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行业纾困,破解养老受阻托育难
2022-05-30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养老托育服务业面临较多困难。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于8月29日印发《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从房租减免、税费减免、社保、金融、防疫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养老托育受困
高龄叠加慢性基础性疾病,使老年人在面对新冠病毒时是极为脆弱的人群。因此,每当地方发生疫情,养老机构往往最先进入全封闭管理状态。在人员不进不出的情况下, 养老机构的运营面临一定挑战。某民营养老机构总经理崔女士告诉记者,疫情对养老机构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疫情限制了养老机构入住增量, 但可能有机构内的老年人去世,养老机构的床位空置率逐步上升; 其次,在静态管理期间, 物价存在一定程度上涨,但养老机构的收费不能同步提高,这使本就微利运营的机构捉襟见肘;再者,在疫情期间,医疗资源高度紧张,入住机构的老年人看病就医多有不便。
与养老机构相比,托育机构的处境更显艰难。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見》, 本是托育行业趁政策东风发力的绝佳时期,但很快便迎来疫情。
“养老院是仍有存量,等不来增量;而我们是既无存量,也无增量。”南方某托育机构负责人刘劲(化名)表示,一旦所在地出现疫情,政府往往要求托育机构暂停服务。与养老机构不同的是,托育机构不会为婴幼儿提供全天候的封闭式管理,暂停服务意味着婴幼儿将彻底回归家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茅倬彦指出, 与养老行业相比,托育行业的周期性更为显著。养老机构的服务基本以老年人去世为终止标准;而在托育方面,家长不会在孩子出生后立即将其送往机构,目前国内托育机构覆盖的人群主要是1-2岁的婴幼儿,当孩子年满3周岁,就会升入幼儿园继续学习, 所以托育机构的服务期限相对较短。如果停业时间较长,学员刚入托,未享受到相关服务便要即刻升学,这将带来潜在的学员流失及退费风险,给机构运营造成不小压力。
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
8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养老托育服务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力量。这两个行业受疫情影响大,普遍经营困难, 要实施一系列帮扶措施。8月29日印发的《政策措施》将这一要求以文件形式固化下来,对于地方针对性开展扶持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负责人杜希学表示,实施精准有效的纾困扶持政策, 短期看,会缓解托育机构自身面临的生存发展、收支平衡等问题;长期看,可以有效促进托育服务全行业健康发展,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推动“三孩”生育政策落地见效。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永新也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政策措施》既有针对性推动疏解养老服务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释放了进一步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信号。但政策仍有持续发力的空间。崔女士说,先前政府部门对养老机构在税费、社保、防疫等方面已有所倾斜, 效果也较为突出。但如果政府没有强有力的措施来推动房屋业主减免租金,仅是鼓励供需双方自发议价,政策恐怕难以落地。
疫情仍在持续,但“一老一小”保障工作的推进不可止步。“十四五” 时期,我国每千人口托位数要达到4.5个,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要达到900万张以上。针对养老托育机构如何转危为机,受访人士提出了不同思考。
《政策措施》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引导养老托育服务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要求。一位行业内人士指出,疫情确实加速了养老服务业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 如24小时智能监控、“视频探访”、远程应急呼叫等举措已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但养老服务毕竟强调服务人员与老年人之间的连接性,如果仅凭智慧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在硬件上的需求,而无法将温情送达,那也将成为一种缺憾。
茅倬彦亦认为,线上服务更多是作为短期支持手段,不能完全取代线下面对面的服务。尤其对于托育服务而言,线上渠道无法直接触达服务对象(婴幼儿),只能为家长或保姆提供育儿指导,难以有效减轻家庭育儿压力。从长期角度来看,重要的是应严格落实《政策措施》要求,切实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保障托育机构可持续发展。
机构运营方则在考虑如何将机构专业化的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崔女士表示, 民政部门近年来正在积极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 养老机构也愿意开拓这一市场。刘劲说,他所在的机构正在探索入户托育的途径,“入户托育可以理解为家政服务的一种延伸, 不少双职工家庭对于这种方式是予以认可的。对机构而言,首先是在停课期间得到了缓冲机会, 另外也能更好了解家庭氛围, 制订更具个性化的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