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有”锁定中考一类作文
2022-05-30吴春艳
吴春艳
中考满分作文要靠天赋和运气,而一类作文则可靠功夫和训练。综观2022年各地涌现出来的中考一类作文,以下“五有”是其制胜法宝:
一、有鲜活人物。
有些考生能通过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法来刻画十分鲜活的人物形象,而且在刻画過程中凸显出了“这一个”与众不同的个性,其笔下的人物总是以某种独特的方式,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让人读后“不思量,自难忘”。如:
[上文梗概:初冬的双周假期,住校的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离家不远的电玩厅,玩了许久,决定出去买点吃的再回来打完剩下的游戏币。]
正当我想回电玩厅继续“奋战”时,我看到一个人沉默地蹲在电玩厅门口左侧的台阶上。我一下僵住了,犹豫片刻,我硬着头皮向他走去,怯怯地喊道:“爸爸。”爸爸抬起头,他的脸被冻得有些发青,但他并没有斥责我,只是拉起我的手,说:“天冷,回家吃饭吧,我都做好了。”爸爸的手很冷,我攥了好久,也没能焐热。
我想,爸爸一定在电玩厅外蹲了很久,一直守着玩游戏的我。他之所以没有进电玩厅里把我恶狠狠地拽出来,是在竭力维护我的尊严,并尝试去体会我在紧张学习后想要放松一下的心情。此后,我再也没有去过电玩厅,因为,我不想让爸爸再在寒风中守望我的尊严,我只想让他在温暖的家里守望着我。(武汉一考生《守望尊严》)
上文中,作者着力以行动描写来刻画父亲这一形象。一个“蹲”字,在凛冽的寒风中,在飘散的飞雪下,愈发凸显出父亲的刚性。他坚信“自己的孩子不是一个坏孩子,他只是学得太累了,想放松一下”,故而他有这份耐性和韧性“蹲”下去,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心性的守望,更是一个男人对一个男孩尊严的守望,他要守望儿子“发泄→愧疚→自省→悔悟”。这个“蹲”字,带给人的是浮雕式的硬度和美感,笔力不凡。
二、有成长故事。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成长。”有些考生能用成长道路上所经历或见闻的故事来表现主旨,其特质有二:一是典型性。这些故事往往是有意思、有意味或有意义的,不仅有看头,而且有嚼头。二是生活味。它记录着成长的足迹,既飘散着生活的烟火,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北京考生在《我创造了新纪录》一文中,以自己是个“笨孩子”为背景,讲述了自己春节回老家跟姑姑们学习捏花馍的故事:
因为不是从小生活在老家的缘故,我还是第一次见捏花馍这种传统技艺。只见姑姑们手腕翻飞,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寿桃、飞鸟便变了出来,而所用工具仅剪刀、梳子而已。我站在一旁,看着满满一桌子的花馍,大受震撼。
姑姑们看到旁边的我,很快团团将我围在桌旁,要教我捏花馍。“不行,我的手可笨了。”我不好意思地拒绝着。“哪有天生会捏花馍的,不会就学嘛!”二姑安慰我道。我只好硬着头皮上,学着姑姑们的样子揉面、捏型、染色。我做的第一个寿桃,因染色深了,活像一个猴屁股。但姑姑们还是鼓励我再做一个试试。于是我又做了一个,这一个初具寿桃的雏形。而在做第三个时,我已经熟能生巧,做出的寿桃竟也惟妙惟肖了。从那时起,我再也不觉得自己是个手笨的孩子啦。
小小的花馍,是我动手能力进步的新纪录,也是我与故土牵绊的新纪录。
上文讲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捏花馍,它是老北京的一种传统技艺,传递着浓浓的年味,蕴含着人们对吉祥安康生活的祈祷。其典型性就在于,既展现了地域的风土人情,又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生活味有二:一是符合生活规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故乡的亲情解开了“我手笨”的心结,让“我”勇敢地跨出了“动手”的第一步。二是遵循生活逻辑。“我”不是一下创造动手能力进步的新纪录的,它有一个接触、摸索、渐进的过程,从“不敢上手→染色失手→初具雏形→熟能生巧”,让人听到了成长的拔节声。
三、有真情实感。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有些考生能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情、触景生情、即事抒情等,将内心涌动或蕴蓄、触发、滋生的情感,真挚、真切、真诚地表达出来,缓缓却又是执着地叩击着读者的心弦,引发共情、共鸣。如:
上次春节见面,我和奶奶闹得实在是不愉快。
那天早上,奶奶递了一杯牛奶给我,说:“刚热的,快趁热喝了。”我一手接过牛奶,一口气喝完。到了中午,我的肚子突然疼了起来,吃了止痛药仍不见好转。我浑身乏力,面色苍白,只得躺在床上休息,奶奶在床边踱步,而后,她拿出一袋牛奶说:“要不要再喝点?”“算了!我都疼成这样了,喝不下。”“那我放在床头,过会儿你再喝。”快吃晚饭时,我突然想到肚子疼是不是与牛奶有关,于是马上拿起牛奶袋子看,发现它早已过了保质期。
“奶奶!”我朝着厨房大叫,奶奶匆忙跑来,手上沾的面粉都没来得及洗。我看出她眼中的担忧,可我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怒:“为什么把过期的牛奶给我喝?奶奶,你都不看看保质期吗?”我把心中的不痛快一股脑儿发泄出来,奶奶双手抓着自己的衣角揉搓,像极了做错事的孩子,眼中满是委屈与自责。她嘴里还不停地说着:“算好了保质时间,一直留着就是想让你回来喝的,怎么就过期了呢?”
我望向窗外,月光黯淡,月亮好似在责怪我对奶奶态度恶劣,我的眼眶湿润了。时隔半年,回想起这件事,我突然理解了奶奶说“怎么过期了”时的无助。是的,怎么会过期?过期的是一袋牛奶,但奶奶的爱永远不会过期啊。(甘肃考生《永不过期》)
上文托物寄情,借助“牛奶”这一道具传递出奶奶对“我”的爱意和“我”的悔意。奶奶之所以要热牛奶给我喝,是因为牛奶是她家里最好的东西,是她特意给“我”留着的;她不是不看保质期,而是“算好了保质时间”,只是岁月不饶人——记忆力衰退了;她在“我”的床边踱步,那是为“我”的病情焦虑;她听到“我”的喊声匆忙跑来,那是担心“我”又出了什么意外。而“我”少不更事,却喝出了愤怒,直到半年后才真正回过味来,体会到奶奶对“我”深深的爱。从“过期的牛奶”到“不过期的爱”,这一情节上的翻转,翻出了亲情的温度和浓度,让人感慨唏嘘。
四、有社会道义。
道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它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礼义仁智信”“舍生取义”“见义勇为”“仗义疏财”等。有些考生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因家国情怀而义不容辞,因民生疾苦而伸张正义,带给人满满的正能量。如:
发声要本着正义的前提。每当出现热点事件时,总会有一群“键盘侠”站在道德制高点,对无辜者进行人身攻击。2022年6月,“唐山打人事件”发生后,有人质疑事发店的老板娘没有出手相助,对老板娘进行一场网暴。发声的目的是要惩恶扬善,维护正义,而不是一味发泄情绪。我们最应声讨的,不该是挑战了法律底线的打人狂徒吗?只有本着正义的前提,我们的发声才会振聋发聩,一呼百应,才能让邪恶无处可逃!(河南考生《明辨事理,合理发声》)
上文中,作者没有做一味发泄情绪的愤青,也没有做盲目跟风的吃瓜群众,而有着自己冷静而理性的判断。他的心中有一杆秤,它就是社会正义;他的心中也有一根准绳,它就是法律底线。为此,他能亮出“正义”之剑,拨乱反正,以正视听——无辜的老板娘不应受到人身攻击,最需声讨的应该是挑战了法律道德底线的打人狂徒。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行文中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法治”的要义引领思辨,非常难得。
五、有生活感悟。
感悟是一种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高阶思维。有些考生在立身处世上不仅有心,而且走心,故而他们能在人、事、景、物的触发下,获得某种启示,产生某种慧悟,从而生发出对生活乃至人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通透的认知,使文章闪烁出一种思想的光华。如:
我的心情失落又无奈。教练讲解时我听得仔细认真,可是实战时,那篮球次次绕开篮圈。我扔下球,悻悻离场。坐在台阶上,看着水泥缝里冒出来的常春藤,顶着两片小叶子,暴晒之下像我一样无精打采,我愤然起身,狠狠地踩上去,重重地碾了它一脚。
几天后,我在水泥台阶上独自懊恼,心里想着放弃。无意间,看到那从水泥缝里长出来又被我狠踩的常春藤,它竟还活着!此时的它攀附着旁边的围栏,在阳光里招摇着叶片,仿佛在对我宣战:你打不倒我。从这天起,我开始每晚练习投篮200次。第二天,我的胳膊和小腿就开始酸痛,但想着球场外陪我训练的常春藤,我咬牙坚持了下来。
斜阳为我拼搏的汗水镀上一层闪耀的金色,照耀着我和常春藤成长的身影……渐渐地,我的技术越来越娴熟,命中率也越来越高。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艰难的旅行,只有在成长中不断锻造生命的韧性,冲破懒惰和懈怠铸成的重重枷锁,我们的人生才会如诗如画,生命才会充满着诗和远方。(天津考生《坚韧的力量》)
上文中,考生将自己遭遇困难后的“懊恼”和常春藤被踩后的“坚韧”进行对比,并由此受到启发,灵光乍现, 由常春藤虽柔弱但“踩不死、打不倒”的物态悟出了人应该有“败不馁”“大不了從头再来”的心态;由常春藤“外柔内刚,柔中有刚”的物性悟出了人应该有“屡败屡战,永不言败”的心性,于是开始奋发图强,历经“坚韧之性→坚定之心→坚决之意→坚持之行”,最终取得了成功。
上述“五有”,旨在给广大学生以启发、启示和启迪。同学们,锻造言之有物、文质兼美之作,自可笑傲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