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的特质探析

2022-05-30王梦姣

时代金融 2022年3期
关键词:损失事故因素

王梦姣

一、风险的演变

社会的演变,经济的发展,让社会成员及组织面对的风险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产生的认识随之而变,风险的关注度也同样发生着改变,人类从关注自然灾害风险,逐步发展到关注个人生命及健康的风险,近年来,金融工具的风险开始受到广泛重视。二十世纪六十年开始,人们重点关注的是个人财产方面的风险,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开始认识到汇率风险,由此关注财务风险;原油价格的暴涨,引起连锁反应,使得人们开始注意产业价格的风险;七十年代初期,诞生的期权定价模型、权益期权上市,为管理权益风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代末期,美国政府制定的通胀策略,使得利率的管制更加松懈,全球各界开始高度关注利率风险[1]。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使得财务风险管理的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本文基于对风险的多方面描述,使得人们更加了解风险,从不同角度探析风险的特质,增进现代人类对各类风险的认识,从而能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害。

二、风险的概念

风险即为收益不確定性,或者未来可能出现损失,其中收益和损失是指会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财产收益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的结果。美国的海思斯率先提出了风险的概念,其在1895年出版的著作《Risk as an Economic Factor》中描述:“在任何的学术领域中,不存在技术方面的内容,风险表示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风险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偶然性方面,某些行为会产生不能确定的结果;当该行为存在不确定性,那么就会产生对应的风险[2]。针对风险的定义,其具有可能性及损失机会,进一步说明风险是可能会出现损失的状态。

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两个不同概念,若要使用后者来定义前者,必须先定义后者。直观上,风险与不确定性是密切关联的。首先,风险和不确定性都只有以某一行为主体(又称“当事人”或“决策者”)作为参照基准,概念才有意义。其次,不确定性可定义为:决策者不能控制或无法预知的未来自然状态。不确定性和风险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因,一个是果。不确定性是风险形成的外部因素。外部导因外,风险还有内部导因,那就是决策者(风险主体)可以控制的行为,包括设立预期目标、为实现预期目标所制定的策略及其实施过程。正是由于风险与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的这种直观性,人们似乎在自觉地用后者来定义前者,将风险定义为“关于……的不确定性”。所以,针对风险的概念,首先应该对不确定性进行界定,为此可以将其定义为,针对某一主体(决策者、或当事人),其无法预测或者能够控制的事件及状态。

三、风险的特征

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风险,可以通过进一步划分风险的特征。总体而言,风险的特征主要包括:

(一)客观性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受到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的一种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风险不是人的一种主观意识,而是切切实实存在于事物中。自然的演变、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有特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只能通过识别和认识这些规律,通过预防与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所带来负面后果,但是风险是无法彻底消除的。

(二)偶然性

现实世界里,风险无所不在,无时不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也是存在必然性,无法完全消除。针对个体而言,风险事故具有偶然性的特点,即风险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不确定、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不确定、风险事故是否发生无法预测等。

(三)复杂性

风险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的影响力、表现方式及产生原因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二是形成风险的过程往往错综复杂,人们无法全面掌握风险。

(四)可变性

任何事物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风险也是会不断发生变化。风险变化存在量的变化,也存在质的变化,有些风险还未消除,新的风险又会出现。风险的因素变化是引起风险变化的主要原因,其原因较为复杂,如社会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变等。

(五)可传导性

由于风险的形成受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损失等风险要件的影响,而这些条件又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外界环境和内部因素相互联系、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因此,风险的形成以及影响必然会沿着一定的路径蔓延和传递下去。

四、风险的类型

针对各类风险的形态、产生的原因、性质及损失的差异,其特点也各不相同,所以归纳分类风险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分类能够进一步深入理解风险,提高识别风险和衡量风险的能力;另外可以针对风险性质的不同,采取合理的管控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影响程度。针对所处的领域不同,采取不同的标准划分风险的类别。

(一)根据风险后果划分

以风险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纯粹风险、一类为机会风险。

第一类风险不会出现获利的可能,只会产生损失。所以,纯粹风险的后果是引起损失或者无损失。第二类风险可能会获利,也有可能损失。那么机会风险会带来损失、无损失或获利三种结果。

尽管以这种方式简单的划分风险存在一定的弊端,可是其也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措施。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的后果不同,其产生机理也有很大差异,因此针对两者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也迥然不同。对于纯粹风险,一般而言控制措施有两种思路。一是采取措施消除风险隐患,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工厂中排查火灾隐患、严禁明火、安装烟雾报警装置和自动消防系统等。二是保险,采用小额的支出预防出现大额损失的可能。针对机会风险,风险管理的措施是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所产生的损失,由此确保利益不受到损害。

(二)根据风险来源划分

以风险来源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风险、一类为内部风险。通过进一步的细分,又可以得到更加详细的分类。通过这种划分的方式,其能够较好的应用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企业风险的识别能力。

(三)根据企业经营活动模块划分

以企业的经营活动模块进行划分,可以根据部门的运作来归类风险,则可以得到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审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环境风险等。不同的企业,采用这种划分方式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识别和评估分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岗位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企业员工对工作的胜任能力、员工团队合作的状况及企业文化环境、人才的煽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冲击等。

财务风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筹资风险,即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增加的收益不确定性和偿债能力丧失的可能性;第二,投资风险,也就是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与目标收益之间的偏离程度;第三,信用风险,即企业的应收账款得不到回收的风险;第四,收益分配风险,企业对净利润分配过程中,因为有留存企业内部以及分配给投资人的方式,那么在选择分配方面,会对企业的未来经营产生负面的影响。

市场风险,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中,由于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或者产品价格变动会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影响。识别与评价市场风险难度较大,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市场洞察力。

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记录和反映,对于财务报表的审计相当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最后一道把关和审查。而这道把关的过程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即审计风险。对于审计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定义为:审计风险,即为会计报表中出现严重纰漏,注册会计师审计发现后,可能会出具不恰当的设计意见的风险。

信息披露风险是企业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比如应当披露的信息没有披露,或者应当保密的信息反而传播出去,这样的事件对企业的声誉会产生极大的损害。针对上市企业,股价受到信息披露的影响较大,负面影响往往会导致企业的股价出现大幅度下滑。

(四)根据是否可以分散化划分

以风险能否被分散,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系统风险,一类为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即为特定原因所带来的,仅仅会影响到某些资产收益,通过分散化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消除非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的形成因素为市场因素、经济因素等,其会影响到到全部的资产,无法通过分散化来消除系统风险。

举例来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单只股票,其风险很大,而通过分散化投资许多只股票,形成一个资产组合,其风险就被大大降低了。通过分散化消除的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其余的则为系统风险。

这种分散化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的思想对于风险管理也很有启发。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采用的多元化战略——通过开展不同市场领域的经营业务来降低企业的整体风险,就与分散化的思想异曲同工。

五、风险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通常而言,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损失三大要素共同构成了风险,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直接影响风险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深入的分析风险构成,能夠让我们对风险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一)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即为风险条件或者风险隐患。导致风险事故产生的概率及条件的的原因,同时还包括风险事故发生后会加剧损失的因素等。风险事故发生的先决条件,就是风险因素,其不一定会引发风险事故,可是风险事故发生时,一定会存在风险因素[3]。简而言之,风险因素是风险事故的必要条件之一。

通常情况下可以风险因素分为三类,即心理性风险、道德性风险和实质性风险。

(二)风险损失

损失,即为非故意、非计划和非预期产生的人身伤害、经济价值下降等。这里强调“非计划、非故意和非预期”,这也是风险损失的特征所决定的。相比其它引起经济价值下降的行为,其最大的区别是风险损失不具备计划性和目的性。

损失又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风险事故本身直接造成的有形的、实质性的损失,比如厂房失火造成建筑物、机器、原材料等固定资产的损失。间接损失是由于直接损失导致的无形损失,包括利润的减少和恢复原状的投入等。例如厂房失火后停产造成的收入损失、为了修复厂房和机器而发生的额外费用等。

(三)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损失三者间的关系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风险损失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风险因素会导致风险事故的出现,而风险事故又会引起不确定的风险损失,进而会产生各类风险。

如果我们把风险因素存在的事物(即载体),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视为一个单位,那么此单位与风险事故及损失三者就构成常称的“损失暴露单位”(Lose Exposure)。于是,一幢房屋、一个人、一条船、一种法律责任甚至某种价值的损失产生,皆可视为一个损失暴露单位。

六、结语

无论如何定义风险,现代意义上风险的核心含义早已经从“遇到危机”演变为“未来不确定的损失或是结果”,随着人们对风险的认识不断深入,可以有效地规避一部分风险。但另一方面,高风险又与高收益是分不开的,风险有时会带来不错的收益机会,风险越大,收益越大,机会越大。正确认识风险,才有可能利用风险创造超额收益。

参考文献:

[1]陈善斌.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赵国粮.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4(19):144-145.

[3]王建英.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损失事故因素
学中文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解石三大因素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小恍惚 大事故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般自由碰撞的最大动能损失
损失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