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22-05-30赵倩

文理导航 2022年3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核心素养

赵倩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素质教育渐渐被提上日程。在这一教育政策的影响下,初中教育慢慢有所改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同样还要加强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就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影响下,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和学校必须明确该学科的重要性,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基于此,本文首先就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方面的特点进行阐述,然后分析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价值,最后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以期为初中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当前在素质教育影响下,教育部提出要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体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在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学校是立德树人的重点地区,课堂教育则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传授外,还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因此,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将核心素养逐步渗透到教学中去,最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方面的特点

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来看,该课程中更多的是理论性知识,其中多为法治教育类的语言和文字,因此,课程内容呈现出抽象性特点,在教学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道德逻辑,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其道德逻辑较弱,在学习时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并不深刻,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对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理解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变革,例如,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方式,使枯燥、乏味、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接受程度。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价值

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有效策略。其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一方面,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其教学内容多为理论性文字,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而且很多教学内容更偏重于道德逻辑分析能力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学习时具有一定的难度。若教师在教学中仅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目的,将会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深刻理解该知识内容,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不足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去,这样一来才能使其在教学中深刻了解知识原理,加深学习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培养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其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立足核心素养语境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布置课堂任务等,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其成长中所必备的技能。并且提高这些能力,还能对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景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理论知识内容较多的学科,其中很多教育性语言都较难理解,这导致有部分学生对该学科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形成,可以通过创设和谐教学情景的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容与教学情景相融合,以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展开具有趣味性的话题讨论活动,在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讨论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资源,将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运用多媒体播放器进行相关视频的播放,这样一来,能更好地引起学生注意力,并通过观看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来驱使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有关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就热点话题“扶不扶”展开课堂讨论。乐于助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由于部分人道德方面的缺失,导致拥有这一美德的人在对别人提供帮助时承受了很多误解与委屈,从而导致当出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时,大多数人都产生了迟疑,正如春晚小品里演的那样。近些年,对这类道德问题的探讨层出不穷,对此,教师也可以将这个问题抛设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与探讨,虽然最终可能无法得出明确的答案,但通过讨论,学生也能对该类问题进行思考,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来完善并提升自身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而且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对多种这类案例的探讨与分析,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道德素养,并形成正确的事物认知观念。但在此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自身言行举止的要求,以避免为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二)参与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构建实践型课堂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其教学目的除了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政治知识,积极关心、参与国家政治,毕竟青少年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对此,为提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实践活动,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内容中去,从而不断提升其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中建设美丽中国方面的内容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分析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对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队,然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自身周围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采访调查的方式,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依据自身的所学知识,对其提出整改意见。虽然学生由于自身的见识受限,看待事物和问题时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所提出的整改意见和防治措施相对稚嫩,但在此过程中仍然能够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作为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环保宣传工作,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三)借助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构建趣味型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来临,在教学过程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转变教学方式。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与扩展,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性。此外,在大数据时代下,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上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教材内容,并且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中有关“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以控枪法為例,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我国与其相关的条例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中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持有、制造(包括变造、装配)、买卖、运输、出租、出借枪支”。这极大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虽然也有个别国家说这样的做法不民主,不自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对普通民众的安全保障度。这时教师可以再播放一下不控枪国家由于枪支造成的犯罪数据和图片,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内容的印象。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道德核心素养

随着学生的成长,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其感知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承担着对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同样也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责任。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价值观念尚未形成,道德意识相对薄弱,对于事物的认知也较为模糊,而且受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影响,学生接触到的信息种类繁多、复杂,若无正确的引导,极易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并且该课程的开展还能为其素养形成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始终贯穿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中有关“走向未来的少年”的内容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认识到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为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件来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感。例如我国第一批留学生詹天佑、欧阳庚等人,利用九年的时间学完了十六年的课程,完成全部学业,回国后用自己所学知识报效国家,虽经历重重阻碍,但初心却从未动摇。通过历史人物事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自强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素质教育下的新要求,加强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与优化,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开启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高飞.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20(3):58-59.

[2]刘志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探讨[J].东西南北,2020(2):114.

[3]王艳.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J].情感读本,2019(33):12.

[4]柯琴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责任担当为例[J].新课程导学,2019(29):10.

[5]孙翠莲.转变理念掌握策略 走进教育3.0时代——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山东教育,2019(29):46-47.

[6]杨晓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重核心素养培养[J].求知导刊,2019(33):13-14.

[7]黄继敏.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浅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1):38-40.

[8]谭七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新课程(中),2018(6):191.

[9]罗中荫.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J].长江丛刊,2018(16):293+295.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