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对生命观念的渗透
2022-05-30杨建华
杨建华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突出了对生命观念养成的要求。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生物生存权、生命价值、尊重和热爱生命、欣赏生命、正确认识生与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生命观念等六个方面论述了课堂教学中对生命观念的渗透,从而体现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践行。
2017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以此为蓝本,修订了普通高中各学科2017年版课程标准。之后,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8年3月,甘肃教科院邀请了学科教研员和部分教师对各科课标进行分析解读。其中,修订的学科核心素养融合了原有的“三维目标”。
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学习,对每一个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都有重要意义,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每一个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现在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
一、使学生认识到生物都有生存权
人类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这些后果,又危害到人类自身的健康与生存,可见,人类有责任与义务,减少农药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维护万物的生存权[1]。现存于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是长期进化而来的,是适合于当前环境的。例如,在讲授物种间关系的捕食内容时,我提问,狼捕食兔子时,场面可能较血腥,是不是应把兔子保护起来,不让狼吃掉,幼儿可能回答是,但高中生都知道不是,因为生物是共同进化的,捕食关系既利于狼,又利于兔子。
二、让学生明白每个生命都有价值
在讲授生态系统时,我讲到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可以缺少消费者时,我提问,地球上能不能缺少人,并让学生讨论,其中,一半的学生认为可以,我没有说哪种观点对,但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如果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少了人类,便会暗淡无光。在讲授生物多样性价值时,阐明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后,我着重解释了潜在价值,并说明一些人类活动造成的生物灭绝,使人类损失惨重,我们应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让学生懂得欣赏生命的美
生命有内在的美和外在的美。在讲授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细胞器的结构、噬菌体的几何结构、DNA的结构、细胞膜的结构等时,教师不妨提到,这些都是一种结构上的美、微观上的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孔雀开屏、蜜蜂跳舞的场景,百花争艳,九寨沟生态区的美景,这些是宏观上的美、是大自然的美,可以陶冶情操。这些美学教育对智力开发与品德塑造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不易。
四、使学生正确认识生与死
在生物学课堂中,教师经常会提到生和死,如细胞的产生,受精作用后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后个体的出生等,这些是“生”的范畴;而细胞的凋亡、显性纯合致死、个体的衰老、癌变及死亡等,这些是“死”的范畴。许多高中生也经历过亲人的逝去,教师有责任指出生物体(包括人)的生老病死,这都是自然规律,不可违背,我们在缅怀亲人的同时要活好自己,刻苦学习,这就是对亲人最好的告慰。
五、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由于提到了生物进化史中的神创论观点,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我提了一个问题:“世界上有没有神仙、妖魔鬼怪這些?”结果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回答有。我立即纠正了他们的回答,制止了学生的讨论,明确指出没有,并说明:(1)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2)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当今社会集体主流的信仰,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学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挖掘生命现象,以生命为核心,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目的不只在于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还应让他们明白地球上的生命同在一片蓝天下,从而使学生提升生命质量、懂得生命的价值,做出对家庭、对国家、对世界最有益的贡献[2]。
参考文献:
[1]李如意.人文精神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J].生物学教学,2009,34(3):24-26.
[2]宋玉珍.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J].生物学教学,2009,34(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