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动态关系研究
2022-05-30黄志斌杨建州
黄志斌 杨建州
摘要:基于福建省1998—2020年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数据,通过VAR模型、EG两步检验法、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析研究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呈负相关,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有负向冲击影响。为此提出政府提高对粮食补贴、有效提高粮食价格、对农民进行专业化培训、生产高质量粮食等建议来确保福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关键词:粮食生产;农民收入;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5.2;F3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20406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Production and Farmer Income Based on VAR Model: Takes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Huang Zhibin, Yang Jianzhou
(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1998 to 202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through VAR model, EG two-step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and varianc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grain production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farmers income in Fujian province, and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and there is a negative imp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food security of Fujian province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food subsidies, effectively raising food prices, specialized training for farmers and producing high-quality food.
Key words: grain production, farmer income, the VAR model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对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巨大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粮食安全问题也是乡村振兴首要解决的任务。而农民作为三农的主体,其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近些年由于粮食价格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种粮所获得的收益与从事其他行业的差距逐渐拉大,很多农民放弃粮食生产,选择进入城市打工,致使大量土地抛荒,严重影响粮食安全。根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中国农民工资性收入超过了经营性收入,在2020年中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人均收入的主要部分。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政府近些年加强粮食生产设施建设,提高对粮食生产的补贴。
粮食生产是否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很多学者对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陈中伟等[1]运用面板数据模板对农民增收进行研究,发现机械化程度、农业土地的经营规模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驱动因素。张变华等[2]通过对忻州市11个县域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研究,发现农业结构的调整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则会抑制农民增收。赵洪丹等[3]通过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与农民收入因素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肖旬等[4]通過对浙江省农民增收因素研究,发现农民的金融素养、劳动力数量、农民受教育程度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而农民的年龄以及金融资产对农民增收呈负相关。杨铭等[5]通过一元线性回归研究河南省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发现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呈正向影响。秦志勇等[6]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农民增收不是因为粮食增产所导致。魏君英等[7]通过研究发现粮食增产不会促进农民增收反而会使农民收入下降。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农民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对于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中,有的学者发现粮食生产可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也有学者得出不一样的结果,即粮食生产会使农民收入下降。在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是用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研究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而两者之间动态影响研究较少,对福建省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尚缺。因此本文通过福建省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相关数据,基于VAR模型,探索福建省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动态关系,找出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这对保障福建省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
1 福建省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现实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1998年福建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比重最大,占比值为60.45%,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占比最低,占比值为1.32%。2020年福建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比重最大,占比值为45.07%,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占比依然是最低,占比值为1.88%。福建省农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从1998年的30.55%提升到2020年的45.07%,整体提升15%。农民的人均经营性收入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60.45%下降到2020年的35.97%,下降24%。主要是因为福建省近些年城镇化的加快,大量的非农建设占用了农村土地,以及土地的质量因环境的污染日益下降,农民可用的农业耕地面积快速地减少,影响了农民经营农业的收入。此外农业具有弱质性,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的生产时常伴随着高风险,使得大量农民选择进入城市务工。在2013年时,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比超过人均经营性收入占比。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整体呈平稳趋势,从1998年的1.32%上升到2020年的1.88%,上升幅度较小。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从1998年的7.67%提升到2020年的17.08%,整体上升值为9.41%。说明福建省政府不断加大农民的价格补贴、退休金等补助,提升社会福利救济,积极推进乡村振兴。
从图2可以看出,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整体趋势呈相反方向,粮食产量从1998年到2009年下降的幅度较大,2009年之后福建省粮食产量下降幅度开始逐渐平稳,在2016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开始有小幅度的上升,到2020年粮食产量为502.32万t。而福建省农民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从1998年的2 946元上升到2020年的20 880元,说明福建省农民收入的提高并不是由粮食生产所引起,这会使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降低,从而影响粮食安全。
2 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动态关系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基于以往研究,选取了农民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Y,粮食生产作为解释变量X,其中农民收入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代替,粮食生产用粮食总产量代替。本文采用福建省1998—2020年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粮食总产量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福建统计年鉴、各地级市统计年鉴。
2.2 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800 3,两者是一种负相关关系,而且相关程度显著,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力为负。
2.3 ADF单位根检验
一般情况下,经济时间序列数据不平稳,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验法,分别对变量LNY、LNX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LNY和LNX的二阶时间序列是平稳的。
2.4 VAR模型参数估计
对VA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根据AIC、SC准则确定最优阶数,从表3可以看出,阶数1的AIC和SC值分别约为-8.69和-8.40,是0 ~ 5阶数中的AIC和SC的最小值。因此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1。
2.5 变量的协整检验
为了检验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采用EG两步检验法来检验。首先对农民收入和粮食产量进行OLS回归分析,之后对残差项进行平稳性检验。从表4可以看出,R值为0.873 732,F统计量为145.312 7,F统计量的概率为0。说明模型显著。变量LNX的P值为0,小于0.05,说明变量LNX在5%的水平上显著。变量LNX的系数为-2.897 788,说明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即粮食产量每增加1%,农民收入则减少2.9%。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 福建省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人均耕地资源较少。近年来福建省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耕地被用于城市建设,粮食生产是需要耕地作为基础,没有大量的耕地,粮食生产难以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种粮的生产边际效应降低,难以有效提升粮食产量,种粮耕地面积的减少也导致农民的粮食用地的成本增大。② 粮食生产所获得的收益相比于蔬菜、瓜果、茶葉等作物所获得的收益低,这使得农民选择种植其他经济作物。而且城市经济发展高于农村,在城市工作所获得的工资比种粮的收益大,这使得大量的农民放弃种植粮食,选择进入城市务工。③ 农业是一个投入大回报率低的产业,粮食生产也是如此。粮食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随着资金不断加大,种粮的成本也不断提高。粮食生产也需要农业科技、农业工具的支持,这方面的投入,也加大了种粮的成本。加之粮食生产是靠天吃饭,容易受到旱灾、虫灾、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一次自然灾害可能使得粮食全年无收,可见粮食生产的风险性较高。④ 粮食收购价格低是农民不种植粮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农民只是生产者,没有粮食的定价权,粮食价格由市场供求以及粮食经销商所决定。当市场上粮食供不应求时,即粮食的供应量减少,需求量增多,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当粮食供大于求时,即粮食供应量增加,需求量减少,粮食价格就会下降。由于粮食具有需求弹性低的特性,致使粮食价格较低。而且粮食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压低粮食的收购价,导致粮食收益降低,农民无法获得适当的利润。再加上近年来粮食生产所需要的种子、农药、化肥、农用器具、机械机油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导致粮食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压缩了种粮农民的利润空间,农民生产粮食的经济效益不断降低。⑤ 福建省政府近几年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来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但对于粮食的补贴额度不大,粮食种植的补偿机制并不成熟,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对种粮农民的覆盖面狭窄,政策落实不到位。该模型的残差项在1%、5%、10%这3种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下是平稳的,说明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存在协整关系。
2.6 Granger因果检验
通过EG两步检验法表明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为了判断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本文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从表5可以看出,第1行的相伴概率为0.911 2,大于0.05,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成立,即LNY不是LNX的格兰杰原因。第2行的相伴概率为0.001 6,小于0.05,表明LNX是LNY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粮食生产的变动会影响农民收入的变动。
2.7 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析
由图3(a)可知,粮食生产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冲击影响在第1期为0,在当期没有影响,之后粮食生产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冲击影响为负,并不断缓慢下降,从第2期的-0.7%一直下降到第10期的-3.6%。说明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粮食生产的变化对农民收入冲击影响是负向,具有持续性并作用力持续增加。由图3(b)可知,农民收入的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冲击影响从第1期到第10期为0.1%,为正向冲击影响。农民收入对粮食生产冲击影响在短期和长期内影响较小,一直长期趋于稳定。
LNY方差分解结果(见表6)表明农民收入对自身的贡献率整体呈下降状态,从第1期的100%递减至第10期的33%,短期内农民收入自身的贡献率下降速度较快。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从第1期的0上升到第10期的67%。在第1~6期农民收入对自身的贡献率高于粮食生产對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起到主要作用。从第7期开始,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贡献率高于农民收入对自身的贡献率,一直持续到第10期。从LNX方差分解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粮食生产对自身的贡献率从第1期的99.8%下降到第10期99.7%,下降的程度较低。而农民收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整体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是上升程度较低,从第1期的0.16%上升到第10期的0.26%,仅上升了0.16%。说明第1期到第10期,粮食生产的标准差的绝大部分被自身承受,一直起到主要作用,而农民收入对粮食生产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 根据EG两步检验法结果显示,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呈负相关的关系,即农民生产粮食不能使农民收入增加,反而会使农民收入下降。② 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存在因果关系,粮食生产的变动会影响农民收入。③ 脉冲响应分析显示,粮食生产的变动对农民收入不仅有长期冲击影响,也有短期冲击影响。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的冲击影响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均为负影响,且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的负影响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强。农民收入对粮食生产的冲击影响呈正向,一直处于平稳的状态。④ 方差分解结果显示,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要大于农民收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
为了实现福建省粮食增收的同时提升农民收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 福建省政府应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投入,加强农民种植粮食的补贴力度,完善种粮补贴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粮食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对种粮所需要的农药、化肥、农用工具、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进行适当补贴,从而降低农民种植粮食的成本。同时对受旱灾、虫灾等自然灾害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并为农民提供合适的农业保险,减少农民种植粮食所面临的风险。② 政府应对粮食收购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进行有效控制,适当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避免出现粮食价格过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高的局面,使农民种粮收益不低于其他经济作物或进城务工所获得的收益,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③ 政府应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道路交通建设,适当引导企业与农民合作,形成规模经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率。并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以及粮食产品的推广宣传,对种植粮食的农民进行专业化的指导与培训,例如优质粮食生产技术、病虫防治等。培养出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让农民可以种植高质量的粮食,创造独有的粮食品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粮食生产的利润,从而实现农民增收。
参 考 文 献
[1] 陈中伟,张雪艳,华长营.农民收入与农业收入“双增长”驱动因素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22,40(1):32-39.
[2] 张变华,靳东升,吴攀升,等.县域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1(20):212-214.
[3] 赵洪丹,陈丽爽.农产品价格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吉林省四平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10):168-171.
[4]肖旬,朱亚妮,周丹阳.浙江省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HFS调查数据[J].对外经贸,2021(4):84-88.
[5] 杨铭,徐梦茹,夏彩瑞.河南省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10):26-29.
[6] 秦志勇,李远景.基于粮食安全角度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3):21-24.
[7] 魏君英,何蒲明.基于粮食安全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6):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