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融合发展,在新时代全域旅游战略中显担当
2022-05-30佘丽华
佘丽华
【关键词】文化;桑植县;旅游;经济建设
一、建设文化大县的优势和基础
(一)文化底蕴深厚,建设文化大县具有比较优势。
桑植是一块文化的沃土,也是一个以土家族、白族为主的28 个民族聚居地,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民族舞蹈,包括白族仗鼓舞、九子鞭等;桑植民歌最具特色,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桑植县被命名为“中国民歌之乡”;自上世纪50 年代至今,共收集整理民族舞蹈10多个,民间曲艺10多个,民歌10000余首,民间戏剧10多个。
(二)自然资源独特,对建设本土文化十分有利。
桑植地处湘西北边陲,属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是贺龙元帅的故乡,风景秀美,人杰地灵。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湖南省5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其中贺龙故居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为建设文化大县奠定了基础。
在桑植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桑植县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做了诸多努力。一是开展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县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达46 项。桑植民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桑植民歌得到推广和普及。2006 年以来,桑植县先后举办桑植民歌大奖赛、民歌赛歌会等文化活动,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媒体中播演桑植民歌,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举办,推介了桑植民歌,扩大了桑植影响。
二、建设文旅大县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和民俗风情等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出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体现较高文化品位的旅游精品项目,使文化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一方面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借助桑植县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设一批体现鲜明土家族、白族民族特色的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展示全县各地历史文化与时代风貌,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趋向,使其成为集学习、娱乐、休闲、健身与购物为一体的文化新亮点、旅游新景点、娱乐新热点。
(二)注重文化创意。
首先建立文化遗产抢救、传承机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给予经费补助,对濒临灭绝的民族文化遗产要加大力度进行挖掘、抢救,以传诸后世;其次就是依托桑植民歌广场建设,大力发扬广场文化,在此兴办首届桑植民歌艺术节等大型文娱节目,着力将其打造成一个城区群众文化中心;再就是要兴修一个好展馆,让广大群众了解桑植县的文化历史;最后要开发一套好产品,着力开发一批具有市场前景、体现桑植县民族特色、适合多种消费层次的旅游商品等。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建设吸引文艺人才,提高文化品位和档次,给农村文化注入生机。二是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在更好地发挥现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作用的同时,对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三是要积極推进农村文化创作,对贴近农民群众、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实际的喜闻乐见的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给予重点扶持。
三、确保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和保障措施的落实。
首先,结合桑植县实际,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文化建设资金,为文旅大县建设提供经济保障。其次,加强人才保障。培育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培育机制和培养环境,造就一批文化名人。不拘一格吸引优秀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各专业门类人才群体。
总之,加快建设文化大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我们要厘清工作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工作方法,统筹各部门的力量,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进此项工程的发展,努力实现建成桑植文化大县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