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体系研究

2022-05-30扈晓芹李宸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5期
关键词:奖惩树人师德

扈晓芹 李宸

[摘           要]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长效运行的有力保障。研究生教育不仅应重视学术研究,还应加强德育,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在研究生培养阶段立德和树人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和依据。通过剖析目前导师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如考评主体单一、考评方面侧重点偏差、奖惩机制不明确等,提出“五位一体”的主体结构、重视德育培养、一票否决的奖惩机制的建议和对策,并构建出研究生导师评价机制的各项指标要素。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5-0096-04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和最高标准,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提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立德树人的“首要负责人”。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通过国家站位和场域视角对师德师风建设进行了全方位布局,建设师德师风长效保障机制。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北京大学时,引用教育家梅贻琦说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意思是真正的大师,既学富五车,又品行高尚。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学习、做事、做人等方面起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立德树人的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在于,身为教育者要最先培养和树立自身的道德规范,为教育后代树立鲜明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的人才培养战略应首先明确“立德”的基石作用,立德作为一切培养的基础,教育者要不断完善自身,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社会、爱国方面对学生引导教育,进行全方位培养。

作为高等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应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其根本目标,为祖国培养社会转型的新型人才。研究生的培养除了重视专业课程的培养之外,还要重视培养过程中的政治方向、思想道德方向和方法论指导,将树师德、树学德贯彻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培养出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融会贯通、优秀的专业化人才。只有研究生导师以身作则,才能带动研究生思想与实践相统一,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二、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研究生导师评价研究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对立德树人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导师育人作用的重要性。如郑爱平等学者通过对12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出目前师生认为师德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导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功利化”现象严重;团队精神和学科交叉合作欠佳;对研究生缺乏关怀、师生关系淡漠等。徐国斌学者以浙江大学为例提出导师责任的“三三三”原则——把握被动、主动、互动三阶段,搭建培训、宣传、工作三平台,搭建保障、激励、协调三机制,协调导师、研究生、学校的关系,使其相互制约、共同进步。

与此同时,对导师育人工作评价的体系标准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拟对比分析两套较为典型的评价体系,总结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导师评价体系標准的优缺点,以借鉴并制定出一套更具有可行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套体系为马焕灵、黄丽静学者构建,旨在尝试构建多方面、全过程、多主体的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第二套体系由施亚玲、向兴华、李若英学者构建。首先,突出了诊断帮助式理念,即根据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性格、素养等方面的差距,拟定普适性指标进行评价,并依据该理念设置评分的依据——合格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其次,该文明确了导师工作的评价应当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全方位培养,包括德行、教学、科研等;二是全过程培养,包括在校期间、未来就业等方向。(见表2)

根据上述两个表格,可以总结出导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

(一)道德方面的评价占比小,未得到足够重视

表1没有单独设置师德方面的考核,表2虽然将其独立设置,但所占比例较小。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但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考核标准的侧重点偏向科研方面而忽视立德树人方面。良好的师德不会像学术水平那样即时显现,但会伴随学生一生。目前高校的失德事件时有发生,如学术抄袭、不正当手段获取名额等,这与一味重视科研成果而轻视道德建设紧密相关。师德是立德树人的思想基础,没有师德,树人便无从

谈起。

(二)指标标准过于局限,缺乏普适性

针对指标的细化,表2的列举式给分评判标准并不能穷尽所有情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新现象层出不穷,指标的制定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实践的推敲,同时兼具稳定性和前瞻性。频繁的修改指标会影响该评价体系的权威性,而指标过于细化不利于全方位评价,导致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问题。作为不可量化的指标,其标准在于正确“三观”的道德底线。恪守底线原则,对于该标准的制定才具有深远意义。

(三)奖惩机制不明确,制度难落实

虽然一些高校建立了相关评价机制,但奖惩机制要么没有,要么落实不到位,使结果对参评导师没有实质性影响。没有明确奖惩机制的评价制度如一纸空谈,即使获得差评也不会影响导师的直接利益。更出现能者不能上、庸者不能下的混乱局面,使导师队伍的风气更像“铁饭碗”一样,同时拉低了作为教育者应有的水平。

三、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的完善构建

导师负有导学和导生的双重责任。因此,在构建研究生导师考评体系时,应制定两个不同的标准——柔性标准和刚性标准。基于李彬学者提出的“五位一体”的考评角度,其主体可以由学校及内部人员扩大到业内同行、社会群众,考评主体的广泛性有利于实现评价的客观性、完整性、公正性。为了体系的普适性,关注研究生内涵式发展,还应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

(一)柔性标准:思想道德领域

一个国家发展的真正动力为文化软实力,文化的力量来源于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素质的提高意味着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因此,思想教育是培养当代青年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在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的同时笔者也做了一些改进,并没有采取穷尽式的列举方法,而是更加关注该级指标的可操作性,使之可以灵活运用到各个阶段及不同专业,满足不同的培养需求。

(二)刚性标准:教学科研领域

一个合格导师离不开深厚的学术文化素养,而衡量导师学术专业水平的客观标准为其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即论文发表数量或申请的专利技术。另外,教学是导师基本能力和“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方式,通过研究生管理部门、研究生、同行专家、导师自身和社会对导师在教学方面的评估,形成科学合理、全面客观的“五位一体”的评价结果。

(三)明确奖惩机制

只有建立奖罚分明的评价奖惩机制并严格落实,才能真正起到对研究生导师的监督检查作用,促进导师完善自身。对于奖励类机制,不仅是科研学术的成果的奖励,对于未来研究生的发展,导师自身的道德表现也是需要奖励的。对于惩罚类机制,采用一票否决制,一旦发现相关道德学术问题应立即做出相应反应,暂停其导师职务并全院进行考评。只有明确奖惩机制,才能优胜劣汰筛选出真正优秀、德才兼备的导师,研究生导师之间也可以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促进学校“师德师风”的建设。

针对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的构建,本文从道德、科研、教学及论文就业四方面对研究生导师进行考核,其标准和体系如文末表3所示。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人民大学时讲道,培养新时代接班人,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既要精通学术、做好“授业之经师”,又要品德高尚成为“传道之人师”,将“传道、授业、解惑”融入现代化理念后进行升华。构建导师评价制度,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研究生导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导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以身立教”,重视德育再到教育,重新构建导师对自我认知和价值的定位,激发导师在立德树人中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提高自己学术水平的同时,把握新时代对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和实质要求,为推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贡献力量。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的设计,“以评促改”,保障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实施,为我国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高水平人才提供制度支持,助力建設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张大良.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中国高教研究,2021(1):5-9.

[2]覃彬,刘仁龙,张晓慧,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导师评价制度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1):29-31.

[3]马焕灵,黄丽静.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20(8):84-92.

[4]刘宏伟,王新影,李雪梅.“四个统一”: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价值遵循[J].现代教育管理,2020(7):68-74.

[5]王一,刘宏伟,王新影.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四重逻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5):44-49.

[6]杨守鸿,杨聪林,刘庆庆.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现实路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7):26-30.

[7]曹洪军,王娜.促进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评工作的四重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139-143.

[8]郑爱平,张栋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研究:基于12所高校1496名师生的调查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4):30-35.

[9]徐国斌,马君雅,单珏慧.“立德树人”视野下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发挥机制的探索:以浙江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9):12-15.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奖惩树人师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的奖惩系统*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