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助力语文教学
2022-05-30高岚
高岚
【关键词】思维导图;助力;语文教学
一、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预习能力
预习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首要环节。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它利用图形、符号、线条的连接,以及关键词的提取,将知识点可视化,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本进行概括总结、对语言文字进行筛选整理的能力,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如预习五年级上册《太阳》一课时,我们紧扣课后问题指导学生准确地提炼出中心图“太阳”下的主干:“特点”和“作用”。通过细读课文,学生不仅明确“特点”有远、大、热,以及把这些特点说明白的说明方法分支,还轻而易举地归纳出太阳“作用”的五个分支。由此预习时,课文内容清晰明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也变得非常有条理。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实效
思维导图虽简单,却能有效地表达发散性思维。它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还能在绘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情感的体会运用思维导图来表达。这样,语文课堂变“传统的分析讲解”为“师生共同分享探讨”,不仅能活跃課堂氛围,还能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学、学会合作探究,最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课文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引导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梳理,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优化学习效果。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读写能力
课外阅读,特别是整本书的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虽然我布置学生用摘抄、写读后感的形式来展示阅读成果,但是孩子们更喜欢用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图指导阅读整本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四月份,我校举行“古典名著阅读学习”项目化主题活动,学生从诗意红楼、智谋三国、侠义水浒、神仙西游等项目中,选择从理清文章脉络、点评人物性格、探寻情节发展等不同角度绘制思维导图,这些沉浸式、探索式的阅读方式让大家读名著的兴趣盎然且收获满满!
阅读最终指向写作。写一篇习作,不仅要解决“写什么”,更要明确“怎么写”。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发散思维,准确选材,还能引导学生有序表达,巧妙构思,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比如写“童年趣事”,学生通过绘制导图,选择从欢乐、收获、幸福等角度来写童年中的乐事、喜事、搞笑之事,再通过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就可以轻松表达出这件事的思想情感。
总之,运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语文,语文学习会变得轻松而高效!作为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进一步探索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真正助力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