腾》的阅读任务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狼图腾》的图片、电影或原始书目,也可以让其观看整部电影。在积极监督下,学生可以在反复阅读中进行比较和总结,然后找到它们之间的异同,发掘案件的内涵和实质。使用维恩图,学生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故事本质和人物形象。

(6)引导思维,提高认知

对于学习的目的来说,阅读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行为,阅读的目的是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思索问题的能动性,不只是读取信息,而是要深入阅读内容和阅读情境中。思维导图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层面,教师要从实际生活和学习出发,从学生的接触层面来设计思维导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读懂思维导图,并且能够理解和应用思维导图。而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是根据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理解来变化的,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把握是一项不稳定的需求,故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思维的提高,在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做好引导,防止学生思维偏离,又能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书本中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这类科普类书刊对答案的定义是比较广泛的,每一个学生在阅读后给出的答案都有可能不同,而通过思维的引导可以将书中的知识结构凸显出来,诱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还有笔者觉得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思维发展,一是讨论式,把学生分成几组,开放式讨论或者阅读专题讨论,然后抽取一名学生报告,还给小组一次补充机会;二是学生上台讲课式,学生讲一部分,教师补充,这个效率低一点;三是让学生自己阅读,先阅读再提问,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问。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而不是靠填鸭、靠题海。

总的来讲,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在学习、记忆方面帮助非常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学生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结合当前小学教学任务和目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例持续上升,阅读教学的好处也得到了挖掘。在做好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通过应用思维导图来梳理阅读效果是比较明显的,符合解决当前学生思维逻辑不强、认知不足等问题,值得后续持续推广。

参考文献

[1]邓迎春.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实践探析——以冒险小说《黄花梨棋盘》教学为例[J].语文课内外,2020(08).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