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为人知的航天抢险事件

2022-05-30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磁棒徐福塔架

中国航天在其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惊心动魄的事件。

抢救风云一号卫星

1991年2月15日,是中国老百姓喜气洋洋的大年初一。但在这天,对于中国航天界来说,却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件,一颗在太空中只工作了四个多月的風云一号气象卫星,运行姿态突然失去控制,在天上不断打滚,地面控制中心只能收到一片乱码,致使国家多个卫星应用部门受到影响。上级要求该卫星研制单位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马上派出一支精干的专家团队,全力以赴完成抢救工作。

风云一号副总设计师徐福祥是当年卫星抢救组组长。在赶往西安的火车上,他无意间发现同车厢的一名小女孩玩着指南针。徐福祥灵光一闪,他想卫星上也有三根磁棒,如果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不就能转化为挽救卫星的动力了吗?当徐福祥匆匆赶到卫星测控中心,只见航天部领导、数位院士及诸多卫星专家已经集中在那里。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徐福祥首先抛出了利用星上三根磁棒产生的力矩,来达到扭转卫星姿态失控的想法。在场领导和专家都肯定了这一另类的想法,认为可以尝试。

在那难忘的日子里,徐福祥夜以继日地冥思苦想,推导公式,尽力找出卫星旋转的运动规律,同时利用星上组合软件实现对三根磁棒的通电。果然,通电后的磁棒对卫星快速消旋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控制住卫星的快速旋转。

然而,当卫星消旋已经见效时,却发现三根磁棒的相互作用失效,导致抢救工作中断。徐福祥经过几天苦苦思索,提出了采用重力场控制的办法。通过多管齐下,卫星在没有喷气力矩的情况下,最终完成对地球的捕获,恢复姿态,运行正常,下传的图像和数据均有效。

这次卫星大营救历时75天。航天部在贺电中说“风云一号卫星抢救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奇迹,也是国际航天界的罕事。”

大水漫灌后的火箭排险

2004年初秋,太原基地。经过一系列测试和精心作业的长四乙遥七火箭已进入推进剂加注程序。据当时正在现场的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火箭总装工胡子彪回忆:我们作为总装保障人员,已将火箭的防雨裙拉了下来,准备配合基地方面进行燃料加注。那天早上6时刚过,不知为何,发射塔架上六层的消防喷淋设备突然发生故障,水龙头被意外地打开,在猛烈喷射了十多分钟后,才被手忙脚乱的基地指战员止住。但长四乙火箭二子级以下的箭体及塔架平台全部被“暴风骤雨”淋了个透。

面对险情,上海航天局领导和长四乙总设计师、总指挥李相荣进行商量后,毅然作出紧急排险决定,把损失降到最低。于是,一条条指令通过调度系统传达下去。在基地的100多位发射队员被紧急动员起来。大家立即从仓库里领出备用的毛毯和毛巾,火速赶到发射塔架,细心擦拭箭体内外的水渍。发射营的官兵们也很快搬来了各自的被褥,很快擦干了塔架平台上的积水。发射队员们还使用电吹风,不断对诸多插头、插座和电缆接口等表面部位进行烘干,尽力降低短路的可能。

接着,各系统人员进舱仔细检查。产品的受损情况很快被汇总起来,结果不容乐观。根据前方要求,火箭总体单位805所电缆主管设计师带着全套电缆图,连夜从上海赶往基地协同作战。塔架上,只见他们有条不紊地打开各个已连接好的插头,一刻不停地吹送干燥热风,加速吹除水渍。同时,利用天气晴好的有利条件,打开相应的几层塔架平台,加快空气对流。

就这样一直忙到第三天下午,通过再一次测试,已经显示出所有断开的电缆绝缘合格。于是,试验队员重新连接上电缆,马上按照事先整理的数据逐一做导通绝缘检查。直到第二天凌晨1点,终于完成了上万个点号的导通绝缘检查。

检验抢险结果的时刻来到了。伴随着基地指挥员有力的发射口令声,经受过特殊洗礼的长征四号乙遥七火箭昂然托举着实践七号A、B两颗卫星,在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中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当遥测信息传来星箭成功分离的消息时,全体发射队员和基地官兵相互击掌,热烈拥抱。

(摘自《百年潮》2022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磁棒徐福塔架
长征六号甲火箭矗立在塔架旁
徐福山绘画作品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徐福,中韩间两千年不衰的传说
新型磁性滤器在辅机房试验台的应用
当国歌响起
矿井瞬变电磁接收装置结构改进设计
简易重力加速度测量装置
环状多面体
门式起重机塔架系统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