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机构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综述

2022-05-30林子延

时代金融 2022年3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融资战略

林子延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开放合作程度加深、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新特点。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现代化过程中的或完成现代化的国家面临的一大难题,主要发达国家在走完了工业化、完成现代化之后,为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资源的空间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开始了“搬家”运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模范城市运动”。由此可见,区域发展不平衡并非中国特有的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可以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的必然要求。2019年2月,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由此可见,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息息相关,有必要从金融机构视角出发,回顾新时代的机遇與挑战,以高质量金融服务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二、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落实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通过完善中国市场化进程以及政策扶持机制,从而缩小区域发展的鸿沟,促进东部、西部以及中部地区能够协同发展。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达成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宏观管理部门,也根据十四五规划分别提出了金融机构服务区域协调战略的管理要求。其中:银保监会称,将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为区域协调发展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持;人民银行也在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提出,要发挥全国性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银行信贷支持“排头兵”作用。引导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管控好风险的前提下,优化内部考核和激励措施,因地制宜增加相关地区信贷投放,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从监管部门的表态中不难看出,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规模、优化信贷结构、提升资产质量,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三、金融服务对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区域内普惠金融的渗透性

在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尚未颁布金融机构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优惠前,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地区的中小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以及经济成本进行频繁的金融业务咨询以及融资价格比对,导致金融服务不能有效促进这些区域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影响了中国区域协议发展战略的达成。在金融优惠政策颁布后,处于重点发展区域内的企业能够较为轻松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优惠政策以及优质的金融服务,实现企业融资的降本增效。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地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中小微企业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下,中小微企业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抵押资产,较难从金融机构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导致整体的融资渠道较为有限、融资效率较低。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落实过程中,金融机构在审批中弱化了实物抵押的融资要求,加大了信用贷款的产品创新和支持力度,从而缩短了区域内企业的融资周期、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使金融服务与区域内不同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发展。在金融监管部门的引导下,金融不协调问题得到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得以缩小,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大幅提升。此外,在区域金融服务政策的推动下,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审批流程也更加便捷和高效,贷款可获得性的提高有效缓解了区域内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了普惠金融的渗透性。

(二)降低信贷融资风险

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融资风险事件往往是区域内企业财务危机的导火索,严重影响区域内企业的规模化运营和区域内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区域内企业融资渠道的合理性及融资方法的科学性都有所不足。由于部分金融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金融机构的融资方案往往无法基于全面的历史经营数据以及发展规划进行前景分析,导致区域内企业的融资方案缺少前瞻性,不能满足中小企业长期规模化发展的合理需要,且有可能增加发展过程中潜在的融资风险。在区域发展战略的引领下,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内的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信贷资金支持,替代和压降其他高杠杆融资方式的使用规模,从而实现融资的去杠杆化,逐步缩小了区域内的融资风险敞口。此外,由于金融信息的不对称性,传统普惠金融工作无法将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和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精准对接,导致普惠金融的服务成本高、服务效率低。金融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了金融机构融资审批效率,拉长了融资周期,进而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同时,由于信息科技发展的区域差异,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金融服务以金融机构线下服务为主,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通常只能通过金融机构线下服务来获取相关金融信息,难以获取全面的金融服务信息进行融资工具选择。普惠金融业务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金融信息不对称,也使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大大降低。随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金融科技发展程度不断提升,数字金融服务逐步覆盖至偏远地区,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有效降低了中国区域金融信息的不对称性,缩小了区域内的信贷融资风险。

四、金融机构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质效现状

(一)信贷规模

从规模维度分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人民币贷款余额171.6万亿元,同比增幅13.2%;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地区、成渝地区2020年人民币贷款的增量规模为14.6万亿元,增量占比76%。根据工商银行年报披露数据,截至2020年末,工商银行公司类贷款较2019年末增加1.1万亿元,增幅11.5%;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地区、成渝地区的贷款余额11.7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1.5万亿元,增幅14.6%;五大区域的贷款余额增量占比达78%。通过对比可知,工商银行在五大区域的贷款余额增速较工商银行公司类贷款增速高3.1个百分点,较行业增速高1.4个百分点;五大区域贷款余额增量占比较行业高2个百分点。从规模角度,工商银行服务区域協调发展的质效好于行业、好于自身。

(二)信贷结构

从结构维度分析,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截至2020年末,全国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幅9.0%,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幅35.2%;投向普惠小微企业30.3%;涉农贷款余额增长10.7%;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幅14%。截至2020年末,工商银行投向制造业的贷款增幅7.6%,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幅46.7%;投向普惠贷款增长58.0%;普惠型农户经营性贷款和普惠型涉农小微企业贷款期初增长36.4%;投向民营企业贷款增幅12.4%。从结构角度,工商银行投向制造业的贷款增幅较行业低1.4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幅高11.5个百分点);普惠贷款增幅较行业高27.7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幅较行业高25.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增幅低1.4个百分点。从结构角度,工商银行在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方面的支持力度显著高于行业,对制造业优化负债结构也有做出突出贡献,对制造业和民营企业的投放增幅相对较低。

(三)信贷质量

从质量维度分析,根据银保监会统计数据,2020年末大型商业银行不良率1.52%,同比上升0.1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5.03%,同比下降19.3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58%,同比上升0.1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0.68%,同比下降18.64个百分点。工商银行不良率较行业高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较行业低34.35个百分点,不良率变动和拨备覆盖率的同比变动幅度与行业没有显著差异。从资产质量角度,工商银行的资产质量较为平稳,风险抵补能力相对低于可比同业。

五、工商银行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举措

(一)构建金融战略体系

工商银行从统一思想、组织领导和强化落实三方面出发,以科学性、系统性思维制定战略举措,有效保证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举措的落地实施。2019年中工作会议上正式启动重点区域战略布局,明确提出要把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作为落实金融工作三大任务、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性安排,正式构建起以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地区、成渝地区五大重点区域为先导的重点区域战略体系。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多次发表署名文章推动战略落实。他在2020年提出:“提高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金融资源向优势地区集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而带动中国经济总体效率提升”。2021年,他再次表示: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立足整体谋局部与做强局部促整体相结合,把握综合平衡,实现良性互动,以支持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制定实施工商银行重点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全力支持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等重点区域发展,持续提升对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的服务质效。工商银行应从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以及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这六大方面落实金融扶持工作,将金融资源和区域发展需求有机结合,并搭建双向信息沟通渠道降低区域内金融信息不对称风险。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区域内产业链的布局中,工商银行为区域内产业链提供的金融服务是提振区域经济,推进区域产业改革必不可少的底层建筑。工商银行应积极对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金融要求,并基于区块链、以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搭建取悦金融服务平台,以实现金融服务和区域产业链、区域经济的精准化对接。

(二)建立金融联动机制

首先,工商银行强化总分行协调联动,建立行领导、高管重点区域分工联系机制,适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区域发展中跨层级、跨机构、跨专业的重难点问题。从政策端、资源端、授权端、机制端联合发力,为战略执行落地提供有力保障。各区域加强协同联动,结合发展实际,加强组织推动、区域联动和业务互动,深化战略执行,推进战略落地见效。其次是聚焦区域重点,强化战略执行。京津冀区域,工商银行雄安分行成为新区首批开业的商业银行,工银科技子公司落户雄安新区,全面深化与北京市政府智库合作;长三角区域,发布《中国工商银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投融资支持建设金融创新中心、跨境业务中心、金融市场交易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出台支持深圳分行打造先行示范行改革等举措;中部地区,统筹推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倾力支持湖北重振经济;成渝地区,积极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定点帮扶四川通江、南江、万源、金阳四县市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最后,工商银行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坚持“贷+债+股+代+租+顾”六位一体,构建全口径投融资服务体系。工商银行还应该将区域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有机结合,并拓宽金融服务链条、创新金融业务模式以及优化金融产品,以使得我国实体企业能够享受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红利。

六、结语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能够有效解决中国城镇化建设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并能够推动中国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体化发展。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达成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近年来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出台了相关的金融优惠政策,并指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区域内企业的信贷投资规模。在区域金融优惠政策的支持下,部分地区间金融信息不对称性都有所降低,并且普惠金融的覆盖性大幅提升。将区域产业链与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有机结合,能够逐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工商银行通过构建金融战略体系、建立金融联动机制等举措,有效保证了中国重点区域的金融服务能够协同化发展,进而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通过对规模、结构、质量三个维度分析,2020年工商银行主动对标国家发展需要,全面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把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全行重点战略之一,相关举措有助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实,服务质效优于行业水平,为服务国家重点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工行力量。后续,建议持续优化投放结构,加强对制造业和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择机提高拨备覆盖率,以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夯实服务基础。工商银行应该积极响应区域协议发展战略,将区域发展战略和自身的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相统一,调整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并对内部金融业务经营机制、财务管理体系以及战略控制体系进行针对性优化。

作者单位: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融资战略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融资
融资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战略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