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2022-05-30周翠景
周翠景
【摘 要】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既是落实“双减”的必然要求,又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发现,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分层性、实践性、开放性、合作性,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有所为、提升综合能力、丰富生活阅历、学会交往沟通,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减负增质;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优化 设计
2021年7月底,“双减”政策出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势在必行。而作业作为学科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程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不但要做好“减法”——把无意义的、重复的、低效的作业减掉,还要做好“加法”——布置一些“量少质高”“以一当十”的作业,在满足学生语文学习要求的同时,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一)落实“双减”的必然要求
“双减”文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出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不能仅仅单纯地减少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这是缺乏科学性的,需要对作业进行重新思考并优化设计,减负增质,让语文作业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促进语文教学的作用。
(二)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要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点,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过量的作业,尤其是机械化的无效作业和重复性的枯燥练习,会剥夺少年儿童的天性和童趣,束缚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双减”的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本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语文作业设计,考虑多科融合,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并有机会多参加体育锻炼、特长发展,使他们学会合作、敢于创新,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孩子们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量多
在“双减”政策颁布以前,就明文规定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量的作业。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总是担心学生见的题型不够多,练的题量不够大,期望以知识点的反复巩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大量的作业“狂轰滥炸”,不但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还会出现学生应付了事,作业质量低下的问题,这就失去作业本该有的价值。还有一些家长比较焦虑,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到周末各种辅导书、阅读题齐上阵,这无疑又延长了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二)作业形式单调
作业之所以成为负担,往往因为学生的作业还多以抄写生字、背诵、默写课文等形式为主,这种作业鲜活性和信息量都不足,带给孩子的消极体验比较多,使他们千篇一律,毫无生机。学生完成作业的幸福指数比较低,难以主动求知,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作业完成的方式上也比较单一,多独立自主,轻合作互助,孩子遇到问题时,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学生社会性发展。
(三)作业缺乏层次性
有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无论作业的类型、内容、完成方式等都是搞“一言堂”,并且在作业完成标准上整齐划一,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没有关注到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学习能力是有所不同的,那么“一刀切”的作业形式就不能适应全体学生的需要,势必造成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消”,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技能都没有得到提升。
(四)作业鲜有实践操作
传统小学语文作业大多拘泥于教材之中,围绕课本做文章,常常停留在“写”这一层面。而要求学生真正动起来,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将学过的知识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的实践性作业则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学生一旦要解决与实际生活比较紧密相关的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不知从何下手。语文课程改革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综合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实践操作的加持。实践性作业有助于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拓宽视野, 对于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应具备的理念和能力
(一)树立正确的作业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增强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要丰富作业的内涵,不能窄化作业的功能,狭隘地把作业当成提高分数的手段。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精心设计有效作业,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作业成为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实现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不断提升有效作业设计的能力
作為教师,设计高质量、有效的作业,是义务,也是责任。教师应该跳出已有的舒适圈,作业设计不能一味地从练习册、测试题、课后题等现有的习题中获取,要增加理论知识储备,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设计作业不能太过于依赖手边的练习册、单元卷等资料,少一些“布置”,多一些“设计”,应该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作业目标、完成时间、作业类型、难易程度等各个要素,科学设计作业。
四、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它能使学生具备积极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比较大,感兴趣的事热情高涨,反之,则消极很多。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内容枯燥,模式近乎一成不变,这样的作业难以唤醒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创新作业形式,突出趣味性,让学生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如《三月桃花水》一文,作者刘湛秋把春水叫作“桃花水”,文中语句非常优美,每一段都如一首奇丽的小诗。可以让学生任选其中几段,改编成诗歌,并在小组中吟诵交流。这样设计作业,灵活运用文本,创造性使用教材,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再现了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提升了他们的朗读水平以及对诗歌的审美情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复述故事、当新闻播报员、课前一分钟演讲等口头互动型作业,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言语素质。
(二)设计分层性作业,促进学有所为
由于学生在先天条件和后天资源的分配以及自身努力程度不一样,所以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差距。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情,既要注重优秀生和中等生的发展,又要照顾后进生继续前行,所以可以根据每个学生能力的差异,设计三种不同的作业。
如《月光曲》一课,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这样的:A档背诵第9自然段;B档想象描绘的画面,积累书中写月光变化的好詞好句,感受乐曲的美妙;C档静心聆听德彪西的名曲《月光》,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这支曲子与贝多芬的《月光曲》迥然不同,它充满诗情画意,轻柔的旋律仿佛把听者带到万籁俱寂的夜里,静静感受月光的浪漫、皎洁和动人。学生可以把课内学到的写法迁移到课外进行练笔训练。这样的作业层次分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己各档作业的量,减负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在适合自己的阶梯作业中各得其乐。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提升综合能力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必须亲自实践。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寓学习于生活,寓学习于实践。
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秋的魅力,笔者留了五个主题的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相机里的秋天、树叶里的秋天、画笔里的秋天、诗词里的秋天、作文里的秋天。可以让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和家长一起去田野,去公园寻找秋天的足迹,看一看金黄的银杏叶,听一听风吹过稻浪的声音,动手摘几个压弯枝头的果实,用心感受秋天的美好。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精彩纷呈:有精美的树叶书签,有用心拍摄的小视频,有图文并茂的剪贴报,还有结合自己的观察所得和课文的描写,画出的秋景图。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统一走向多元,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丰富课余生活的过程,孩子们既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又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丰富生活阅历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设计开放性作业,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的融合,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体会学语文的快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寒暑假,可以让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去旅游,感受大美中国的锦绣山河;节假日,可以和同学一起在社区里开展调查访问,了解生活的变迁、环境的变化、社会的进步,这对丰富学生的阅历, 学会与人相处很有帮助。
还可以布置一些长周期类的作业,如种植一棵植物,给予照看,并进行观察记录,写植物生长的观察日记。这样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是把生活当作学习的大课堂,不再是写上答案就能完成的,具有挑战性,完成起来很有意思,随着目标的实现,学生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水到渠成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设计合作性作业,学会交往沟通
一个班级中,由于每个学生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导致他们的外在表现也各有千秋。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个性差异分成不同的互助小组,让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如,教完《草船借箭》后,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孩子们根据自身特长合理安排,擅长美术、手工的同学负责制作道具,布置背景;爱好文学的同学加盟编剧组,他们个个兴趣盎然,忙得不亦乐乎。剧中一些重要角色——诸葛亮、周瑜、鲁肃的扮演者,学生一致推荐自己小组里表现欲强的同学来大展身手。难能可贵的是,这个课本剧中需要一些扮演军士的群众性演员,大家并没有因为是“配角”而不屑一顾,依然情绪饱满,积极参与。在排练过程中,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与人交往沟通,团结合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综上所述,“双减”对很多教师来说,考量的是专业能力和行动智慧,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教师要主动更新作业设计观念,充分认识作业应有的功能,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作业,让教育回归本心,让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成为一种发展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养的全新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靳海婷.打开生活之门,精彩语文之路: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生活化的有益尝试[J].当代家庭教育,20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