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2-05-30张秀丹阮志红张悦鹏杨世伟李亮
张秀丹 阮志红 张悦鹏 杨世伟 李亮
摘要: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仍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从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满意度等维度出发,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存在着学习自控能力差、學习兴趣不足、计算机水平差异大、对“主体”身份渴求与日俱增及教学模式局限性明显等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课程优化建议: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变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革课程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31-0174-04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 各专业学生首个学期必修的一门实践技能要求非常强的公共基础课程。根据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具有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能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继续学习、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兴技术技能人才[1]。了解并掌握现今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有助于教育者对其进行更加行之有效的课程改革。
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1.1 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解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本文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满意度三个方面展开调查。本文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此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在CNKI的文献中筛选出信效度较好的调查问卷进行内容分析、整合,初步设计出切合此次调查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是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已经学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生,问卷调查的意义是通过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出革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2]。
1.2 信度效度分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初步拟定后,随机选取了所调查院校中职部二年级的一个班进行问卷正式发放之前的小范围试测,不断调整直到没有再反馈新的问题后,试测问卷校正修改完成。随后利用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到试测班级,共回收到有效问卷48份。整理数据后,利用软件SPSS25.0对问卷中的量表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试测问卷的样本量为48份,分析后所得的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907,高于0.9,说明信度质量很高。问卷的效度检验所得KMO值为0.738,介于0.7 ~ 0.8之间,说明研究数据效度较好。
1.3 问卷调查实施
调查时间是2021年7月。利用“问卷星”对2018级外出实习的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回收到102份有效问卷。另使用纸质版的调查问卷对校内学生进行调查,随机抽取在校生2019级的9个班,2020级的9个班,每班随机发放20份问卷,共计对14个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束后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60份,其中有效问卷343份,包括2019级的174份,2020级的169份,有效率是95.3%。
1.4 调查结果分析
1.4.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通过统计有效问卷可得,男生参与调查共计239人,占比53.71%,女生参与调查共计206人,占比46.29%。问卷调查的对象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动画制作、计算机应用与维修、平面设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商务文秘、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酒店管理、建筑装饰、模具制造、数控加工、汽车制造与维修、汽车装饰与美容等14个专业。
1.4.2 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1)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兴趣程度整体不是很高,选择较感兴趣和很感兴趣的比例仅55%不到,并且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会操作电脑像会读书写字一样变成了每个人的必备技能[3]。从调查结果来看,部分学生还未能明白和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价值。
2) 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般。通过调查数据可知,有57%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一般甚至是很差。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情况均一般,高达30%以上的学生很少、甚至几乎不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他们认为影响他们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主要因素是个人的自控能力差、学习的动力不足,还有27%的学生认为是没有学习平台和资源。
3) 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单一。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学生仍是以课堂听讲为主,当自己听课的时候有部分知识点或者技能操作没有记牢,就需要自己再去看书自学,或是上网查找相应的教学视频,或是请教其他同学,以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技能训练。
4) 学习存在困难者较多。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困难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个人基础弱,理解能力差”,占比达到62%,其次是“没有兴趣,没有动力”,还有部分学生感觉“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没有目标”,甚至有部分学生选择“教师教学水平有限,难以听懂”,说明仍有少数教师授课时不够用心、耐心地去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操作技能。选择“其他”的学生多数反映是学习设备和学习资源方面的问题,影响了他们学习计算机的技能操作训练效果。
1.4.3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 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较陈旧。据了解,所调查的学校目前未建设三通两平台、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课堂上使用教学辅助软件更是少之又少。学习资源方面主要还是以教科书和授课PPT为主,教学工具以计算机和投影仪为主,上机实践课上使用相关软件示范教学。虽然在部分实训机房内配备有电子白板,但任课老师几乎都是用来投影,很少使用电子白板的其他功能进行辅助教学。
2) 师生课堂交流互动情况一般。目前教师授课时使用的方式除了以传统的课堂讲授型为主之外,课堂讨论、小组协作、自主探究等方式的比例也有所提升。问卷调查中选择师生交流互动情况“较多”及“很多”的比例超过了55%,但多数学生反映“对感兴趣的内容很积极,不感兴趣的内容很被动”,其次是“上课内容听不懂时容易走神,对课堂互动不感兴趣”,选择“基本不会走神,乐于与老师同学互动”的仅有25%不到,选择“认为上课内容都会了,不用听”的仅是极少数,说明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并不多。改善课堂上师生互动情况,还有待寻找更有效的办法。
1.4.4 学生满意度分析
本次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评价方式、任课教师、授课内容、课堂互动、教学环境及设备五个方面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情况如图1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达到66%以上,说明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及专业素养比较认可。但由于教学模式、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学生的满意度总体不高。其中学生对于教学环境及设备的满意度最低,有57%的学生选择“不满意”,认为“实操的电脑配置较为落后,运行速度和软件更新太慢”;学生对于课堂互动情况也较为不满,有47%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可以多些游戏或活动”,有60%以上的学生反馈“课堂上教师可以多些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教师可以多些听取学生的观点意见”,57%以上的学生建议“课堂上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最后,学生对授课内容及评价方式满意度一般,约40%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应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评价方式过于片面,不能反映出真实的学习情况”。
2 现状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
中职的学生选择来职业院校就读的原因各有不同,有些是亲朋好友推荐,有些是为了习得专业技能便于日后就业,不论是哪种类型,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技能学习的意识都不强,入校选择专业的时候也都是根据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了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有些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应用较早,而有些专业在专业课学习期间很少能用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操作,这就使得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重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
2.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大环境熏陶下,中职学生已经形成了长期的应试教育学习模式,没人催没人管就不会想着去学习,淘汰下来的学生又多数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而一次次灰心放弃,最后就演变成因自身自控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等因素致使大多数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非教师安排的任务需求或考证需要之外,学生很少有人会主动学习。
2.3 学生的水平差异较大
中职的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或因教学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或因教学条件不允许,或因家庭条件不一等因素,致使学生在来到职校就读时,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较大,每个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很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深度参与并能学有所获是一个现实难题。
2.4 教学模式局限性明显
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更多情况下是处于被动状态,对于个人感兴趣的知识就比较积极,不感兴趣或听不懂的时候学生就容易走神,加之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使用较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效果不佳,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程评价方式则主要以平时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效果。整体来看,课程评价内容较为忽视对学生过程性学习的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有限,教师的教学思想仍旧是应试教育意识。这些都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度地投入学习,难以将所学技能运用于日后的实际学习和工作中,更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5 学生渴求角色转变
在当前教学环境下,学生扮演的身份更加倾向是课堂的“配角”,在課堂上教师说什么听什么,在实训课上教师教什么就做什么,学生没有太多机会来发表个人的观点。而新时代的中职学生,他们的自主观念越来越强,也越来越想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希望在课堂上能得到更多关注和表现机会,自己成为教学中的“主角”。
3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进建议
2020年1月,教育部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根据最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时,教师要有效利用数字化学习情境,有机融合各种教学要素,合理设计教学环境,加强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和诊断分析,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随着“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技术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者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融合新兴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教学改革[4]。因此,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现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3.1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班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程度不一,如何让学生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在授课之前做好这一点很重要。现因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普遍应用,萌生出的多种新兴教育技术及教学方法,均值得教育者在教学中尝试应用。因此,教师要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坚定信仰,以探索适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为目标,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例如利用当前较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如MOOC、翻转课堂、SPOC、混合式教学、BOPPPS教学、PBL教学法等,并结合中职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来改善现有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灵活变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互动是活跃整个课堂氛围关键的环节,为了提升师生互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变更授课方式,例如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访谈了部分班级互动性较强的班级得知,教师在课堂上会使用到“学习通”“对分易”等教学平台辅助教学,说明现在已经有部分年轻老师开始改变教学观念,试着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授课,且教学反馈有了明显的区别。
3.3 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职业教育的新环境下,为了弥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学习能力有限的缺点,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尽早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键。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因素有很多,针对客观因素,教师对症下药即可,而学生个人的主观因素教师没有办法介入去改变,但可以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及氛围,让学生在新环境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原本的态度及想法。例如在教学中选用合适的网络教学平台监督学生进行课余时间的自学,并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3.4 变革课程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整体教学质量
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多种新兴的教育技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利用融合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周围可用的教学设备和条件,整合现有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特别是结合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不断尝试拓展适合中职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5]。将比较先进的具有信息化特质的教学观念、教学技巧、方式方法、评价模式以及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融入现有的教学模式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满足新课标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发展的要求。
4 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在不同的学校或地区会略有不同,教育者只有真正地实地了解真实、具体的教学现状后,才能针对性地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及改革。本文仅能作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的一个缩影,希望能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持续改进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发布《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等5门课程标准的公告[EB/OL].[2021-10-23].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A07/202001/t20200120_416131.html.
[2] 普运伟,耿植林,陈榕,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J].计算机教育,2013(11):13-18.
[3] 刘海霞,曹世华.国外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韩国西原大学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3(9):107-110.
[4] 蔡进,龚菂.对计算机课程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现状调查[J].计算机教育,2019(2):95-98.
[5] 李季.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17):48-50.
【通联编辑:张薇】
收稿日期:2022-04-15
基金项目:贵州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程研究》(课题编号:ZLZ1092)
作者簡介:张秀丹(1991—) ,女(布依族),贵州都匀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信息化;阮志红(1978—) ,女,四川资中人,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张悦鹏(1989—) ,男,吉林通化人,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杨世伟(1991—) ,男,云南麻栗坡人,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李亮(1985—) ,男,湖南益阳人,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