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鉴 互鉴发展
2022-05-30孙晓洁
孙晓洁
摘 要:群众文化活动“走出去”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众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交流互鉴、互鉴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群众文化活动“走出去”,要加强专业人才引培,以技术赋能推进数字化建设,持续打造精品,创建品牌,适时开展联动巡展,走出馆内、走出省市,不断扩大群众文化覆盖面,提升群众文化服务效能。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问题;对策
在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久困于穷的现状,开启了迈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这不仅意味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力提升,也意味着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脱贫之后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为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成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更加彰显了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在实行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需要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来提质增效。本文拟以安康市群众艺术馆为例,浅谈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走出去”的具体做法和策略。
一、创建品牌,走出馆内阵地
长期以来,群众文化活动多在公共文化机构的场馆内举行。这样的方式虽然使活动开展便利,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少,但也必然受到时间、地点、活动形式等因素限制,使得活动的受众面和影响面大打折扣。为了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文化活动必须突破传统的常态化的模式,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以全民艺术普及为主要目标,带着师资、带着辅导、带着培训、带着道具、带着节目、带着灵活多样的形式走出馆内阵地,开展进机关、进厂矿、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活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发生。在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闭馆期间,安康市群众艺术馆组织抗疫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举办“战疫记忆”安康市摄影作品展,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走出馆内阵地,重在创建品牌。政府只有创建品牌,才能提高群众活动的悦纳度和参与率,从而扩大群众活动覆盖面及影响力。近年来,安康市群众艺术馆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文化春风行”,已成为安康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该品牌的打造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公益文化春风行”以开展“五个一”活动为主体,即举办一台文艺演出、一场文艺知识讲座、一个主题展览、一次艺术培训、一次公益捐赠。此项活动先后组织和邀请社会团体、书画名家、爱心人士参与其中,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自2009年开展以来,活动累计走进安康市中小学校28所,为学生培训辅导舞蹈、美术、音乐,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开展文艺联欢演出活动30余场次。2017年,安康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公益文化春风行——送文化进校园”活动被文化和旅游部表彰为全国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典型案例。
二、联动巡展,走出省市区域
开展馆内阵地活动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文艺社团受到专业、系统的培训辅导后,经常走上当地舞台,参加赛事活动,丰富了地方群众文化,提高了文化的普惠性,有利于增强地方民众的文化自信;同时,为了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等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活动。
安康留守儿童版画交流巡展”是安康市群众艺术馆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的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城市弱势群体、环卫工子女举办儿童版画公益培训班;针对贫困村镇留守儿童,开展走进校园儿童版画培训,培训结束后精选儿童版画优秀作品在全市中小学巡展,部分优秀作品先后在新疆、辽宁、湖北、甘肃、西藏等地展出。2018年,“安康留守儿童版画交流巡展”被原陕西省文化厅评为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2019年3月,“你是我的宝贝——安康留守儿童版画展”在上海市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举办。2019年12月,“我和我的祖国,童画三秦,献礼祖国,安康留守儿童版画北京交流展”在北京西城区文化中心举办。2021年,“平安顺利,幸福安康”安康儿童版画优秀作品走进江苏常州展。安康留守儿童版画艺术的普及,成為助力脱贫攻坚、展示和推进公共文化均等化的有益探索与创新。
“全国部分省市文化馆百馆联动”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七届,随着参与的省市越来越多,安康市群艺馆也应邀参加。活动包括选送理论研讨论文、书画摄影作品,展示地方特色文艺精品节目,组织专业干部聆听讲座,观摩学习特色文艺演出等。2019年在重庆北碚举办的“第七届全国部分省市文化馆百馆联动系列文旅嘉年华活动”,汇聚了全国12省34个地区400余家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交流展演的100余个文艺节目各具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摄影作品展反映各地的风土人情。活动还编撰了各参与地市文化馆选送的专题论文集。活动包括7场大型群众文化精品文艺演出、“看山看水看文旅”第七届全国部分省市文化馆百馆联动摄影联展、著名文化专家的专题讲座、行业论文理论研讨、文旅融合发展体验研讨等,成为群众文化活动走出省市区域的典型案例,推进了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共建共享。
在以行业联盟、区域联动开展馆际合作的基础上,以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等形式组织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积极走出本市、本省文化区域。公共文化机构经过协调行动,搭建起了跨省市公共文化交流协作和互鉴发展的平台。
三、技术赋能,走进数字化时代
新世纪是智能数据的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前沿信息技术迅速崛起,新媒体平台深度扩散。互联网正在与各个行业持续融合,塑造着新的社会发展形态,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群众的文化消费方式。参与观念也在迅速发生着改变,传统的、现场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已不能满足特定人群、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的需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其中手机网民比例达到99.7%,且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个小时。另外城乡网络设施差距也在继续缩小,现有的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贫困地区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57.6%。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馆建设必须依托互联网、云计算、融媒体、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全民战“疫”,居家隔离,让群众文化活动数字化显得尤为迫切。一时间,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文化活动。安康市群艺馆先后举办了武汉加油——“我用画笔战疫情”安康市中小学师生公益书画网络展播、“走进春天,拥抱安康”诗歌朗诵优秀作品展播、“文明在我心,创建伴我行”主题书画摄影作品在线展览、“非遗项目简介”推送安康市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等网络文化活动。另外还设立社团风采专栏宣传展示文艺社团。
文化馆组织开展书画摄影展览、艺术讲座、艺术培训、文艺赛事等丰富多样的网络群众文化活动,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创设虚拟空间,为群众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把活动内容汇聚成了文化资源库,有力推动了数字文化建设。
四、“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举办群众文化活动是培养地方群众审美意识、提高群众艺术兴趣的重要途径。推进群众文化活动“走出去”,不仅可以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实效,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利于推进民间文化传承,增强民众文化自信,提高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及有关文化部门的努力下,群众文化活动“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品牌缺乏活力、建设专项经费不足、人才队伍专业门类不全及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等。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立足品牌化建设,打造精品,扩大文化影响力。打造文化品牌是提升文化传播力的重要源泉和强劲动力。政府只有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品牌,才能有效提升辨识度和美誉度。在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时,需要以创新意识为引领,充分彰显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发掘其独特性。
二是加強人才队伍建设,着力于业务人才的专业培养和技能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要想“走出去”,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从近年来群众文化活动“走出去”的状况分析看,文化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不足,这主要受制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因此要加强专业文艺人才的引进与培育,适时开展群众文化人才培育工程,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三是加强服务保障,加大对群众文化活动财力物力的投入。财力物力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根本保障,要争取相关部门的项目扶持、资金支持,用足用活国家在文化方面的投入、保障政策,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各项活动成功开展。
群众文化活动“走出去”是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效能、增强民众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文化馆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听人民的呼声,站在高地放眼,阔步走出群众文化活动坚定的步伐,奋力实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
(安康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