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无”开始的教学研究之路

2022-05-30庞友海

师道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无黔江函授

我常自嘲是一个“三无”老师。即无全日制大学文凭(中师毕业)、无学位、无官位。从小学到中师毕业,成绩平平,在班上属中等偏下。我们当时是两年制高中,却读了个“本科高中”(4年)。幸好政策好,高中生可以报中师,否则我与教师这个职业可能无缘。有人可能会疑惑,我又是怎么样走到今天,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和信任呢?答曰:笨鸟先飞,执着追求。我反复思索,只能找到这唯一的答案。

一、初恋文学 移情史学

1983年7月,我中师毕业分配到本县一个小学。虽是小学,但有三个初中班。学校决定让我接手初二的语文兼班主任,我觉得没有能力胜任初中课程,便向学校领导提出,希望能教小学,若不行,希望能更换教学科目,换成理科。在崇拜大学生的年代里,在我中师毕业前夕,就在理科方面着手准备,希望通过离职进修或函授等方式改变中师生的身份。校长给我做思想工作,并说这是学校对我的信任和器重。且刚走上工作岗位,是没有资格讲条件的。于是,我表示愉快接受学校的安排,并找来各种语文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潜心准备。我的语文功底虽说不算好,但口才并不差,加之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大都就读于单设中学,这里初中的学生基础都比较差,当时感觉应付他们还勉强。没想到的是,当我成为语文老师后,很快就培养起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我為自己能教上语文而庆幸,从此立志非文学不读!还悄悄做起了文学梦,为此,在邮局订了《散文》《小小说》等多种文学杂志,还从书店买来胡适、梁实秋等众多现代作家的作品,如饥似渴地阅读。

从这之后,我一直保持读书的习惯,书不离手。午休也必须是看着书才能进入梦乡。当时,家人见我太辛苦,想纠正我的“不良”习惯,要求我中午不准看书,命令我上床规规矩矩休息,但见我连续几天都是睁着眼睛度过午休的,只好任我自由发展。自从决定追求文学梦之日起,我就天天坚持写读书笔记、练习写作。每给学生布置作文前,我都要写下水作文,在评讲学生作文时,经常将自己的文章拿来和学生交流。关于文学梦,还有一个不可公开的动因:我企图通过这种方式调进县城。没有特殊关系,调进县城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考秘书,读函授等方式。但我学文学的大学梦,最初几年就成了泡影,因当时考函授和电大必须经区校长签字批准。读函授和电大请假时间较多,所以领导并不支持。当时的区校长,算起来是我的姐夫,他看出我的想法,就先给我打预防针:安心工作,先做出成绩,学习的机会还多,你是我最信任的,不要像有的年轻人那样,让我失望……

1987年,原校长调走,新校长比较开明,只要政策允许,不限制年轻老师参加函授进修。但这一年,文科方面只有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招收五年制本科函授。我心想,文史不分家,加之又是首届本科函授,我便与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函授学习后,我并没有放弃我的文学梦,写下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和习作。在多家报刊发表了十多篇杂文。直到1994年之后,才逐渐将精力转移到历史教学及研究方面,“初恋情人”文学梦离我渐渐远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史姑娘”的感觉,犹如陈年老酒,越品越浓。

二、百倍自信 惨遭尴尬

1990年8月,我被调到中学时的母校——石会中学,学校安排我接手高三历史。我也希望教历史,毕竟学的是历史专业,但之前一直是教初中,一下子接高三,还是感觉跨度大了点。我向领导提出希望能从高一接起。学校领导给我做思想工作,加上一番夸奖,让我又充满着自信。我愉快地接受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接手后,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积极性很高。部分学生不仅与我讨论历史问题,还拿作文来请我修改。每当我有文章问世,学生们争相传阅。在石会中学任教的时间不长,却是我非常难忘的几年,不管是师生关系,还是同事关系,都相处得很好。

1994年,当地唯一一所重点中学——黔江中学,出现高考大滑坡,学校遭到各方面的批评。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县政府、县教委和学校组成联合考察组,对黔江中学高三教师人选进行严格考查,并从湖北及邻近区县引进优秀人才充实高三队伍。我毛遂自荐到黔江中学报名,参加了试讲,并立下军令状:“教学搞不起来,就回原学校!”

学校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试用一年,让我上高三某班的历史。但让我没有料到的是,上课不到一个月,一些学生就开始“造反”。有的在作业本上写道:像你这样上历史课,岂不是误人子弟?有的还给班主任施加压力,不换历史老师,我就转学!这是我从没遇到的尴尬局面。苦心思索后,我决定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着手,并将大学教材重新通读一遍。提高教学起点,改变这之前一直由教师唱主角的教法。采用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导他们结合史实发表看法,并对学生的看法给予及时而恰当地鼓励性点评的方法,很快就小有成效,重新赢得了信任和好评。事后追根溯源:一方面,该班学生基础较好,部分尖子生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对老师的要求较高。从一个普通中学转入重点中学,并直接接手重点中学的高三,我没能依据学情选定教法,知识容量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既是“三无”老师,又刚从乡学校上来。受制于出身问题,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信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高考获得黔江地区第一名。就这样用成绩赢得了学校领导、家长及学生的信任,并在重点中学站稳了脚跟。

三、不懈探索 教法初成

关于历史学习,我从来都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在轻松愉悦中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法,并为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直是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每一节课,我都要精心准备,锻炼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历史的魅力,得到审美的享受。

2000年秋,重庆教科院组织专家团到黔江中学调研。特级教师项军老师在全区总结大会上说:“没有想到黔江这地方有如此优秀的历史老师,肯定地说,在重庆市属于一流水平!”我与项军老师就是因此结识的。据说,她当天就把我的情况,通过电话介绍给闻名全国的普教专家、重庆历史教育研究权威、德高望重的龚奇柱老师。龚老师并不认识我,但后来我们一见如故,大概有此原因。

学生的信任和发自内心的夸奖,是我不断探索的动力。套用一句歌词: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学生的夸奖。2001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的曾秋云,进校不久给我来信:“学校为了激发我们新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感受历史的魅力,让全院最著名的教授做了一次讲座。说实在的,庞老师,这个教授的课堂艺术和调动学生情感方面与你相比差远了。”2006年考入西南大学的代羽,每到节日都要给我发来短信:“此短信专门为我最敬重、最优秀的老师定制”。谈到大学感受时说:“……真的,庞老师,大学好多老师的专业研究还比不上您……”。在我的影响下,一些优秀学生自愿“上当”,选择了北大、北师大等名牌大学的历史专业。

之所以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称赞,与我致力于课堂教学变革的探索是分不开的。我非常赞同著名学者许纪霖先生的一句话:“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我对课堂教学的变革,萌芽于1994年学生要我“下课”的那次经历,当时并没有变革的意识,但采取创设情景、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讨论的方法,深受学生欢迎,之后才得以沿用和发展。2002年,我将我的思考与实践,以“学科综合学习实验研究”为题申报市级课题,并扩展到所有高考学科。很快被批准为市级规划课题。2004年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课程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该文的发表,初步形成我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合作互动―信息提炼―创新反思―成果分享。

四、另辟蹊径 教研结合

从1994年调入黔江中学起,我的主要精力用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因身处重点中学,高手多,要求高,竞争激烈,压力大,加之自己是半路出家,起步比别人晚,比别人付出了更多。业余时间抓紧充电,虽坚持写作,但基本没有写教研文章的想法。真正强烈地意识到必须加强教学研究,并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是对98级的反思。作为高98级5班的班主任,3年里,我几乎倾注了全部心血。家长们也寄予极大的希望,这个班的高考结果却让人失望。在教学上不可能有常胜将军,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只是时间和程度的区别而已。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得另辟蹊径。

于是,我决定致力于教学研究,将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用教研服务教学,教学反哺教研。为此,我立下“做好自己的事,少参他人的言”作为自己的为人准则。1999年,《中史参》第8期,发表我第一篇教研文章《历史事件再认识12例》。新上任的郭荣禄校长,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校长,想以此为契机,推动学校教研风气的发展。于是,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宣传,并决定按稿费的三倍给我奖励。这不但激发了老师们的兴趣,也极大地鼓舞了我,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2000年,《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4、5、6期分别刊登了我设计的开放性试题和关于人教社教材的商榷文章,特别是《初高中教材相互比较18例》商榷文章,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还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笔战。同年,广州华南师大主办的《中学历史教学》也刊登我的《開放性试题设计十例》长文。从这之后,每学期都会有几篇教研文章变成铅字,包括课堂教学研究、教材研究、高考研究、试题研究、专题复习研究、考试心理研究等内容,涉及《中史参》《历史教学》等知名刊物在内的20多家。

随着教研方面的不断进步,我的事业也逐渐步入黄金时期。所带的高01级6班,分班时是基础最差的一个班,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班,创造了黔江中学文科班的辉煌,先后被评为黔江县、黔江开发区、重庆市先进班集体。高考创下了三项纪录,还填补了黔江中学在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空白。高01级的成功,是研教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管理的产物,是我从事务型班主任中解放出来后所选择的正确道路的力证。随后几年,事业稳步发展,各种荣誉也随之而来,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等。

五、勇于担当 薪火相传

2014年学校成立“庞友海文综名师工作室”,2017年12月,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为“重庆市教学专家庞友海工作室”,成为重庆市基础教育类首批十大教学专家工作室之一。我根据工作室的性质(来自不同学科),制订了以“读书习惯化、思考理性化、学习个性化”为理念,以培养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学者型教师为最终目标,以学术为生命、课题研究为载体、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实行高起点、高目标、高要求,采取阅读与写作并行、专业研究与语言表达能力并行、专业能力培养与教育理论并重、课题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及“苏格拉底式助产术”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到五年时间,工作室多数成员都成为学校教学科研骨干,活跃在渝东南教育界。在全区学科素质大赛中,囊括了政史地学科所有一等奖。多次参加重庆市和全国课堂教学、论文大赛,均获得一等奖。目前,工作室成员在全国公开刊物发表教研文章30多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7篇……

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上天给予一个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这就是我临近退休热衷培养新人的缘由。更重要的是,希望研究的火种生生不息,推动黔江区的教育改革、改变黔江教育落后的面貌。

(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猜你喜欢

三无黔江函授
黔江:“三在一融合”精细化治理城市
国、市蚕桑“双体系”为黔江蚕业高质量发展献策
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与“华康2号”在黔江饲养表现
自学
回忆《诗歌报》函授
“三无”小区楼顶漏水 社区可出面申请维修金
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黔江精神探论
《电镀技术》及《电镀故障处理》函授培训班招生信息
基于logistic分析的函授学习选择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