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回归教材”复习要关注“插图、演示实验、课后习题”
2022-05-30鞠霞
鞠霞
摘要:“回归教材”是高三考前冲刺阶段的必要环节。如何才能有效地“回归教材”,达到既能巩固重要知识点,又能消除知识盲点,真正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笔者以近两年的高考题和大市模考题为例,引导学生在二轮复习时关注教材中的插图、实验、课后习题等,做到有效“回归教材”。
关键词:回归教材;课本插图;演示实验;课后习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10x-0086-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高三进入考前冲刺阶段时,有不少同学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复习,这个时候,老师往往会让同学们回归教材。究竟怎样回归教材呢?怎么做才能最有效呢?高三的学生经过一轮复习后,对课本的主干知识已经构建了知识网络,并且通过大量题目的训练,对于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关注容易被忽略的考点,这些考点往往“隐藏”在教材正文之外的地方,如:课本插图、演示实验、课后习题、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等。在近年的高考和大市模考中,经常出现以课本插图、演示实验、课后习题等为素材的试题,以此引导学生对这类知识加以关注。
一、关注课本插图
插图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插图,能够使学生轻松地进行观察、分析、思维和想象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感知文字所传递信息的内涵。高考中不乏以课本插图为素材的题型,比如:
(2020年江苏高考第11题[1])将金属M连接在钢铁设施表面,可减缓水体中钢铁设施的腐蚀。在题11图所示的情境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B.金属M的活动性比Fe的活动性弱
C.钢铁设施表面因积累大量电子而被保护
D.钢铁设施在河水中的腐蚀速率比在海水中的快
这道题的图来源于人教版化学教材选修4第92页图4-18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示意图,如下图1。
管乳胶管中气泡的方法
再比如:
(2020年山东高考第11题[2])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这道题的C选项来源于人教版化学教材选修4第53页图3-13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气泡的方法,如图2。从图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尖嘴不是垂直向下,而是呈45度角向上。
教材中很多实验装置插图也是命题的素材来源,比如:乙炔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见图3)。
在验证乙炔的性质之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硫酸铜溶液,目的是什么?再比如,检验乙醇的消去反应产物乙烯时,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见图4),这是为什么?这些都是很好的命题素材。
二、关注课本演示实验
演示實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往往也是命题者青睐的素材来源。比如:
(2021年南通二模第18题[3])Cu2+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废水中的CN-。在含氰废水总量、过氧化氢用量和溶液pH一定的情况下,反应相同时间,测得CN-的氧化去除率随c(Cu2+)的变化如图1所示。c(Cu2+)超过90mg·L-1时,CN-的氧化去除率有所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c(Cu2+)超过90mg/L,会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与CN-反应的H2O2的量减少。
事实究因类试题是近年来江苏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如何寻找证据进行合理的推理是高中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的化学核心素养之一。证据的来源往往来自于所学的课本知识和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其中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就是重要的证据来源。这道题的证据来源于人教版选修4教材P25“科学探究”演示实验: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5%H2O2溶液,再向H2O2溶液中分别滴入0.1mol/LFeCl3和CuSO4溶液各1mL,摇匀,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
再比如:
(例)三氯化铬(CrCl3)是化学合成中的常见物质,工业上用铬酸钠(Na2CrO4)来制备。
Ⅰ.制备三氯化铬
某兴趣小组用实验室中的红矾钠(Na2Cr2O7)为原料来制备CrCl3的流程如下:
已知:a.CrCl3·6H2O不溶于乙醚,易溶于水、乙醇,易水解。
b.CrCl3·6H2O易升华,在高温下能被氧化。
(1)步骤Ⅰ中“加入40%NaOH”的作用是。
有不少同学看到这道题目认为题目是不是错了?题干中明明是用铬酸钠(Na2CrO4)来制备三氯化铬(CrCl3),为什么下面的问题中是用红矾钠(Na2Cr2O7)为原料来制备CrCl3呢?这时需要同学认真审题并思考“加入40%NaOH”的作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命题素材来源于人教版选修4教材P28演示实验2-5:
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Cr2O-+H2O2CrO-+2H+
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K2Cr2O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很明显,加入40%NaOH的作用是将红矾钠(Na2Cr2O7)转化为铬酸钠(Na2CrO4)。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多关注课本中的实验。
三、关注课本习题
教材后的习题是经过筛选的精华题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针对性强,对这些习题,教师应认真研究,深入领会编排意图,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课本后的习题也是高考题的命题来源,要引导学生加以关注。比如:
(2020年江苏高考第18题[4])用于环境杀菌消毒的NaClO溶液须稀释并及时使用,若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且见光,将会导致消毒作用减弱,其原因是
。
参考答案:NaClO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后产生HClO,HClO见光分解。
这道题可以在人教版教材必修1P87课后习题9中找到答案。
9.漂白粉或漂粉精中的Ca(ClO)2能与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发生如下反应:
Ca(ClO)2+CO2+H2O==CaCO3↓+2HClO
根据以上反应,你认为购买和存放漂白粉或漂粉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回归教材不是简单无目的地通读课本,而应该是有针对性地巩固重要知识点,并消除知识盲点。要想真正让学生在“回归教材”时做到有的放矢,就需要老师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有效地回归教材,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2][4]各地教育考试院.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参考答案,2020.
[3]南通市教研室.202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