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

2022-05-30胡新峰陈麒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一体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胡新峰 陈麒

摘要:发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回应教育革新诉求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建设路径,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和双向互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路径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4.013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2)04-0075-05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意蕴深远,为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引。新时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 “渐进”和“系统”的理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全局,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展。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可从科学内涵、内在要求、路径选择三个层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

一、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科学内涵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2]此后,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体性特征日益凸显,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立足于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背景,需要从培养定位、同源追溯及价值引领等方面进行内涵梳理,从而加深对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解。

1.培养定位: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正因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更多符合时代要求,堪当民族重任的合格人才。对于培养时代新人也必须定位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各学校要以培养时代新人为己任,在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格局中,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各个学段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和“纵向”衔接,打造校际联动、家校联动、校地联动的齐抓共管机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指在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协调的前提下,对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逻辑分层设计,系统构建,使其有机衔接、层层递进,形成横向贯通、纵向连接的教育共同体。[4]通过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汇聚起育人的强大合力,更有力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全方位发展,着力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同源追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教育梯次发展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应立足于基本经验把握,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演进历程中把握实践前沿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指引,体现渐进的发展历程。在2005年出台的《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基础上,2010年教育部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构建大中小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其意旨大中小德育体系的建立不是简单的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做加法,而是要注重不同学段的内在关联,使一体化建设体现出规律性与目的性的有机统一;2013年,教育部召开了立德树人工程研讨会,其中提出要“统筹设置好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五个学段”,为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分层依据;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具体思路,明确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和串联大中小学的德育,推进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出“大中小学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即是一体化设计的核心要义。进入新时代,一体化建设要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不仅要在德育方面还要在涉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各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分段布局,使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实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梯次性发展。

3.价值引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体现思政育人的发展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改革发展实践的重要助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在“十四五”发展时期,我们需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准确把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学段建设内在规律,紧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诉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创新,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开始逐步增强青少年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不断增强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認同,将青少年培育成为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能力素质过硬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注重统筹不同阶段的教育,构建整体性、联动性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制机制,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紧密结合国家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不断契合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扎实推动教育现代化深入发展。同时,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从教育实际出发,根据新时代教育目标与任务,教育对象的特点,选择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和途径,保证目标、主旨与内容的一致性和统一性。积极回应学生关切的现实问题,提升教育教化能力,在对时代特征的把握中、强国建设的运筹中、教育规律的运用中体现思政育人的发展取向。

二、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以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教育观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现实推演,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承接”“协同”“融入”的一体化建设,打造形成立体化、多维度的合力育人体系。

1.根本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教育观

教育事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础工程,必须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全力实现教育现代化。随着教育现代化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5]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6]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态演进,培育新时代的现代化教育观要以实现人的现代化及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体现开放、包容、贡献社会以及合作共赢的时代特质。[7]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立德树人视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将立德树人作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与立德树人工程同向同行,将立德树人融入于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健全立德树人一体化落实机制,使立德树人系统工程得以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统筹协调中顺利推行。

2.精准着力: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承接”“协同”“融入”的一体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阐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领域,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大中小学的协同发展不够,大中小学相互隔绝、条块分割的弊端日益凸显,各学段出现教育脱节、越位管理、重复建设的情况。因此要针对具体情况,总结经验,建立总体规划、分层应对、有效衔接的教育机制,特别是对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整体把关,具体设计、分层指导,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具体规划。通过通盘设计,能够避免教育内容的重复性、教育过程的间断性以及教育管理的混杂性。此外,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还能够有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各学段教育目标要求的有效衔接,使各学段教育在逐层递进的趋势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真正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体。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效举措、管理方式等进行序列化设计,突出重点,分门别类。每个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承担着不同的教育任务,教育模式也各具特色,但其内在的逻辑和价值是一致的,一体化建设就是在阶段性和连续之间寻找一个衔接点,在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呈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育态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发展阶段既能彰显特色又能趋于统一。此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还要关注不同学段受教育群体的个性化差异。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道德情感的成熟和道德行为的养成是一个连续且漫长的过程,学校应当进行交流合作,协同互助,为学生提供持续、长久的教育引导,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

3.实践向度: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现实推演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8]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关注重点。首先,不同阶段的认知主体对于道德认知的特点、依据和尺度都有所差别,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变的过程。这就要求培育道德认知的过程要符合教书育人规律,要让认知主体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真知,在行为活动中感悟道德的力量,通过具体的行为实践将经验内化为体认,这是一个循序式上升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遵循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按照不同学龄段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逐步达到真理性的认识。其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还要契合学生的现实诉求,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合理诉求和价值追求。要在全学段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加法,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实现“1+1+1>3”的教育效果,通过教化育人不断丰富学生的学识素养和实践能力,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稳定的政治人格,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达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可见,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加强统筹安排,使大学、中学、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置和方法创新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向度,着力构建一个由下至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教育整体。

三、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各类资源、统筹各个阶段,打破以往“扁平”的育人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和“纵向”结合起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入手,构建校地合力、校家合力、校际合力的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1.完善制度,推进教材体系建设

教材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载体。教材体系的一体化、科学化、系统化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关键性因素。第一,强化教材编审力度。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国家教材委员会在党的领导下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的制定、编写进行统一管理,再由相关部门严格审查,形成自上而下的编审制度。第二,健全教材编审的组织机构。在国家层面要设立专门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教材编写委员会、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省级层面同时设立省级相应组织机构,代替原来按学段设置的各级组织机构,形成合力。第三,各学段教材编写组建立联络机制。在教育主管部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编写委员会和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共同领导下,各学段首席专家及相关哲学社科领域专家学者之间要针对各学段不同侧重点进行充分论证,制定标准、形成统一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材大纲,充分体现权威性和针对性,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体系一体化的发展方向。第四,完善教材内容及相应辅导教材的匹配工作。国家层面应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进行全新修订补充,鼓励各地、各高校在保持规范性、严谨性的基础上,编写与统编教材相匹配的指导教材、挖掘各地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思政课教育各级数字信息资源库。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各级优秀微课、教案、案例、课件等制作,推进教材体系的立体化建设。

2.纵向衔接,强化课程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实效,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要融合最新教育内容,通过新思想进课堂、各学段纵向衔接和各类课程协同联动,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的一体化建设。第一,新思想进课堂的各学段承接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扎根当今中华大地最富中国味、最具中国魂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必须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中的占比,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全覆盖。如何让新思想在不同学段的思政课课程中“活”起来,首先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进行课程内容阶梯式的设定,使得课程内容具有持续的活力,符合各学段的逻辑衔接。第二,学段纵向衔接的层级递进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之间的学段纵向连接和阶梯形逐层递进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特别要契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要求。从低到高,从易到难,分学段顺序展开。要使各学段的衔接有效,取得预期效果,应从整体规划入手,根据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整体设计。除了在一些重大课程内容上由浅入深的强化教育外,要避免重复、割裂和本末倒置的问题出现,从而实现从基础端思政课课程内容到中高端思政课课程内容的连通。第三,各类课程协同的联合育人建设。《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明确指出各类课程和思政课之间应建立“协同”的内在联系。思政课和各类课程的并行发展过程中,本着知、情、意、行的统一原则,使二者围绕着教育目标协同发力,拓展重点,互相呼应,联合起来。可以通过打破单一的思政课传统教学方式向各类课程同向共进方式转变,利用“课程思政”等多种方式,使思政课能够获得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更充实的各类课程载体。同时,可以把思政课较为深奥的理论在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转化,变为更生动的案例,激活全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3.强根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9]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通过一体化的要求、一体化的培养、一体化的评价等,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使各个学段的教师交流合作、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教育互促作用。第一,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要强”居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要求”中的首位。我国的大学是社会主义大学,政治属性也是思政课最鲜明的属性,因此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身负政治重任。在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有人认为只要大学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就可以了,这是错误的,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同样需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过硬的政治素养。第二,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近些年,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具体文件加以落实。师德师风被视为是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因此,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的治理能力,师德师风要严格建章立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建立“学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一体化协同机制”“思政课优秀教师和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事迹巡展”机制,学校应建立“基层思政课教研单位学习先优模范”制度,开拓更多的教师日常教育与监督平台。第三,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和水平。要努力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业务水平。一是夯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功底。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学习、反复学习新思想。思政课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还应保持钻研精神,提升科研能力水平,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形成思政课教师的“教研双翼”。二是加强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应支持鼓励教师通过APP、在线平台、金课等载体加强信息化教学效果和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4.协同联动,打造齐抓共管的合力育人机制

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全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共同职责。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力量实现协同共进。应当看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革,全社会、各学校和每个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就要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合力育人机制。第一,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场域,体现着育人理念、育人精神与育人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还要利用线上线下的多样化宣教平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融入性。第二,家庭环境氛围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青年学生思想品行教育的起点。个人的阶段性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一个家庭总体的道德水准和道德认知将对个人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在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家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家校联动,通过反馈互动增进双方的信任感,共同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三,一个社会的氛围和总体风尚体现了这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这个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状况。社会大环境的正能量建设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起到更为重要的熏陶渲染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整合全社会、各学校以及每个家庭的教育合力,把时代新人德育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总体推进,创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联动的育人体系,帮助青年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时期的发展背景下都能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和自身文明素养,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习近平.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8-08-23(1).

[4]冯刚,徐文倩.把握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内在规律[J].中国高等教育,2020(1):17.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7]冯刚,金国峰.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J].中国高等教育,2018(1):4.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78.

[9]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N],光明日报,2019-03-19(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研究”(SJGSY2020047);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專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路径及机制研究”(SJGSZ2020011);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高等农林院校形势与政策课‘1+N教学模式创新研究”(GJB1422212)

作者简介:胡新峰(197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麒(1998—),女,黑龙江铁力人,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一体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