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会人物内心 感受家国情怀

2022-05-30王雪莉李立荣

格言·校园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体会

王雪莉 李立荣

一、教学目标定位

《军神》是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对于本课笔者及其研究团队,围绕第二课时,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①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读懂人物意志如钢,舍身为国的光辉形象。②能抓住刘伯承的动作、神态、语言,学习运用比较品评、借助资料的方法,体会刘伯承内心的从容镇定,勇敢无畏。③受到刘伯承精神的感召,努力做一个有爱国情怀的人。同时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于:能抓住刘伯承的动作、神态、语言,学习运用比较品评、借助资料的方法,体会刘伯承内心的从容镇定,勇敢无畏。

二、教学过程解读

(一)复习导入,重塑单元整体

师:回顾一下,课文是写称赞谁为军神?

生: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师:沃克医生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生:因为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的诊所里拒绝使用麻醉剂,在手术中一声不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他的惊人表现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

师:按课文的脉络,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真好!在你眼中,刘伯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个词,一句话都行。

生:坚强的人,毅力非凡的人,伟大的人。

师:作为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咱们的学习是不是可以到此为止了?

生:我觉得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刘伯承的心理活动。

师:有点想法!这样的想法有依据吗?

生:我是看到本单元的“单元导读”想到的。

师:这是咱们这一单元的导读页,也提示了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重点。

师:同学们,当我们心里有了单元的目标,我们阅读《军神》时,就有了方向。这节课,咱们就紧紧抓住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相关语句,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评析】上述教学设计直接入题,干净、简洁。谁是军神?为什么是军神?怎样的军神?以三个问题探查学情,主要内容,表达顺序,人物形象皆在其中。在课堂即将滑向“课文内容理解”的思维惯性时,李老师不露声色,适时启发,将学生的学习视野由“单文”引向“单元”,依托单元目标,确立本堂课的核心目标,课堂也实现了从“得意”到“得法”的华丽转身。这是单元整体性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李老师语文课程意识的一次确证。

(二)细读文本,走进人物内心

1.还原现场,走进内心

师:现在,让咱们回到故事现场,先看看手术之前问诊的画面。(课件显示“微微一笑”的句子)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生:病人微微一笑……

师:这就是沃克医生问诊时刘伯承的表现,你体会到人物当时怎样的内心?

生:虽然刘伯承被沃克医生识破了身份,可是他内心很镇定。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从“微微一笑”体会到的。

师:抓关键词体会,有方法!很显然,“微微一笑”是对人物哪方面的描写?

生:神态描写。

师:一个人的神态是显露于外的,而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师:老师很好奇,你是怎么从外在的神态中,读懂他内心的镇定呢?

生:因为一般的军人,如果是沃克医生猜中了他是军人的话,都会神色紧张;而刘伯承非但不紧张,还能做到“微微一笑”地回答,由此可见刘伯承的内心一定是非常平静的。

【评析】“微微一笑”是行为表征,“镇定”是阅读见解,是学生思维运作的结果。需要警觉的是,学生的这种阅读印象,通常是基于直觉判断。若教师只重结论,不重学习过程,学习往往浅尝辄止。显然,“你怎么读懂他内心的镇定的?”李老师对学生思维运作过程的追索,比“镇定”这个结论更弥足珍贵。

师:同学们,如果是你在被全城搜捕、伤势严重的情况下被一名陌生的外籍医生当场识破身份,你会是什么反应?

生:紧张,浑身发抖,我会很害怕,担心被抓,会很恐惧。

师: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反应,而文中的刘伯承呢,有恐惧不安吗?

师:有惊慌失措吗?他有的只是——

生:微微一笑。

師:多么镇定的内心哪!带着体会,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自己置身故事现场,把我们可能会有的表现,和文中人物的表现进行比较品评(板书:比较品评),对刘伯承内心的镇定就有了深刻的体会。

师:还是这个句子,除了“微微一笑”的神态,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镇定?

生:我从刘伯承说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来他很镇定。他知道沃克医生很厉害,但他也相信自己的直觉:沃克医生一定不会对他弃之不管。所以刘伯承才会如此从容镇定地说“你说是军人,那就是军人吧!”。

师:好一个“从容镇定”!古人说:言为心声。原来,通过语言描写,同样能读出刘伯承的内心。真好!

【评析】学生躬身入场,直面情境,在对比体会中增强了阅读体验。至此,孩子们对“比较品评”这一学习支架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师:在手术之前,你还从哪里读到了刘伯承内心的这份从容镇定?

生:从第13自然段,他与沃克医生的对话里读到的。

师:这段话中哪个词,直接写出了当时人物内心的状态?

生:平静。

师:(课件:“平静”一词标红)咱们把这个词圈起来。师:想着人物当时说话的语气,谁再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体会读。

师:那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选?

生:坚决使用麻醉剂,不用的话,我估计会痛不欲生的。

师:然而刘伯承的选择是——

生:拒绝使用。

师:听了刘伯承的想法,李老师疑惑了:刘伯承呀刘伯承,你既然选择相信沃克医生,那这里为什么又不听医生的建议?孩子们,面对刘伯承这样的想法,你是否也有老师这样的疑惑?

【评析】阅读教学有两种取向:鉴赏式阅读和批判式阅读。李老师没有选择让学生匍匐在英雄脚下顶礼膜拜,而是让学生直面文本,和文中人物对话,继而借助资料去链接,去统整,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基于文本和学生认知,李老师看似不经意间的质疑,引出了学生的疑问,驱动了学生探究的热情,这是文本学习行走于纵深处开出的一朵思维之花。

师:的确,关于这一点,课文似乎没有为我们提供过多的信息。所以,我们需要借助资料来理解。请同学们拿出抽屉里李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学习资料卡”,看看这些资料信息,能否帮助大家解决心头的疑问。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1.阅读“刘伯承战功卡”,体会刘伯承手术前拒绝使用麻醉剂的用意。

2.和组内的小伙伴交流你的想法,做好发言准备。

生:同学们请看资料卡,当时年仅24岁的刘伯承,已经是川中名将了,而在这之后,他也一直战功赫赫。所以他不用麻醉剂,就是为了在战场上保持清醒,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看来,借助资料的帮助,读懂人物内心就变得简单了。

生:如果用麻醉剂我以后头脑就不清楚了;如果不用麻醉剂以后会更专注地去投入战斗;所以,为了战斗,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不用麻醉剂。

师:没错,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切肤之痛又算得了什么?

师:这就是军神的魄力!孩子们,此刻你就是军神,把你内心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评析】资料的运用,照亮了学生思维的盲点,学生对革命传统课文中的英雄事迹有了了解,对英雄内心世界有了近距离的体察。表达支架连通了学生与文中人物的心路,提升了言语品质,让家国情怀如春风化雨,落在每个孩子的心里。

师:惊心动魄的手术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屏住呼吸,静静地默读当时的场面。假如此刻,你就站在这令人窒息的手术台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刘伯承双手紧紧抓住白床单,越来越使劲。刘伯承汗如雨下,表情十分痛苦。我仿佛看到他青筋暴起的手背,还有紧咬的牙关, 因为锥心的痛,他的嘴皮似乎都要咬破了。

师:还是在这张手术台前,还是这一刻,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冰冷的手术器械碰撞的声音,崭新的白床单被抓破的声音,我仿佛听到了沃克医生紧张而急促的呼吸声。

师:这么重的伤势,这么大的手术,对我们的军神刘伯承来说,是多么漫长而难熬啊!然而,这一刻,面对非人的磨难,刘伯承有屈服吗?此时此刻,透过人物的动作,你觉得刘伯承心中在想些什么呢?

生1:(眼含熱泪)我在枪林弹雨中都活了下来,这次,我一定要挺过去啊!我一定要挺过去呀!我还要等着为祖国和人民奉献更多力量!

生2:我是军人,哪怕是死,我也绝不会哼叫一声。大丈夫不能怂!

生3:刘伯承,你不要怕,就算万一下不了手术台,你也是为国而死,死得其所呀!

【评析】如何让革命战争年代诞生的英雄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没有隔膜感?这是革命传统课文教学面临的共同的困境。此处的“打开形象”“造境朗读”等阅读教学策略可谓是极佳的选择。李老师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原场景,“神”得以被同情,痛苦得以被体认,此为由“神——人”的解构过程;而随后的揣摩人物心理,造境朗读,让学生对刘伯承的意志如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为由“人——神”的建构过程。

(三)回归整体,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手术有惊无险地结束了,咱们的学习即将进入尾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感受或收获,谁愿意来分享?

生1:我觉得刘伯承真是一个坚强不屈的男子汉,我以后也要向他学习!

师:说出了你的心声。

生2:他特别勇敢无畏,因为他忍受72刀,还能做到一声不吭。

师:嗯,你读懂了人物的形象。

生3:他非常厉害,后来为我们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不愧“军神”这个称号。

生4:我学会了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今后读文章时,我也会把自己放到课文里去,联系人物的表现和自己的表现去比较,去品味,这样就能和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师:不仅总结了方法,还告诉我们学习要举一反三。你是学习的高手!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描写他的手术前后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运用“比较品评”“借助资料”的方法,体会到了军神内心的从容镇定,勇敢无畏,也读懂了他意志如钢、舍身为国的光辉形象。细心的同学一定还发现了,在这篇课文当中,作者还花了大量的笔墨对沃克医生进行了描写,这在课后习题中也有体现。

【评析】把握了单元整体的目标,也就把牢了教学的主线。结课时李老师依然不急不躁,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收获,主动迁移运用,主动建构学习的意义。从教走向学,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便是李老师教学观和学生观的生动再现。

猜你喜欢

体会
跟骨骨折38例手术治疗体会
班主任工作体会
明确教学目标,狠抓课堂教学
一名电视体育记者转型新闻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急诊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