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垃圾分类模式 引领绿色环保新风
2022-05-30平谷区滨河街道
北京市平谷区滨河街道坚持以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开拓思路、创新模式,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广泛动员各方积极参与,促进垃圾分类文明习惯养成,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落实落细。2021年,全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90%,居民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85%,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20%,分类设施达标率基本达到100%。
“三分法+轮值台账+电子打卡”提升垃圾分类精准度
承平园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怡馨家园小区为试点,聚焦引导居民源头减量、准确分类,探索出“三分法+輪值台账+电子打卡”桶前值守模式,创新“家家分类、户户轮值”守桶模式,动员每家每户积极参与,提升居民参与感和自觉性,促进自主分类意识养成。
推行“三分法”,提高桶站值守积极性。试点推行“三分法”,即分群体、分站点、分时段,通过精准动员、优化布局、合理安排,促进全民参与,提高桶站值守积极性。
“轮值台账”制度,实现值守全程管理不断档。包楼社工首先建立所包楼门桶前值守总台账,按照值守人员居住楼栋与投放站点距离远近就近安排,依次排班,最后统计每户每月值守次数,建立轮值汇总台账。
“电子打卡”,实现全时监督增实效性。引进科技设备,在站点安装电子打卡机,社区居委会指导参与桶前值守的居民录入个人信息后,通过刷脸打卡系统完成在岗签到,确保值守真实性。社工通过打卡系统监督值守人员在岗时长、查询值守次数,进行数据汇总,既方便值守人员签到,又减轻社工的工作量,数据更具有科学性。
通过“三分法+轮值台账+电子打卡”桶前值守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垃圾分类社区党总支带动支部、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微网格+智能云平台”实现24小时全流程监管
金谷东园社区采取“一统领三带动”模式,即强化党建统领作用,围绕试点带动、示范带动、自治带动,试点推出垃圾分类全流程智能化模式。在紫贵庄园小区安装摄像头和智能AI监管平台,强化垃圾全流程智能监管,解放盯桶人力,实现24小时在线监管。
三级微网格,责任落实到人。社区以楼栋区域划分界线为基础,依据楼栋、单元、户数、桶站,划分成7个微网格。将社区人员、物业人员、分类督导员落实到每个网格,负责前期入户宣传、现场讲解、整改落实、问题再督导和协助执法进社区等工作。
三级智能平台,健全分类体系。一是社区“居民”投放垃圾时,能通过摄像头,“看”到人来,会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醒“不破袋”“混投”等行为。同时,“看”见垃圾桶满冒、混投时,系统会第一时间提示反馈社区平台。二是“社区”当日值守社工通过系统提示,立即联系物业公司做出整改指令,包楼人员通过人形识别,改变原有“大水漫灌”的宣传模式,定向上门宣传,提高针对性。三是“物业”通知巡查人员立即整改,形成闭环式管理。
一站式投递,实现“精准绑定”。在紫贵庄园4号楼建智能垃圾分类桶站,在细化垃圾投放选择的同时,还增加了不少智能化功能。居民可通过刷卡、扫码、人体感应等方式进行全品类垃圾的一站式投递,实现垃圾分类质量与居民身份的“精准绑定”。
“精分定投”助推居民垃圾分类精准分类
滨河社区通过党建带领、党员带动,实施精分定投,促进居民垃圾分类文明习惯养成,实现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动员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新格局。
宣传统筹无缝隙。社区党总支建立垃圾分类工作早巡查制度,通过社工网格化管理、党员发挥模范带头,利用广播、微信、活动等方式,向居民宣传、推广垃圾分类技巧,通过视频演示和会议培训等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同时,为家庭配发小型餐厨垃圾桶,引导居民厨余垃圾便捷投放。
精分定投重自律。滨河小区共设有12个垃圾投放站,积极引导居民精分定投,定投时间段为早9点之前和晚6点之后,其他时间段撤桶禁投。逐步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开启社区垃圾分类从被动化向自律转化转变。
流程管理全监督。社区抓家庭源头分类、宣传指导定时投放,在固定时段由监督员分片区监督、无桶时段保洁员巡视,全时段社工巡查,实现垃圾分类定投。同时,社区还设立单元垃圾分类奖惩机制,实现精分定投的全流程监管。
滨河街道将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两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倡导“家家分类、户户轮值”模式,持续做好辖区居民垃圾分类知识、精准分类投放宣传,发挥垃圾分类普法监督员监督实效,推动城管进社区常态化。将垃圾分类列入社区居民议事厅必选议题,深化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自我认同感和主动参与率,引导家庭成员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垃圾分类齐参与、优化环境共行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