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演奏中不可忽略的非技术问题

2022-05-30吴文婷

艺术评鉴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想象力情感

吴文婷

摘要:钢琴演奏的过程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过程,技术性来源于正确的训练和反复的练习,而艺术性则更多的源于学琴过程中非技术因素的培养。本文将从重视钢琴学习中人文素质培养、在演奏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调控、如何训练音乐记忆能力这五个方面逐一论述非技术因素培养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重视这些素质的提升,只有注重文化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作品,演绎作品。

关键词:人文素质  想象力  情感  演奏心理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21-0073-04

钢琴演奏是融技术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复杂运动,这跟钢琴学习中的两大因素(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密切相关。演奏时良好的技术性源于平常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即技术因素。而演奏中所需表达的艺术性则更多的源于学琴过程中非技术因素的培养,即各项知识结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联想象力、作品情感体验、调控演奏心理、音乐记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几方面的内容在实际学习中常常被忽略,本文将详细论述非技术因素培养的重要性及方法。

一、重视钢琴技术以外的人文素质培养

钢琴艺术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钢琴文献更是浩瀚广博,且与其他艺术门类以及人文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无论是从钢琴演奏角度或是艺术审美角度来看,演奏者都需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素养与合理的知识结构。作品曲式分析、欧洲音乐史、和声学、复调等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众所周知,钢琴是我们用于传达音乐的载体,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忽略了如何去传达音乐。为了能够驾驭这种乐器,我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去练习各项技术,这远远超过了我们在加强音乐表现力方面所需要的时间。

因此,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有效融入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所弹的肖邦和贝多芬没多大区别,尽管流畅,却没有灵魂。究其原因是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欧洲音乐史各时期的创作特征,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风格。而风格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更为内在、更为稳定和深刻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气质。我们可以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去理解:主观上,作曲家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思想观念和审美理念等方面的差异,会使他们的作品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创作个性和显著特征。从客观上来说,每个作曲家创作风格的形成都会受到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社会、民族、环境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奏作品时要非常系统地去了解作曲家所处时代的背景特征以及生活境遇和性格特性。比如在弹奏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之前,我们应该先去学习一下他的创作习惯,他虽然是巴洛克时期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但是他的奏鸣曲风格却不像绝大部分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他的动机和乐曲以及曲子的篇幅都是以简短和典雅为主的,而不是多声部的复调音乐。他创作了大量的键盘奏鸣曲,有很多创新的技巧,这在当时来看是新颖别致的,如双手交叉弹奏、连续快速的重复音以及大跳技术等。在几年前的上海音乐学院考级曲目中,有一首十级作品《#f小调钢琴奏鸣曲》,其中就有很多左手八分音符的交叉弹奏。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条件下顺应古典主义时期人们对音乐风格的审美取向自然而生的,弹奏这些作品时,不能光有一个轮廓,一定要先去了解他的创作习惯,要知道莫扎特是个旋律大师,极善于写抒情乐段。优美动人的旋律以及轻巧精致的触键都是弹奏时需要注意的,演奏时踏板运用也要讲究,要尽量展示每个细节。他的作品和声线条较贝多芬和李斯特比相对简单,并不那么丰满,因此过多的戏剧性处理反而会破坏莫扎特的典雅风格。而贝多芬的作品情绪转折较多,感情丰富,充满了对比和戏剧性,透过作品随处可见他的生活境遇和鲜明的性格特征。著名的《悲怆奏鸣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已经开始有耳聋的迹象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因此他从生活中感觉到了悲伤,同时把这份感情融入了作品。在引子部分的每一个和弦与大起大落的力度对比都充满了主人公对命运的抗争和挣扎,低声部持续的和弦音犹如死神的脚步在慢慢靠近。我们在弹奏时,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人文素养,那所奏出的乐句一定是苍白没有灵魂的。再如: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是广泛被使用的一本复调启蒙教材,但很多教师只管教学生弹,并没有把巴洛克时期的触键风格讲解得很透彻,包括断奏的处理,装饰音的时值与奏法等内容。而这套教材中涵盖了好几种舞曲体裁,小步舞曲是什么风格,波罗涅兹舞曲具备哪些节奏特征,加伏特舞曲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一切都是弹奏之外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的重要的非技术因素。

二、充分的想象力可以使作品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想象力和创造力永远比知识更重要”。事实证明,想象力是人类的一种天赋,更是钢琴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所以,很多钢琴教育家会运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场景来描述我们实际弹奏的动作,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某些弹奏技术运用得更加自如。一代宗师周广仁先生曾经用拿筷子夹菜来比喻弹钢琴时的放松动作,在拿筷子的过程中,手指是用力的,但手腕和手臂是可以运动的,这说明我们在弹奏钢琴的时候,不是整个手臂都要用力,这样不但容易造成紧张僵硬感,也会使发出来的声音生涩难听。显而易见,想象力是钢琴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弹奏作品时,如果它有明确的标题,那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所见所闻获得的感受和印象进行联系想象;如果是无标题的音乐,我们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情绪、色彩去判断各段落间的细微变化,联想作曲家所要描绘的情景和意境,从而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在学习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作品《六月—船歌》时,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去想象微风拂面、景色旖旎,小船在水中缓缓荡漾的动人画面,然后慢慢体会左手的节奏律动以及右手绵长的旋律线条所带来的美好感受,带着这样的感觉去练习,左手的伴奏会逐渐变得摇曳起来,像极了小船在水面上荡漾的场景。再如中国的一首经典钢琴作品《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这是一首音乐会中经常见到的曲目,全曲由一个主题和八个变奏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弹奏要求和情绪变化,从“苦难的岁月”到“解放区的天”是中华民族在特定时期斗争史的缩影,乐曲开头的中速到曲末的欢快与宽广反映了斗争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所以在实际弹奏时,演奏者的脑子里要随着音乐的发展而浮现不同的画面,一定要在读懂谱子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和想象,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作曲家在“斗争”段落运用的附点节奏联想到斗争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在“解放区的天”这一段前面两行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过渡句体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场景。变奏八部分大量的使用八度音型所营造的光明感和宽广感,预示着中华民族的道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辉煌。以上这些都是钢琴学习中渗入非技术因素训练的重要切入点,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使演奏富有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才能将苦難的日子到胜利的光辉历程表达得酣畅淋漓。

三、体会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巴赫最有名的儿子C.P.E.巴赫在其论著《论键盘乐器演奏艺术的真谛》曾指出,当乐句是苦恼和悲伤时,演奏者必须苦恼和悲伤;当音乐是生动和欢乐的,表演者必须毫无疑问地处在同样的情感之中。

钢琴学习者一定要具备敏锐的听觉和快速的音乐反应力,当听到一段曲调时,能辨别出音高、节奏、和声只是一方面,学习者还要能感知这些音乐元素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场景,将音乐同自己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去深入分析作品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作品入手,很多中小型乐曲风格多样,特别能提升人的乐感和音乐表现力。可惜的是,很多钢琴学习者只是在追求“大”和“难”上面下功夫,即只要手指技术,无所谓情感表现。正如平常一些比赛中,我们常看到学生弹贝多芬、拉赫玛尼诺夫,但是其实很多时候他们连读谱都读不正确。不能清晰认识句法又怎能理解乐曲中的情感呢?其实学音乐作品就如同学语文课文,一篇课文放在面前,总归要知道作者是谁,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分为哪些段落,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又是如何,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思是什么。如果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钢琴作品,就不难理解作曲家的意图了,所以选择自己各方面都能够胜任的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给学生选择的曲目要符合他们的个性特征,这样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个性活泼的孩子可以学习情绪欢快的小乐曲《扎红头绳》《四小天鹅舞曲》《阿拉伯风格曲》等,演奏这些作品时,他们可以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事情同曲子的旋律和跳跃的伴奏联系起来,从而更容易感受音乐的情感。再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孩子们都很喜爱的作品,很多时候学生在演奏的时候对作品的第二个部分即左手低音旋律部分不能充分把握好,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并突出低音旋律,以表现出小熊缓慢笨拙的音乐形象。此外,一些抒情的作品可以交给一些相对文静,情感细腻的学生,如舒曼的《梦幻曲》,这是一首钢琴小品,旋律婉转流连,温暖甜蜜,和声丰富,层层递进,充满诗情画意。在演奏该曲时,学生应带着一种对生活热爱与向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憧憬的感情,这样才能具备引人入胜的表现力。再说中国经典曲目《水草舞》,这是芭蕾舞劇《鱼美人》的选曲,原为管弦乐曲,后改编为钢琴曲,旋律柔缓舒展,清新悦耳。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湖边观察微风吹来,水草在堤岸边的湖水中荡漾的柔和曼妙的感觉,然后带着这种情感结合手指技术去弹奏作品中的每一个和弦滑音,感受音色的均匀而柔美。

四、心理因素对于钢琴演奏的影响

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独自练琴时弹得很完整,但一到上台表演或者考试的时候就开始频繁出状况;反之,有的学生平常可能并不突出,但考试却能很稳定地发挥水平;还有一些学生在演奏时不能有任何干扰,现场稍有一些杂声就不能将音乐很顺畅地进行下去。我们把这一类的问题都归咎于“心理素质”的问题,解决好学生在演奏前的心理准备状况和演奏中的心理调节问题是钢琴学习中非技术因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逐一论述。

(一)强烈的表现欲望是演奏成功的前提

受演奏者个性特征的影响,具备外向型性格的人往往具有开朗的性格和很强的自信心,很乐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和推销自己。反之,具备内向型性格的人往往比较内敛和胆怯,在公开演奏中缺乏自信,羞于向大家展现自己,严重影响演出效果。所以后者更需要有人及时地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充分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

我们在正式演奏一首作品前,会经历无数次从茫然到精通的过程,逐渐从感知到熟练,这个过程重复了无数遍从部分到整体,再从整体到部分的练习,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艰辛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们认真地积累、不断地提高审美感受,越来越多的创造热情激发起强烈的表现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适时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鼓励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所创造的美好音乐中去,充满激情地去演奏。当他们对所演奏曲目已经满怀信心时,就会有渴望表演的冲动,这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将对演奏者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树立信心,为获得演奏成功做好准备。

(二)演奏心理的把控是获得成功的保障

无论是从事钢琴教学的老师,还是学习钢琴演奏的学生,都应该或多或少地从实践中感受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钢琴演奏之间的关系,并且意识到了提高心理素质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因此,我们都应当认认真真地利用空余时间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要弄懂什么是心理、什么是心理素质以及什么是演奏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根据科学理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进行演奏心理素质的训练。

作为钢琴演奏中非技术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奏心理是指演奏者在演奏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如何培养和训练演奏心理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有些学生上台以后由于过度焦虑或者过度亢奋,会导致演奏力度和演奏情绪显得过分夸张,甚至连乐曲速度都不能正常控制,严重影响了乐曲的音乐表现。因此,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是决定着演奏是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这种心理控制力来源于无数次的实践和教师正确的引导,是钢琴演奏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演奏环境的模拟和适应来缓解演奏前的心理问题。

通常情况下,学生练琴都是自己单独在琴房中进行的,学生琴房一般配备的是立式钢琴。而正式的考试和比赛场合都会在中小型的演奏厅里举行,很多都配备的是三角钢琴。当环境和乐器都发生了变化,紧张焦虑之感便会随之而来,这一切都会使演奏者的心理产生变化。在考试或演奏前多次安排学生进行演奏环境和所需乐器的适应练习,是为接下来的正式演奏提供成功保障的有效途径。因为这样的练习已经不是具体的针对某首作品的练习了,而是一种加强演奏者心理的适应性锻炼。

(三)应变能力的培养是演奏顺利的必备条件

很多演奏者都知道,演出过程中突如其来的意外状况是难以预料的。如演奏中突然忘谱、突然弹错、灯光刺眼等问题会时有发生,教会学生如何应对这些状况是钢琴课中必不可少的任务。一个有经验的演奏者在舞台上一定具备随时应付各种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来自充分的心理准备,也来自于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每一个演奏者都必须谨记,无论演奏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都要集中注意力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直到完成演奏。

在日常的训练中我们可以对曲目的技术难点作出判断,在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不仅要多做一些练习,还要有一些紧急的预案。比如演奏过程出错了该从什么地方接下去或者说如何接下去的这些问题,都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做到遇事从容淡定。如李斯特的钢琴作品第三号《爱之梦》,全曲优美、浪漫、和声丰满、层次鲜明,有着较高的演奏标准。其中有两段过渡句极为难弹,一段是快速的双音连奏,这种连奏不仅要求手指触键整齐干净,还要求掌握良好的指距,这样才有利于在快速跑动中求清晰。还有一段是半音级进的下行音,要求准确灵巧,均匀流畅,这种技术难度在弹奏过程中极容易碰错或溜音。像这些具有难度的段落,我们不仅要多加练习,还要熟记这里面的每一个音,甚至反复去模拟在某个地方断了以后该如何接下去的场景,这样有利于在实际演奏不顺畅时激发快速的处理能力,从而使应变能力大大提高。

五、音乐记忆能力对于钢琴演奏的影响

音乐记忆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必备技能。对于很多演奏者来说,最令人尴尬的事情就是在演出或比赛过程中突然忘谱。其实,音乐记忆能力考验的就是实际背谱能力。学生中最爱用的是通过肌肉记忆来背谱,也就是通过无数遍的反复练习形成手指间的条件反射,这种看似轻松的记谱方式其实尤为不靠谱,因为在舞台上演奏的时候,这种下意识的动作一旦遭到打断或破坏,就很难再延续下去,如同信号中断一样,究根结底是因为心理压根没有谱,不知道接下来该弹什么。

事实上,背谱还有很多种方法,如视觉记谱、听觉记谱等。有少数极具天赋的人对看过的乐谱几乎能做到过目不忘,这些人的视觉记忆能力就如同摄像机,但这种能力即使通过训练也很难得到,因为它要求演奏者对键盘和琴谱都要非常熟悉,甚至能做到在两者之间随意切换,眼睛看一下琴谱就知道它在键盘上对应的位置,甚至想象到这些音符所产生的音响效果,这个过程像极了计算机编程。还有很多演奏者选择用听觉记谱的方法,但这也需要很多先决条件,如:敏锐的听觉、正确的音准概念以及良好的节奏感等,甚至还要寻找一些好的演奏版本作为听觉记忆的范本。该方法的弊端是,经常听别人的演奏版本会不自觉地产生模仿别人演奏的想法,從而失去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的机会,一直这样下去,会对音乐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产生影响与阻碍。所以,最科学的记谱法应当是在理性分析作品的音乐结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的基础上,将各类记谱法相融合。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从学琴最初阶段的八个小节的短小乐曲就要开始,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背谱习惯,并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加深,不断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这样才是最可靠和最稳定的记谱方法,这种方法能确保演奏熟练而流畅,甚至在出状况的时候,能让演奏者迅速意识到接下来该演奏的音符是什么,让中断的音乐快速进行下去,缓解尴尬。

由上述内容可见,钢琴演奏不仅仅是围绕着技术本身的问题,技术以外的非技术因素对于演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文中所涉及到的知识背景、想象力、情感体验、复杂的演奏心理活动等,无一不贯穿在整个钢琴学习过程和钢琴演奏实践的始终。综合素养与钢琴演奏的艺术修养、文化价值等各方面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必须重视这方面素质的提升,注重文化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作品,演绎作品,使钢琴作品生动有趣并富有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黄大岗.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2]周铭孙.把钢琴弹好听[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

[3]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谢承峯.漫游黑白键 西方钢琴作品解析与诠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5]陈祖馨.钢琴教学新思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想象力情感
看见你的想象力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打开新的想象力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情感移植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