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策略

2022-05-30许梦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乐感鉴赏教学初中音乐

【摘 要】基于培养初中生综合素养的需要,音乐鉴赏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其中乐感的培养是提高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不可忽视的环节。文章总结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要遵循的原则,并且以人教版教材为依托,探讨培养初中生乐感的策略,希望能给相关人员带来启发。

【关键词】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乐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24-0036-03

在初中阶段,音乐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兴趣、缓解学业压力,还应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其学习能力。而乐感是初中生理解音乐作品、欣赏作品价值的一把“钥匙”,教师需要运用恰当的音乐鉴赏教学方法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乐感。但面对乐感普遍较差的初中生,教师还需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应遵循的原则

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的重要一环[1]。而樂感的培养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乐感强调的是对不同音乐作品的音高、节奏、和声、旋律的感知力、察觉力。由于音乐鉴赏是相对感性的能力的表现,因此在教学实际中不能完全遵循理论教学的原则和经验,而应该注意总结乐感培养过程中特有的原则。

(一)理论结合真实情感体验

音乐是对人的情感的抒发,或直抒胸臆,或缠绵悱恻,或深远悠扬,不一而足。那么,教师在带领初中生进行音乐鉴赏时,其乐感体验尤为关键,能够帮助学生找准鉴赏的切入点,判断乐曲抒发的情感的类型。为此,教师需要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真实倾听感受进行指导,让他们把体验化为理解作品意趣的灵感,进而把握鉴赏音乐作品的规律。初中生年龄尚小,接触的音乐类型少,往往对流行音乐了解较多。因此,在遵循理论与情感结合的原则的基础上,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日常听歌的体验融入进来,还能强化他们的体验,提升其理解音乐的理论高度。

(二)鼓励创作实践与技巧练习

让初中生参与音乐创作实践可以进一步升华其对音乐的感知,对作品意趣的理解,从而感同身受,推动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思想深度都不足以支撑其创作完整的音乐作品,但是可以让学生从编曲模仿、短音乐创作开始练习,重在实践体验以及技巧锻炼,不要求产出优秀成品。学生在亲自尝试写词填曲的过程中,不仅会萌生乐感,也可以体会音符的奥妙,对学生日后的鉴赏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二、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策略

乐感可以简单理解为对音乐的感受力。面对同一首音乐不同的人感受有所不同,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天赋、能力,另一方面也在于后天培养的不同。那么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乐感呢?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夯实乐理及音乐基础

乐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素材的认知积累[2]。初中生需要先夯实音乐根基,掌握基础的乐理和技巧,而后方能进行更深入的鉴赏学习。基础学习阶段,教师通常可从节奏训练、视唱训练入手培养学生的乐感。

节奏训练需要学生能够感知切分音节奏,并掌握不同节拍的演唱方法。如在教学《歌唱祖国》这一课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学唱这首歌曲,感受其中传达的思想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让学生能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了解切分音节奏并掌握由弱拍到强拍的唱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尝试边聆听边打节拍。之后,师生共同了解歌曲中的音乐元素,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成果,尝试难点旋律模唱(以“啦”的形式跟音乐模唱),这个间隙就是体会弱拍到强拍节奏的关键环节。教师可提示学生坐姿、咽腔、气息等注意事项。

视唱训练需要学生会看简谱,且能够把握歌曲的基础演唱技巧,如头腔共鸣等。同样以《歌唱祖国》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范唱环节可为学生明确注意事项,如使用什么音色、情感来演唱以及对演唱速度的把握等,然后由学生自主练习视唱。视唱是对学生之前所听乐曲的记忆的考验,也是其乐感的集中呈现,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纠正技巧上的错误,使其获得有效的指导。

基础学习阶段是学生能力积累的阶段,是学生进行自主音乐鉴赏的前提。教师在该环节应该稳扎稳打,不应急于求成。

在音乐欣赏能力的诸多要素中,音乐记忆力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得到发展。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教师可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乐曲,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反复聆听,让学生掌握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要素,对作品的特性有更深的感性体验,并能够通过听觉印象综合起来构成整体,这样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增强差异化作品体验

音乐的魅力在于可以使人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3]。感受则是学生乐感培养的基础,是其形成音乐鉴赏能力的依托。因此,教师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强化他们对有差异的作品的体验。

如教学《小鸟,小鸟》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教唱环节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进而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歌词中“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在自由地飞翔,在田野,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岗,小鸟迎着春天歌唱”唱出了春光明媚的日子里,鸟儿们自由飞翔、迎着朝阳歌唱的场景,学生倾听、演唱这首歌曲的过程中也会萌发对小鸟的热爱,对自由的渴望。之后,教师可引入《隐形的翅膀》这首歌,该歌曲大家耳熟能详,便于与新学歌曲进行感受上的对比。《隐形的翅膀》也是唱“鸟”,是鸟之表,人之里,是对人的坚毅情感的形象化,而且其情感表达也和《小鸟,小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或开展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对这两首作品的对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两首歌曲表达的情感相似吗?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你从哪些节拍、歌词看出二者的异同?两首歌分别教会我们什么?

目的性明确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层层深入地展开探究。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可拿来对比的作品还有很多,教师也可以基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而主动拓展对比流行音乐作品。强化差异化作品体验,其实是帮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把握音乐鉴赏的窍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进而使其乐感得到强化。越是契合学生喜好的对比内容,越能带动学生主动参与,也可以彰显出教师教学的与时俱进,让学生看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关联,从而认识到音乐鉴赏的价值。

(三)利用恰当的音乐启发学生

培养初中生的乐感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音乐的学习是一个情感体悟的过程,是学生接受音乐洗礼的过程,所以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利用恰当的音乐作品来启发学生的心智、引导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必要的[4]。

如在教学《大海啊,故乡》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倾听、教师范唱等环节了解到歌曲的结构非常整齐,且情感抒发如同大海的波浪一样绵长、悠远。但在教學中,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在演唱时注意歌曲不同层次的情感表达。在唱完a段之后,b段的情感要体现出升华之感,因此,教师在学生演唱时要指出以下内容:a段演唱是叙述语气,因此情绪和缓,娓娓道来;b段演唱是抒情语气,其情感力度强于a段,演唱力度就要明显强于a段。受到情感启发,学生可以深入音乐之中,与音乐交融,进而产生丰富的感受。而《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爱,理解对童年、母亲、家乡、大海,再到祖国,一层深于一层的爱。

当然,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都是在情感启发、思想厚度等方面有很强代表性的作品,适合初中生学习,而教师在分析作品情感、思想时不要偏颇,切忌过于主观化的理解,也要注意在延伸拓展课外音乐作品时保持思想深度的一致性,避开存在价值观争议的内容,更不能为了投学生所好而降低选材的标准。而当学生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音乐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时,教师要分析其逻辑是否自洽,价值取向是否积极,如果分析合理,应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如果学生的鉴赏逻辑不能自洽,或者理解有误,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科学引导[5]。

(四)有效融入现代技术

当下的音乐鉴赏教学可以有良好的视听呈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氛围得到渲染。音乐艺术不仅可以通过听觉带给人美的享受,还能够通过多样的表演形式带给人丰富的感官体验。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非常发达的当下,音乐欣赏早已不限于乐器和音乐家嗓音的结合,而是采用集乐器伴奏、歌唱、表演、舞台效果甚至观众反应于一体的新形式。为此,教师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为音乐鉴赏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如教学《七子之歌》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的展示来引导学生感受“回归”的氛围。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距离今天有一定的距离,而学生生活在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完全不同的时代下,因此很难感受歌曲中“回归”的情感。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当时的氛围,通过背景的铺垫以及对母子久别重逢的引申等,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情绪,使之顺利融入音乐背景。

初中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依然明显,如果课堂教学缺少吸引力,他们的思绪很容易游离于课堂外。而媒体影像能带来直接的感官刺激,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能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媒体影像的氛围感很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音乐思想,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

(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能检验学生的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要加入实践环节,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如在教学《渴望春天》这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在反复聆听、演唱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由此,在比较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也能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了这些内容作铺垫,再结合学生了解到的有关作曲家生平以及与音乐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基于作品结构尝试进行简单的创作。教师可提出创作要求:词曲风格统一,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最后要有结束感。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创作[6]。期间,教师巡视指导,还可允许学生哼唱,教师帮助其记谱。各小组完成创作后,可在课上进行演唱展示,由师生共同评价。创作实践的环节打破了作曲的神秘感,也让学生拥有了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能让他们产生对音乐的热爱,其乐感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

时代发展会催生出丰富的音乐作品,因此,人们对于音乐的感知、鉴赏势必也要与时俱进。乐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采取有效的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的同时,还要继续研究教材,立足于初中生的发展需求,不断在教学实践上实现突破。

【参考文献】

[1]李强.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探讨[J].科普童话,2019(3).

[2]张忠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培养与鉴赏教学分析[J].北方音乐,2020(5).

[3]韩诗.浅析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研究[J].数码设计(上),2019(2).

[4]汪元渊.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J].考试周刊,2019(17).

[5]朱妍.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与鉴赏能力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5).

[6]李桂梅.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实践研究[J].艺术评鉴,2019(2).

【作者简介】

许梦(1993~),女,汉族,山东日照人,本科。研究方向:初中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乐感鉴赏教学初中音乐
新课标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跳跃的黑白键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