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设计在南京长干里城市记忆保护中的探索及研究
2022-05-30晋静
摘 要:随着城市“千城一面”现象的出现,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记忆空间缺失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以南京长干里地区传统文化为基础,搜寻相关史料,结合数字技术手段对重点文脉进行挖掘,以探究全新的感官体验方式;同时,对数字化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建议。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以新的传播视角激活了长干文化在南京城市发展变迁中承载的城市记忆、历史人文等重要功能,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建设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数字化设计;南京长干文化;城市记忆
一、南京长干文化及其相关空间的基础性研究
(一)南京长干里的历史
長干里位于今中华门外长干桥南。古时南京人称山垄之间为“干”,称居民区为“里”。古长干里范围较广,南临雨花台,北至中华门,东抵赤石矶,西接凤台山。长干里地势险要,是建城自卫的理想位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就在此筑城,形成南京城市的雏形越城,建城史从此开始。由于临近秦淮河,加之古代长江的江面远比现在广阔,六朝时期的长干正地处在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之处,具有极其重要的区位价值。
(二)南京长干里的文化空间
长干里不仅地势险要、风光秀美,更是十分繁华,文化积淀深厚。以“长干”为古地名的相关文字记载众多,从南朝《乐府诗集》中《长干曲》至清代郑板桥《念奴娇·金陵怀古其六:长干里》等均有提及。其中属唐人诗句中的金陵长干里最动情,如诗仙李白笔下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诗中运用的词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至今仍在沿用,表现了细腻且忠贞的情感。长干里作为优美的文字意象,不仅让相关诗篇千古流传,也使其久负盛名,为城市保留了更多的文化记忆。
(三)南京长干里的物质空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诗句说明了长干里一带也曾是江南佛教圣地。孙吴时期在此建有南京最早的佛寺初建寺,即今大报恩寺的前身。明《南都繁会图》曾展现出明代南京繁华的样貌。金陵四十八景代表了南京最好的景致以及深厚的人文渊源,“长干故里”(图1)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长干的范围和位置有迹可循,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感却很低。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以及对环境现状的调研得知,如今的长干里依然保留有大片的生活区(图2)。文献所承载的长干里空间以文学意象的形式保留下来,后因南唐修筑城墙时将长干里隔在了城墙之外以及元明之际长江逐渐北移导致的横塘消失,人们对它的印象逐渐模糊。
图1 [清](传)长干里客《金陵四十八景》之“长干故里”拓本,1888
图2 南京长干里(部分) 晋静/摄
(四)南京长干里的发展现状
长干里是南京城市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风俗文化史上最早闻名、最具风情的地方,如今却已踪迹难寻。为人们所知晓的只是中华门城堡以南,过长干桥的范围,仅大报恩寺塔和雨花台可见,甚至2013年由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金陵晚报等承办的“新金陵四十八景”评选已看不到长干里的身影。
长干桥是唯一传承这个地名的建筑载体,位于今中华门外通往雨花台的秦淮河上,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1937年因南京城内战斗激烈而被炸断;1951年,长干桥重新修建为钢筋水泥桥,由时任市长刘伯承题写“长干桥”三字。但是混凝土结构的长干桥与历史上的长干桥意义不尽相同,尽管今天在中华门外还保留着东干长巷与西干长巷,古籍中的景色却不复存在。长干里的美景与风情仅仅保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二、长干里城市记忆空间保护作用与意义
面对经济社会的复杂变化和多样的发展要求,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记忆缺失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历史城市保护的关键问题。长干里作为南京城墙整体中的重要元素,是较为全面的复合性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
长干里在明清时期就已是繁华之地,为城市发展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其随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记忆,代表了人们对城市产生的依恋和归属感,反映了城市记忆空间的深刻意义。近年来,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和南京城墙博物馆先后开放运营,巩固了长干里地区作为南京文化中心的地位。长干文化的存在对于了解、研究城市发展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长干里是文脉和乡愁的寄托。市井传统和宗教文化在长干里合流并进,使长干里地区成为人性与神性相交的特殊城市空间,源源不断地为现代城市提供文化滋养。长干里的文化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物质元素空间,与之密切相关的内在精神文化空间也是构建长干里与城市、人群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被挖掘、运用的重要资源。因此,对长干里地区的保护与关注就是对城市记忆的传承。
三、数字化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应用
(一)数字技术的概念阐释
数字化设计需要通过虚拟信息的方式呈现,其中需要相应的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主要为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和混合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生成模拟真实存在的虚拟场景,使用户沉浸其中;增强现实技术是融合真实与虚拟的数字技术。使用数字技术和相关软件、硬件进行设计和呈现,强调沉浸感和互动性,是科技工具与设计思维的交融和叠加。
(二)数字化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设计已经呈现象级增长趋势,数字技术让世界的面貌飞速变革,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对设计的影响也日渐加深,数字技术已经涉及了设计的各个领域。数字化设计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遗迹复原和体验式旅游,基于数字技术带来的革新,用户可以在虚拟化的场景中亲自体验历史生活场景。数字化设计意义在于其具有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城市文脉需要在保护原有文脉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进行升华,从而生成具有独特性、延续性、适应性、现代性的城市文脉。
四、长干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探索及研究
(一)长干文化再设计的创新方向
保护城市记忆空间需要寻找特有的文化脉络。研究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目前前沿的数字技术手段,构建具有感染力的数字化体验模式,充分挖掘、呈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保护历史、传承文化、促进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繁荣具有借鉴意义。
针对现在已有的数字展览,对题材选择单一、创意与技术运用融合度不高等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设法解决,可以促进长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注重区域真实性。城市记忆往往取决于社群在这一区域中生活与社交的方式,因此需要汲取长干里的悠久文化底蕴,留住场地真实的历史痕迹,而不是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第二,关注保护传承整体性。文化内涵主要依附于空间中的实体元素。对待这些记忆元素的保护,应当具有统一的规划,并对其进行浓缩和提炼。在长干里数字展厅的设计过程中,将数字技术同长干里文化相融合,实现时空的穿越,使其在满足文化传承的同时为参与者提供良好的体验,在空间风格统一的前提下,数字化设计能够不断为记忆元素注入活力。第三,重视参观者的参与性。公众对于事物的认识源于自身的参与体验感,展览内容只有和个人思维、背景相联系才是有效的。因此在数字展厅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人”是参与体验的主角。运用丰富多样的交互技术激发参观者的兴趣,让参观者可以沉浸式体验并自然融入虚拟环境的氛围中,以唤起人们对长干里文化的认同感。数字展厅整体以“长干文化”为线索,串联起与之相关的脉络,形成“数字长干”,有长干文学、长干市井、长干传奇、长干重塑等相关内容。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挖掘长干里历史,彰显南京文化魅力,传播中华文明,打造数字长干里。
(二)数字长干的再设计策略
对数字展厅提出設计策略的目的,是将与新时代相符合的元素注入展厅,使长干里焕发新的生命力。但是经过长久的历史发展,长干里的整体空间布局早已不在,人们对长干里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寄托在长干里的各种文化元素中,历史文化空间的消失不符合保护与继承的发展模式,选择以微更新的方式对长干里进行设计重塑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区域整体性,在不破坏空间环境属性的前提下,延续长干里历史人文的特点。
数字长干应当针对性提出设计方案,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首先,长干里含有丰富的业态,如今也是南京老城南重要的生活聚居区之一。作为长干里的一个重要记忆元素,对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策略的案例中,选择借鉴南京德基美术馆《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的设计模式(图3)。利用互动投影屏幕,复原古长干里的生活景象,将参与者投影于历史画面中,化身古长干的百姓,选择以第一人称视角的入画方式,逛品类众多的商铺,听热情好客的“画中人”讲述金陵历史与长干风貌,通过互动来亲身体验长干里浓浓的民俗风情和商贸气息。此种设计方式打破传统展厅的固定参观流程和人流动线,由参与者的主观意愿来自由选择体验方式,不依附于传统展示模式,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图3 南京德基美术馆《金陵图数字艺术展》 晋静/摄
其次,记忆元素的保留能够刺激人们产生对长干里的归属感。长干里地区中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应当注意在与长干里历史氛围相统一的基础上,将人们熟知的文化记忆合理保护并进行再设计。在展厅的设计中,应当做到与时俱进,运用多角度的设计手法对记忆元素进行再设计,提高辨识度。同时,也要注重对城市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的挖掘,从体验者的角度出发,做到设计为人所用。具体方法有两种。序厅设计:古长干桥的石头记录了人们走过的足迹,展厅入口处通过互动投影技术呈现古长干桥的场景模拟,桥面还原古长干桥的毛石地铺方式,通过与石头的知觉触碰,激发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过渡展厅设计:“行舟弄潮”“孩童嬉戏”是长干里地区非常重要的文化记忆元素,过渡展厅采用互动投影的技术模拟出多元空间,打造一条悠长曲折的数字光影长廊;墙面设计为崎岖起伏的形态,投影画面模拟数字化的古长干里自然形态,引导参观者踏入长干里;曲径通幽,逐渐过渡出现采菱行舟等生活元素,长廊尽头出现孩童嬉戏声音,为参观者进入展厅内部铺垫情绪。
(三)数字化设计与情感的结合
随着艺术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数字化设计逐渐成为一种追求极致艺术感的体现。其新颖、强烈、独特的视觉、听觉冲击和极致的沉浸感,使观赏者处于一个个充满光影、音符、乐趣的空间里。人文精神是艺术的核心。参观者与其双向互动并赋予精神上的深刻内涵,实现了“情感——意识——认知”的转变,引发人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数字化设计的意义也体现在道德思考、真理传达、心灵渗透的教育功能上。文化元素的运用,可以在未来呈现更具传统的、更有生命力的文化特征。设计作为将艺术与科技以及其他文化元素连接的手段,要更积极地吸收最新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改变,并通过巧妙应用或拓展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挖掘自身文化价值,在人机交互中实现对文化的传播,具有深刻意义。虽然数字技术的运用与表现的形式能够更好地使参观者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激发参观者参与的兴趣,但也容易流于形式。一味追求新奇的特效而忘记设计的主旨是不可取的,好的数字化设计应该能够引导人们去追溯历史文化本源,启迪人们去思考、娱乐和探索。
五、结 语
长干里之所以闻名于世,屡屡被文人学士所歌颂,不仅由于它是古越城所在,更因为它是南京佛教中心。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成为一种公认的国际趋势,针对不同的文化载体须开展不同的数字化设计。南京长干里对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长干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侧重于城市记忆空间,利用数字技术的介入对城市记忆的保护与延续方式提供了全新的可能。尊重城市内在秩序与规律,改造出具有影响力、归属感以及地域特色的城市记忆空间,数字化设计使长干文化更具价值。
(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
参考文献
[1] 顾苏宁,丁津津.遥想长干形胜迹,梦回金陵山水间:南京长干里的历史文脉[J].江苏地方志,2020(6).
[2] 许志强.六朝时期的长干里[J].文史知识,2018(3).
[3] 刘松.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其数字化研究方法初探[D].武汉:武汉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