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农户的生产特征、现实困境及其与现代农业衔接策略分析

2022-05-30田梦玲罗建利

台湾农业探索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农户衔接策略现实困境

田梦玲 罗建利

摘要:【目的/意義】实现小农户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重要时代命题,深入剖析小农户的农业生产特征和现实困境,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和完善小农户政策。【方法/过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首先从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层面分析当前小农户的生产特征,了解其深层次生产逻辑,其次从农户异质性视角分析小农户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基本策略。【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基于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虽然小农户具有生产环节外包、家庭代际分工和兼业化的生产逻辑。小农户的异质性使得其面临的农业生产困境各有差异,但普遍面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不同的“小生产和大市场”问题、成本、资金和农业投资等问题。因此,可以通过整合“碎片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质量、培育乡村能人、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精准识别不同类型小农户生产需求、政策保护等途径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关键词:小农户;生产特征;现实困境;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37-5617(2022)02-0001-07

Analysis on th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stic Dilemma of Small Farmers and the Strategies of Their Connection with Modern Agriculture

TIAN Meng-ling,LUO Jian-li

(Business School,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Zhejiang 325035,China)

Abstract:【Objective/Meaning】Realiz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small farmers is an important epoch proposi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of small farmers will help to better implement and improve the policies of small farmers.【Methods/Procedures】By using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the current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farmers were firstly analyzed from the level of economic rationality and social rationality to understand their deep production logic. Secondly,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faced by small farmer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terogeneity of farmers. Finally,the basic strategies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mall farmer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were put forward.【Results/Conclus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sed on the economic rationality and social rationality,small farmers had the production logic of production link outsourcing,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division of labor and part-time employment. Although the heterogeneity of small farmers made them face different difficulti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y were generally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environmental problem,and different “small production and large market” problem and the problems of cost,capital and agricultural investment,etc. Therefore,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small farmer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could be achieved by integrating the “fragmented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s,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cultivating the rural talents,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 degree of farmers,and accurately identifying the production need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mall farmers.

Key words:small farmers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realistic dilemma ;idea of connection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其中,小农户是农业经营的主体,不管是唐代的均田制还是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户经济一直在延续、创新和发展。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经营耕地10亩(1亩=667 m2)以下的农户达到2.1亿户。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未来中国城镇化水平即便达到发达国家水平(80%左右),仍然会存在大量的小农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也是小农户间的合作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形式。因此,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1]。

实现小农户振兴,贯彻、落实和完善小农户的扶持政策,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当代中国小农户的农业生产特征。现有研究多局限于经济学的讨论,认为土地增收和保障功能在下降,土地要素功能在彰显;从经济学“成本—收益”来看,推动规模化经营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竞争力[2-3]。然而,小农户不仅仅是理想中的“经济人”,也是现实中的“社会人”,不仅追求个人经济利润最大化,同样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其次,必须区分不同类型小农户的生产逻辑和困境。一般认为小农户由于规模小、经营分散、经营者素质低,从而导致其高经营成本、高经营风险、产业链条衔接难、资金获取难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4-5]。然而对于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小农户,由于配置在农业的劳动时间和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差异较大,导致其行為动机存在较大差别,面临的问题也存在差异,而这往往被已有研究所忽略。最后,必须整合“碎片化”社会化服务,精准识别不同类型农户生产需求。对于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一般研究认为通过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或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来弥补其不足[6-7]。然而,现实中很多合作社很容易发展成“大农吃小农”的合作社,因此,合作社是否能够有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有待商榷。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目前存在龙头带动不强、服务内容不新、利益联结不紧、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8-9]。

基于此,本文从农户农业生产最基础、最现实、最本质的问题出发,首先分析当前小农户的农业生产特征,接着探讨不同类型小农户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破解思路。

1    小农户农业生产特征

作为嵌入于经济社会的主体,小农户具有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不仅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受嵌入于经济社会的文化、社会规范所影响。

1.1    生产环节外包

根据分工理论,分工使得劳动者越来越将其生产活动集中于较少的操作上,有利于提高劳动熟练程度、节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10]。当前中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生产分工现象,考虑到河南省是农业大省,而笔者多年跟踪调研的河南省M村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因此以河南省M村的小麦生产为例,对当代小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进行说明。2000年,M村小麦耕播环节约有65%的农户选择外包,打药环节约60%,灌溉约10%,收割环节100%,运输环节约70%。促使农户选择农业生产外包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1)农业生产的“副业化”。在M村调研中发现,该村村民多外出务工,非农收入远远超过农业收入(河南郑州地区建筑工程平均工资约200元/天,而M村每年农业净收益约为14520元/hm2),农业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少,使得农民越来越不重视农业收入,为减少农业投入时间,小农户开始把农业生产大部分环节外包。(2)农业机械的专用性。由于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低,小农户不愿投资于资产专用性比较强、使用频率比较低的机械设备(如拖拉机、播种机等)。而且,即便有机械设备,小农户也不愿在农业上投入更多的劳动力,笔者在M村调研中发现,许多农户提到当前农民种地心态时都会提到,“现在人都变懒了”“现在人都图省事”等词汇。(3)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比较完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三大主粮的机械化率超过80%。笔者调研的黄淮海平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几乎达到了100%,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也比较成熟,小农户在农业生产的任何环节、任何时候都能找到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或个人为其提供服务。不同于传统小农户需自主完成农业生产环节,当代小农户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选择以机器替代劳动及农业社会化服务,而且把农业从“主业”转化为“副业”。

1.2    代际分工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农业生产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已被机械替代,而且小农户可以选择“去劳动化”的农作物,使劳动者纯粹年龄上的差别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小。因此,当代小农户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会充分配置家庭资源以实现家庭效用最大化。

一般来说,目前农村社会普遍存在“农一代”和“农二代”(参考通常的做法,“农一代”大致为60年代或70年代初出生的人,“农二代”为80年代或者90年代出生)[3]。“农一代”大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外出务工,由于其知识文化水平有限,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工作,且缺乏在城市定居的稳定就业能力,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城市就业机会的减少开始返乡。而“农二代”接受更高的教育,具有较多的城市就业机会,特别是当代互联网的发展使其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在追求发家致富的天性与求生求荣的本能驱使下,“农二代”梦想能够“进城定居”,更愿意在城市就业。同时,“农一代”对土地具有更深的感情,而“农二代”对农业、农村和土地的感情越来越淡。因此,当前许多“农一代”选择留守农村,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又可以照顾家庭;而“农二代”则外出从事非农就业,以期获得更多收入。因此,家庭代际分工是现阶段小农户农业生产的典型特征。可以预期,随着代际接力,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会越来越普遍。不同于传统小农户家庭集体劳动,当代小农户呈现明显的代际分工,即“农一代”耕种土地,“农二代”从事非农就业。

1.3    兼业化生产

当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非农就业的收益远远高于土地收益,因此,当代小农户会理性的选择非农就业。同时,为了获得最大的收益,即在非农就业和土地上同时获得收益,兼业成为许多农户的理性选择;兼业化生产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显著特征,即在农忙时回家耕种土地,在农闲时外出务工。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说,人的一切行动根源来自于经济诱因,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个人以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地配置自身劳动时间,实现劳动时间的边际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人都是置身于社会的“社会人”,根据霍桑实验,人不仅具有经济需求,也具有社交和親情需求。因此,农户是否选择兼业,主要是基于衡量“成本一收益”之后的选择,而这个收益不仅包括经济收益,也包括社交和亲情需求收益。当收益大于成本时,农户会选择兼业,当收益小于成本时农户选择不兼业。考虑到人的“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农户的决策行为是以家庭效用最大化为原则。

对于当代小农户兼业化生产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考虑。(1)当前非农就业机会非常普遍,农民可以在当地或者周边城市很容易地找到工作,从交通距离上讲,可以很方便地兼顾农业。以河南省M村为例,M村距最近的省道1 km左右,距离县城约18 km,距离市区约25 km,距离省会约120 km,交通也非常方便。许多农民可以在郑州等周边城市找到工作,因此,M村许多兼业户,在农忙的时候回家耕种,在农闲的时候回城市工作。(2)耕种效率高。M村目前绝大部分小农户种植大田作物,由于机械化水平很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也比较完善,使得耕种变得非常方便,如收割环节,农民仅需在家停留一天就可以完成所有收割工作。(3)农民在外务工一般都是从事的体力劳动,而种地变得非常方便,农忙时回家也可以看成是农民的一种“休息”时间。同时,由于家人、亲戚和朋友长期生活在农村,定期的回家休息也是满足农民的情感和社交需求。(4)当前城市过热的房地产使农民对高额的城市生活成本望而却步,农闲时在城市务工,农忙时回家耕种成为了他们合理的选择。当然,对于距离较远的地方,农民会充分考虑到兼业的“成本一收益”,从而决定土地是否流转。不同于传统小农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当代小农户在非农就业机会较多情况下,会更多地选择兼业化生产,即兼顾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从而实现家庭效用最大化。

2    小农户的现实困境

许多学者[11-16]提出,目前我国小农户存在“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农业机械装备落后、生产成本高、生产资金获取难、产业链条衔接难等问题。现实中这些问题不能笼统的概括分析。对于种植经济作物和种植粮食作物的小农户,其农业投资、收入具有显著差别,面临的困境也有差异。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每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The EIU)发布的《2017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在113个国家中,中国食品安全排名45。对于如何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学术界有两种倾向:“去小农化”和“在小农化”。主张“去小农户”的学者认为分散化的小农户经营增加了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而主张“在小农化”的学者认为食品加工企业在利润驱动下,利用复杂的食品工艺和手段,如食品添加剂、保鲜剂等,使食品生产和流通超越具体的时空而盈利[17]。不可否认,农户按照自然的方式进行生产,如果可以顺利销售产品实现其价值,那么这对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有利。可现实中的食品市场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18],很容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虽然中国农业大学在华北农村开展的“巢状市场”(Nested Market)实践,使乡村按照乡土方式生产的农产品与城市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但这种情况只属于个别地方的实践,绝大部分小农户的农产品必然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般来说,小农户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农业质量安全知识,即便知道大量施用农药会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是会受到市场利益的驱动,出现“道德失灵”。而且,小农户规模小、经营分散,监管比较困难,其没有能力、动力和责任心去采用标准化生产或者实施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因此,在“道德失灵”“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小农户能够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比较典型的如“一家两制”现象:农户作为生产和消费统一体的理性经济人,在满足自家消费需求时,追求效用最大化,而在满足市场需求时,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实行差别化生产。笔者在安徽省J县水稻种植户的调研中发现,农户自己吃的水稻不会施用化肥农药,而对外销售的水稻则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农户明白不施用农药化肥的水稻会更健康,但在市场利益驱动和“道德失灵”的情况下,做出对私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此外,受教育水平、收入以及外部市场和监管的限制,农户水稻质量安全生产行为水平并不高[12]。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而对于规模化种植户,特别是对于合作社或农业企业,虽然同样面临“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道德失灵”风险,但由于其规模较大、有固定的场所和资产、具有较强的市场谈判能力,在农业生产环节更有动力和能力去采纳新技术,更容易受到大众消费者的监督,且政府对其监管的成本也较低。此外,不同于小农户可以在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之间随时切换,规模化种植户转换成本比较大,往往会做长期规划。例如,为使农产品获得消费者信任,规模化种植户会树立自己的品牌,也更有动力、能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或者实施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2.2    环境问题

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是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等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

种植粮食作物的小农户,为获得更高产量而大量施用农药化肥,较少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如滴灌喷灌技术、施用有机肥等)。主要原因包括以下3个方面:(1)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很小,农业成为一种“副业”,农户缺乏动力去采纳较高资本或者劳动投入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即便一项环境友好型新技术能够增加每亩收益,如果增加的收益没有足够超过农民的预期,农民也不会为了增加较少收益而投入较多劳动力[12]。如滴灌喷灌技术,虽然能够有效地节约水资源、提高水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但是由于滴灌喷灌设备投入大,对小农户而言,为了小规模的土地而投入较多的成本是“不划算的”。(2)小农户兼业化生产,农户把更多时间投入非农就业,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较高,傾向于选择节省劳动力的技术或者要素。如西南地区开发了许多环境友好型间作套种技术,虽然这项技术已被试验证明能够有效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益,但由于比较费劳动力,农民也不愿意为了增加一点收益而流汗受累。这也是许多看似美好的技术而只能停留在实验室或试验田的原因。对于小农户来说,新技术必须便于操作、省力,除非这项技术能够增加很大的收益。(3)小农户文化素质较低。随着非农就业的增加,农业生产呈现“老龄化”和“妇女化”,农业劳动者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于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李铜山等[4]的研究表明,仍有22%的小农户认为传统种植方法是正确的,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新观念,35%的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是盲目跟风。

种植经济作物的小农户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由于经济作物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产品收益对其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采用影响较大。笔者在河南省安阳市的调研发现,许多种植蔬菜的小农户施用有机肥的意愿受农产品价格影响很大,如果蔬菜价格较高,农户会倾向于多施用有机肥,愿意增加投入;而如果蔬菜价格很低,农户甚至会全部施用化肥。因此,虽然种植经济作物的小农户有动力采纳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但往往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比较大。

规模化经营主体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或敢拼敢闯的魄力和经营能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其时间主要投入于农业生产中,因此更有能力和动力去接受环境友好型新技术和新观念。已有研究表明,农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农业环境保护。徐涛等[19]以民勤县滴灌技术为例,基于389户滴灌技术推广户的调研数据,发现规模化经营通过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提升农户滴灌喷灌技术采纳意愿。Wu等[20]基于浙大中国农村家庭调查数据库发现,土地规模过小是中国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土地规模作为承载技术的平台,只有土地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农民由“兼业户”转为“专业户”时,相关农业“减肥”技术才能落地。因此,通过规模化经营可以缓解或者解决一部分农业环境问题。

2.3    “小生产和大市场”的问题

许多研究表明,由于小农户信息滞后、议价能力低、交易成本高,普遍面临“小生产和大市场”问题[13-14]。现实中,不同类型的小农户面临的困境也有差异。

对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小农户,一方面粮食作物价格较为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另一方面,由于其种植规模小、以非农就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即使粮食价格波动也不会对其农业收入产生太大影响。因此,种植粮食作物的小农户没有参与“大市场”的动力。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个现象,河南地区许多农户在小麦收割后,会选择在收割当天就卖给收购贩,他们本可以把粮食储存来“待价而沽”,而且如果卖给距离较远的粮所,价格每斤会高出约3~5分,但小农户不会为了这些许的收益而花费精力。因此,对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小农户,他们没有与大市场对接的动力和能力,他们更看重的是非农收入,种地对其而言只是一种心理保障。

对于种植经济作物的小农户,以农业收入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由于经济作物的价格完全受市场控制,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其收入影响很大。种植经济作物的小农户迫切需要了解和把握市场价格,但由于种植规模小,缺乏市场议价能力、也没有塑造品牌的动力和能力,小农户们在面临市场的汪洋大海时往往不知所措。由于经济作物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小农户在受到市场创伤后,往往会自动放弃种植经济作物(如某调研农户所说“庄稼就是‘撞家,运气好了挣点钱”),从而选择收益相对比较稳定的非农就业。由此可以判断,对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小农户,不存在“小生产与大市场”;而种植经济作物的小农户需要与大市场对接。

2.4    成本、资金和农业投资等问题

2.4.1    农业生产成本高    研究表明,中国小麦和玉米每公顷成本高于美国202.82%和38.72%,主要在于中国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太高[15]。对于新型经营主体,土地要缴纳租金,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雇佣大量的劳动力(河南省M村平均租金为9000元/hm2,雇佣1个工人为50元/天),这无疑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然而,小农户在自有承包地上耕种,不存在土地成本,虽然农户在农忙时节返乡耕种收割会产生机会成本,但这是农户基于自身需求做出的最优决策(如回家休息或看望家人亲戚朋友)。因此,对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小农户而言,不存在机会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而对于种植经济作物的小农户,由于经济作物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存在较高的生产成本,如M村烟叶种植户大概投资60000元/hm2;也由于需要投入较多劳动力,小农户可能失去外出就业的机会,从而产生较高的机会成本。

2.4.2    生产资金获取难    小农户由于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有效的担保物,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如林乐芬等[16]基于农村金融改革区2518户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小农户贷款可获得性容易受金融产品制约。但根据笔者的调研,种植粮食作物的小农户单位面积投资较少(以小麦为例,小麦种植投入大约为7500元/hm2),且农业收入并非其主要收入来源,因此贷款需求小,很少为了农业投资而贷款。而种植经济作物的小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收入,由于种植经济作物,特别是大棚经济作物投资较大,因此其可能会有贷款需求。

2.4.3    农业机械装备落后    目前几乎很少有小农户在农业机械装备上投资,主要因为小农户种植规模小,农业收益较低,而投资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很低。当前,完全可以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这些不可分割的现代化生产要素,如由专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或个人提供深耕的大马力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投入成本,也可以发挥农业机械的最大效用。

2.4.4    产业链条衔接难    种植粮食作物的小农户由于其主要收入来源是非农就业,因此没有动力去延伸产业链。而种植经济作物的小农户其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有动力去参与产业链,但由于规模小,往往很难融入产业链条,即便是能够参与产业链,也很难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只能增加有限的收入。

3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策略

3.1    整合“碎片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比较快,但呈现细碎化状态,社会化服务的供给者多为当地农户,由于规模小、资金少、服务范围有限,许多社会化服务组织或个人没有动力和能力去更新机器设备,而且其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需要整合服务组织或个人,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如以村或者乡为单位,整合分散化的社会服务个体,成立统一、规范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这样既可以有能力和动力购买先进的机械设备,也能提供高质量、低廉的服务,而且可以避免分散化个体间的无序竞争。同时,目前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或个人更多提供的是机器替代劳动力的服务,较少提供金融、信息、市场等服务内容。因此,为提供更高质量、更完备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整合后的规模化服务组织,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或者金融机构合作,构建产学研合作体或者合作联盟,共同为农户提供金融、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服务。

3.2    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质量

虽然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地增加与完善,但过程中也存在着质量低劣,后续无人监管的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政府投资建设的灌溉设施,由于没有人监管,承包商往往会出现“道德风险”,造成许多机井质量不合格,而且许多设施建成后缺乏后续的监管和维护,即使遭到人为的肆意破坏也无人修缮,造成了政府财政的巨大损失;田间公路的建设存在修建太窄、质量较差,许多村与村交界的田间公路没有接通,严重影响农业机械的施用。因此,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构建“政府一农民”监督机制,虽然政府可能出现“政府失灵”,但农民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受益者,对种地具有特殊的感情,也非常希望能够有好的基础设施,应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同时,在后期的基础设施监管和维护中,省级、市级、县级、乡级和村级都要指定责任人,把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地提高農业基础设施的质量。

3.3    培育乡村能人

在农村熟人社会,乡村能人往往具有很强的示范和感召作用。一方面,乡村能人长期生活于当地,更容易获得农户的信任,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乡村能人一般具有较强的开创意识,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而且在当地具有很强的社会关系网络,更容易获得政府扶持。通过培育乡村能人,不仅可以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扩宽市场销路,还能够带动小农户采纳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现实中,许多村庄缺乏乡村能人,因此政府可以制定针对性政策,重点支持和扶持缺乏乡村能人的村庄,着重培养和关注有意向的乡村能人,做好思想工作和政策保障。同时,对于典型的乡村能人,要大力宣传,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更多的青年或者大学生返乡创业。

3.4    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

提高组织化程度可以规范农户生产行为,促进农户采纳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而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当前,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可以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多种生产形式来实现,如生产托管、农业共营制、公司+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为此,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典型示范等途径,让农民真正看到组织化的力量。借鉴“一村一社”的思路,针对每个村的具体情况和农户意愿,可以自由选择一种组织化经营方式,而且,村与村之间可以打破地理界限。同时,鼓励农民以协商形式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小农户选择的农业服务主体不一样,选择的服务时间也不尽相同,因此农业生产性服务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小农户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协商的方式,统一交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生产,这样可以方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统一管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

3.5    精准识别不同类型小农户的需求

由于种植作物的不同,小农户的需求也就不太相同。对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小农户,大量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因此需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联耕联种、代耕代种或生产托管等服务,并以服务组织为载体向农户宣传和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和理念,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对于种植经济作物的小农户,由于其主要收入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而且其生产的安全农产品对全社会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应通过积极引导小农户联合或加入合作组织,使其能够及时地获取农产品价格信息,增强市场抵抗能力,重点以合作组织为载体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3.6    政策制定和实施要注重保护小农户的利益

目前针对小农户的政策比较少,存在“精英俘获”现象,很多小农户不能从当前的政府农业扶持政策中获得收益。如被纳入扶持对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身实力较强、负责人具有较强的个人能力,且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投向农业生产或者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加上政府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易形成马太效应,而普通小农户则很难分享政府红利。从而拉大农村地区贫富差距,与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目标相偏离。因此,政府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措施来维护小农户的利益,在政策条款中明确规定小农户的权利,并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小农户,构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过度“精英俘获”。

4    结语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强调,“不能片面追求快和大,更不能忽视了经营自家承包耕地的普通农户仍占大多数的基本农情”。当前,小农户数量的减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加是一个大趋势,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接力式的代际支持,农业劳动人口的减少和城镇化的趋势不可以逆转,因此需要从小农户生产行为和面临的本质问题出发,遵循小农户的发展规律,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解决小农户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一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1]杜志雄,陈文胜,陆福兴,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笔谈)[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51(3):10-26.

[2]韩朝华.个体农户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理论评述[J].经济研究,2017(7):184-199.

[3]叶兴庆.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40年演变与未来走向[J].农业经济问题,2018(6):8-17.

[4]李铜山,周腾飞.小农户经营困境:表象、成因及破解[J].中州 学刊,2015(4):34-39.

[5]王亚华.什么阻碍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J].人民论坛,2018(7):72-73.

[6]温锐,范博.近百年来小农户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共识与前沿——“小农·农户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简论[J].中国农村经济,2013(10):91-95.

[7]陈锡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J].理论参考,2013(8):12-14.

[8]仝志辉,温铁军.资本和部门下乡与小农户经济的组织化道路——兼对专业合作社道路提出质疑[J].开放时代,2009(4):7-28.

[9]刘益平.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小农户的必然出路——基于湖南省4 市8县的调研[J].农村工作通讯,2018(11):39-41.

[10]亚当.斯密.国富论[M].郭大利,王亚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11]王洪丽,杨印生.农产品质量与小农户生产行为——基于吉林省293户稻农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6(6):64-69.

[12]何秀荣.技术、制度与绿色农业[J].河北学刊,2018(4): 120-125.

[13]颜廷武,王原雪.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亟需跨越制度与法律障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7-71.

[14]蔡荣,马旺林,王舒娟.小农户参与大市场的集体行动:合作社社员承诺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15(4):44-58.

[15]葉兴庆.演进轨迹、困境摆脱与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政策选择[J].改革,2016(6):22-39.

[16]林乐芬,王步天.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获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2518个农户样本[J].中国土地科学,2016,30(5):36-45.

[17]扬·杜威·范德普勒格.新小农阶级:帝国和全球化时代为了自主性和可持续性的斗争[M].潘璐,叶敬忠,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8] NELSON P. Information and consumer behavior[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0,78(2):311-329.

[19]徐涛,赵敏娟,李二辉,等.规模化经营与农户“两型技术”持续采纳——以民勤县滴灌技术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2):37-43.

[20] WU Y,Xi X,TANG X,et al. Policy distortions,farm size,and the overuse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s in China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8,115(27):1-6.

猜你喜欢

小农户衔接策略现实困境
适合小农户的滴灌自动控制系统的推广应用
“小农户”与“大市场”
家庭农场和小农户生产效率的比较
高校财务与责任预算体系的衔接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试析做好“小升初”衔接教学
探讨初中、中职新生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中考命题变革推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落实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