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培育

2022-05-30曹晓秋

文理导航 2022年3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核心素养

曹晓秋

【摘  要】本文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分析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意义;从政治认同感、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意识四角度出发,列举教学策略。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意义

近年来,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有了一定的变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再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立德树人”的号召下,如何令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好、更快地实现从知识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转型,逐渐成为了广大教师所共同探索的一项问题,在这一方面,“核心素养”概念的出现,给予了教师一定的启发。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具体包括政治认同感、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意识四项内容,是对学生在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后,应当形成的一系列必备素质、关键品格的概述。现阶段看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如很多学生对各类德育知识的理解都局限于理论层面,难以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利用其更好地改善生活,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很多教师也未及时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革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转型,而是片面地沿用应试教育手段,以单一的教学方式,督促学生“死记硬背”各种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显然是不妥当的,长此以往,学生很难知行合一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难以实现长远的成长发展。为解决如上问题,教师应积极学习核心素养教育观念,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将核心素养教育观渗透至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改良传统教学弊端,提升教学成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令学生得以知行合一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得到教师的全面重视。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一)渗透政治认同感

1.要让学生坚定中国立场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立场,主要指的是让学生树立坚定的爱国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心。教师应做好如下几点: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爱国主义视角出发,引导学生做合格公民,在大是大非面前,学会捍卫祖国的荣誉,同时也能找准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順应时代形势,将个人价值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在一起;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观念,引导学生在肯定中国立场的前提下,投入到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浪潮之中,为中国赢得更多的世界赞誉;最后,应引导学生形成大局意识,在关注中国发展的同时关注世界的发展,时刻准备为时代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2.引导学生宣传中国正能量

为学生讲述与祖国发展历程有关的事件,为学生出示真实的爱国案例,引导学生宣传中国正能量,也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必要途径。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搜集素材,在课堂中创设真实的社会情境,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主人公视角,学习政治知识,形成稳固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师应多为学生出示一些体现“中国正能量”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中国的强大,形成更为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如,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互联网、图书馆、博物馆等渠道中,搜集资料,了解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中,教师可为学生出示相关统计资料,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在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等方面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切实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意义,形成坚定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意识。最后,教师可升华课堂主题,引导学生思索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自己可以为国家、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启发学生将课堂中学过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主动宣传中国正能量,做“中国梦”的实现者与践行者。

(二)培养理性精神

近年来,社会环境日新月异,培育学生理性精神,让学生得以在激烈变化的时代浪潮中,始终位于不败之地,显得尤为重要。为达到如上教学目标,教师具体应做好如下三方面工作:

1.展示学生的思维

所谓展示思维,主要指的是利用各种知识可视化手段,如多媒体技术,构建课堂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道德与法治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产生一定的思索或疑惑,并对此展开反思,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理性思考。如在教学有关“集体生活”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如下三例填空题,让学生填空:①集体使我(   );②我在集体中(   );③(   )的集体让我(   )。通过如此简单的提问,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索,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受“融入集体”的重要性,扩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化学生思维的深度,促进学生理性精神的形成。

2.深化学生的思维

所谓深化学生的思维,主要指的是以问题驱动方式,引领学生进一步思索课堂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见解,令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变得由表及里、由内而外,令学生的思维穿越问题的表层,到达问题的要害处,获得最为深刻的道德与法治启示。这种深层次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追问,也离不开学生本人的反思。在课堂中,教师可为学生出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情境,学生的观点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分歧,此时教师便可指引学生从深层次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令课堂话题变得更为深入。如可提问学生如下问题:“这样的问题我们还需要讨论吗?”让学生思考是否需要讨论,讨论有何意义,此时很多学生便会开始思索,在实际生活中自己遇到的相关事件,认为有必要讨论这一话题。之后教师便可继续追问:“为什么有必要讨论这一话题?”将话题引往更深处,实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育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

3.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围绕道德与法治知识或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求索、探讨后,学生会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刻见解,经历完整的知识迁移过程,在脑海中形成系统且完善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获得理性精神的成长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为目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思考环境,给予学生扩展自身学习思维的条件,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真实的想法,找到问题的答案,深化、扩展自己的认识。

(三)培育法治意识

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依法治国”的轨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至关重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其终身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铺垫,让学生从小学会懂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办事,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够第一时间拿起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成为具备良好的法律知识储备、健全的法治思维与坚定的法治理念的新时代青少年。教师具体应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正确解读教材

相较于旧版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极其重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将法律意识渗透至初中各年级,以各种方式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法治教育,这体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模式的变化。为提升教育成效,教师应正确看待教材变化,正确解读教材设计意图,适时革新教学理念,积极将教材内容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更为明确地认识法治的道德意蕴,实现“法治育人”。

2.构建法治参与环境

在结合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方向后,教师应积极利用各类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法治参与环境,如“模拟法庭”等,同时也应积极开展基于法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深入法院、检察院了解法治实施的具体情况等,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实践认识,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四)培养公共参与意识

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方面,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一步内化课堂中学过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使用先进理论指导生活实践,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的意识。教师具体应做好如下两项工作:

1.加强教学引导,深化思想认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学生做好教学引导工作,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索,让学生学会承担社会责任。鉴于初中生思想较不成熟,教师可多引导学生考虑承担社会责任、践行公共参与的作为方式,让学生学会合理、得当地践行公共参与,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思索自身作为初中生在社会层面的角色担当,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从“力所能及”的角度出发,思索对于一些社会问题,自己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知“社会责任”的意蕴。

2.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实践意识

教师应对学生给予“身临其境”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如可为学生出示社会案例,并引导学生思索:若我在现场(或我是当事人),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例如在教学“社会责任”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出示如下案例:某企业未经允许, 私自向水渠排放污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案例展开研究,如可提问学生:“你如何看待该企业的行为?”“如果你目睹了企业的排污过程,你会怎样做?”“如果你采取的行为未能有效阻止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你还知道哪些方法是可以制止企业的行为的?”让学生认识到面对此类问题,自己应当怎么做,且对“怎样做”形成一定的认识,在教师层层递进的设问下,学生会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与公共参与意识,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极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發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正确看待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对各类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道德与法治知识,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俊林.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22(7):135-138.

[2]朱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J].学周刊,2022(7):82-83.

[3]米登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法教学策略摭谈[J].基础教育论坛,2022(2):70-71.

[4]李效清.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A].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下)[C].2021.450-45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