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5-30马艳霞
马艳霞
【摘 要】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工作重要的发力方向。数学思维能力包含极为丰富且复杂的内容,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推进相关教学工作必须细致而全面,必须围绕学生需求展开,形成针对性效应,突出学生点滴进步的重要性,同时要排除功利思维与形式主义理念的干扰,不断取得教学实质进展。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重点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及建议,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有正向启迪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发散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尤其是教学工作如何围绕学生开展有效调整,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确保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能力与提升数学素养,成为了广大教师极为关注的议题。特别是加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锻炼和培养,需要数学教师充分认识学生需求的变化,根据教学内容作出积极应变,不断增加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确保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并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完善而全面的思维意识,进而增强数学综合应用能力。为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议题进行有效探讨,无疑极具现实价值与必要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所谓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的思维意识,尤其是思考能力,也就是学生面对问题与知识时的反应及认知。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的是学生面对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时的理解力、认知力、反应力和处理能力。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的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等,都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思维能力,也自然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发力方向”与“着力点”。
从数学教师的角度来说,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思维能力代表着数学能力的核心,也是教学重要的考察与衡量指标。学生是否具备完善而全面的思维能力,代表着学生能否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意锻炼和培养,可以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持续进步,形成“进阶式效果”,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不断提升思维能力,既是自身数学学习的基本方向,同时也是锻炼智力、提高数学综合素养的基本需求。要知道,小学生还处于思维发育的起始阶段,而数学思维的形成也需要日积月累方能完成。通过数学题目、知识点与疑难点的贯穿,学生可以进一步走入到数学科目深处,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数学实践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总之,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不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必要,同时也应成为小学生全面培养工作的重要着力方向,并有效贯彻于小学阶段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
如前文所述,着力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必须立足于小学数学课程与课堂实际,必须围绕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需求而展开。为此,要细化小学数学教学举措和方案,提高教学针对性,确保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而完整的思维能力。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数学题目为引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各种各样的题目,而这些题目犹如镶嵌在数学知识树干上的一片片树叶,很好地将数学知识点串联了起来。为此,必须重视以题目为抓手来推进教学,确保学生可以在认识题目、理解题目与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形成思维能力,尤其是养成完备的发散思维能力。数学应用题中通常都涉及多个数字、变量和常量,对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代表性的应用题为抓手,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答应用题的方向和思路的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点拨,确保学生能够在“思维卡壳”时及时捕捉灵感,找到顿悟的方向。其次,教师要注重数学题目的有效评价与反馈,既要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并解答题目,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题目背后蕴藏的关键知识点。而且要引导学生形成“回头看”意识,对自己的错题进行搜集和整理,使之与日常学习串连起来,突出错题的启迪价值,确保自己从错题中思考更多内容,形成发散思维意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中,有这样一道关于“吃蛋糕”的应用题。“一家人在一起吃蛋糕,每人吃2/9份,问这代表什么意义?”在题目列出后,老师可以根据课件的多媒体场景塑造与声画的结合,让学生举手回答。之后老师给出解释,2/9份的意义代表将蛋糕分为9份,每个人吃掉2份。另外,老师也可以根据这道题目进行延伸,如“如果有3个人吃蛋糕,请问蛋糕如何分配?”“有4个人吃蛋糕,最终蛋糕剩余1份,每个人吃了几份?”等。
因此,在相关的题目延展中,学生可以开动脑筋深入思考,不仅可以联系更多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形成发散思维意识。总之,必须认识到发散思维的培养要与具体的知识点尤其是数学题目相结合,要在题目解答过程中啟迪学生的思维,使之思维更加开阔,想象力进一步得到扩展。唯有此,学生才能将知识点与题目相联系,逐步形成综合性的发散思维。
(二)推进任务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概括性的描述,而如何在教学中对这一描述进行细化,则需要教师的精心思考和有效设计。比如,借助任务探究式教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开展学习,就某一道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开展细致而深入的探讨,形成深刻的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就可以更加深化,不至于浮于表面,同时也可以强化深度思辨能力。要借助情境教学、分组互动等方式,为小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机会,让他们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中就知识点、疑难点开展探究与学习,形成更扎实的深度思维意识。对于小学数学老师来说,要通过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将不同的教学方式贯穿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提升教学的针对性,确保学生不断提高思考深度,形成全面的逻辑思维意识。
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圆柱与圆锥”一课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探究主题,比如“圆柱与圆锥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圆柱与圆锥有什么异同点”“圆柱与圆锥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表现”等。之后,老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然后拍下照片或加以记录,形成具体印象。之后,老师让学生在班级上开展讨论,探究两种物体在数学层面的差异,给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学生可以就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形成正确的理解方式。以探究式学习为引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不断加强,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也可以显著提升。
(三)开展有效解析与反思,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针对数学知识点和关键内容进行有效解析、述评,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和深度思考,利于学生养成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要格外注意的。通过关键知识点的勾勒与重点题目的解读,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体察数学题目及知识点的不同侧面,进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多维度认知,不断养成逆向思维意识。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制定针对性的逆向思维锻炼方法,刻意锤炼学生的反向理解和认知习惯。在教学中,一道常规的数学应用题,老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从题目反向进行思考,看看能不能找出有别于常规的解题思路,然后老师将“正反”两种解题方法都列举出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通过刻意锻炼与点拨的方法,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逆向解题的好处,同时也可以在潜移默化间逐步形成逆向思维的习惯。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应用题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小明将720mL的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在小杯容量是大杯1/3的情况下,问两种杯子的容量各是多少mL?”按照常规逻辑,教师都会先让学生从题目数据入手,找出大杯与小杯的联系,进而完成解答。但如果逆向思考一下,可以看出大杯容量是小杯的3倍,而1个大杯相当于3个小杯,即共计“9个小杯”,则很容易得出小杯与大杯的各自容量。通过有效的讲述和点拨,学生可以一下子认识到从反向来思考这道题目的“便捷性”,也可以快速找到解题方法。以类似的举措为引导,小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有效反思,逐步形成对逆向思考的认知,进而在日积月累中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和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广大教师工作中的难点。通过有效教学方法切实为学生形成全面思维能力服务,必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现况与心理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办法,突出教学举措的反馈价值。将情境教学、分组互动模式、探究式方法等有效融通起来,形成综合效应,对小学生形成全面思维能力是极有好处的。
另外,立足于关键的知识点和代表性题目,开展深度讲评与点拨,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使之逐步形成深度思考意识与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能力,并在数学实践能力养成中提高综合水平。所以,必须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等融合起来看待,并在数学知识点串联、题目解答中突出重点,确保学生形成全面而正确的思维意识,并逐步塑造良好的数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17(9):60.
[2]刘霞,刘福来.小学数学教科书中非常规问题解决题编写的分析和建议——基于苏教版、北师大版、人教版教科书[J].求知导刊,2016(13):20-21.
[3]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23):66-67.
[4]周敦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彰显数学思维[J].新智慧,2018(9):59.
[5]粟湘.基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A].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七)[C].2021:415-417.
[6]刘海萍.挖掘教材价值 培育数学思維之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0(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