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定位 合理利用 充分运用
2022-05-30阮昭玉
阮昭玉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增加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其中特别明显的就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选编了文言文。这些文言文内容浅显易懂,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文言文选编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单元,既服务于单元语文要素,又承载着文言文各自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认真思考,积极研究,老师们教学起来势必无从下手,偏离目标,甚至南辕北辙。那么,对于大量增加的文言文,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呢?下面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知识是一件颇具难度的任务,一方面,文言文考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理解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尚未接触海量的语言知识,缺乏必要的语文整合能力,自然很难将文言文融会贯通,另一方面,文言文相对白话文更加晦涩难懂,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教师必须先找出小学生学习文言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一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
1. 过分关注细小知识点
笔者在讲解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语文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背诵注释,学习文言文中的个别字词。诚然,教学这部分内容是有必要的,有利于将文言文教学打造的更加系统化、有效化,但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有限,很难将琐碎的知识点自觉整合起来,即便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教师也很难继续开展接下来的文言文教学工作,所以教师应当着眼于文言文的整体教学,不要因小失大。
2. 忽略文言文朗读教学
文言文和现代文最大的差别在于文言文的遣词造句自成体系,文言文中有很多生僻字词,也有古今异义的内容,教师要想系统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将文言文读熟练,先找到学习文言文的语文基本语感,再去分析。文言文中的內容朗读过程中,也要注意语速停顿等等多方面的问题。然而,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忽略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当深刻反思,以更加完整的工作体系引导学生完善文言文学习。
3. 小学生背诵存在困难
文言文和古诗词之间存在一些必然的联系,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文言文知识大多比较简单,篇幅不长,知识点也只要求学生简单记忆。但当学生学习的文言文越来越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总量也会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在大量背诵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不能配合教师完成所有知识点的背诵,甚至还出现了知识之间任意混淆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当关注小学生的背诵能力,传授一些背诵方法。
二、准确定位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统编版教材对于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做了准确的定位,主要通过课后题体现出来。我们备课的时候,只要能够认真研读教材,研究课后题,就能很好地把握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接下来,笔者选取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各两篇课文,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四年级上册的《精卫填海》和五年级下册的《自相矛盾》、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二则》为例,我们来看看这四篇课文的课后题。
《司马光》一课的课后题是这样的。第一题,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第二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第三题,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精卫填海》中的课后题是这样的。第一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题,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第三题,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和同学交流。
《自相矛盾》一课的课后题是这样的。第一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题,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第三题,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第四题,“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文言文二则》的课后题是这样的。第一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题,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第三题,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第四题,《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从这些课后题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朗读背诵,二是阅读理解,三是完成相应的单元语文要素目标。我们撇开相应的单元语文要素目标,就前两个教学目标来讲,两个学段的这两个教学目标还是有所区别的。认真研读这些课后题,我们就会发现,在朗读背诵目标方面,第二学段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背诵课文。第三学段有所提高,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阅读理解目标方面,第二学段是能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明白故事讲的道理。这一学段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也是最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阶段,按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多能够将这部分知识消化吸收,教师应当设计完整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目标清晰的氛围中学习。第三学段目标要求也有所提高,能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语古今意思的不同,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明白故事讲的道理,感受人物的品质和特点,能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了,课堂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教学
文言文的教学,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现有的资源,比如,注释、插图、课后思考题、阅读链接等,也要利用好课外工具书等资源。对于小学生来说,工具书上整合的知识比较系统化,有利于将所有的内容放置在一本书中,帮助学生快速记忆、系统学习,与此同时,多媒体资源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 借助资源指导朗读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要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在第三学段的具体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文言文的基本语言特点是“简”,韵律感强,指导朗读背诵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借助各种资源读对。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走进课堂,给语文教师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尤其是教学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朗读文言文课文,让学生认真分析文言文的语音语调,朗读和停顿技巧。而这也是长期开展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群体最容易忽略的问题。比如,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的《自相矛盾》一课,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读好“鬻”“吾”“弗”等字。学生初步自主阅读,肯定会在这些生僻字上犯难,教师应当利用好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生僻字读音,引导学生跟读。接着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大体理解意思后再读,最后老师示范读,读出节奏、断句、停顿,力求让学生读对。
借助各种资源读顺。比如,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的《伯牙鼓琴》一课,对于文中的“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一句中出现的两个“为”字的读音,先要引导学生读对,并且让学生尝试着理解同一个汉字在文言文中的不同意思,运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理解,减轻教师的讲解负担,然后再引导学生依据文后的注释划分出节奏,朗读起来就顺畅多了。
借助各种资源读出韵味。在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读对、读顺的基础上,依据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发挥大胆的想象,创设情境表演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读出来,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感受楚国人说话不能自圆其说的可笑。
2. 借助资源促进阅读理解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标之一。阅读理解当然不必字字落实,逐字讲解,反对文白对译。文言文课文都有课下注释,这些注释在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扩大知识面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阅读理解的好助手。而在方法上可以采用“略知”和“精讲”相结合的方法阅读理解。“略知”就是大體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精讲”就是引导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体验文章的情感,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教学《司马光》一课,文中的一些表示人物的字词,能有助于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形象,就需要精讲。同时,教师还应当明确,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提升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将复杂的语文知识简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像“群、一儿、众、光”等,这些字词一拎出来并结合注释和课文插图讲解,对理解整篇故事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群和众”在文中的不同意思的对比,初步感受司马光的聪明。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方法,除了反复读的方法、理解上下文的方法、看插图的方法、看注释的方法,其实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 借助资源落实语文要素
文言文的教学,除了完成朗读背诵,阅读理解这两项目标之外,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的目标落实也是不能忽略的。比如,教学《司马光》一课,本课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阅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时就要借助课后题进行具体落实。课后题第二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学时先预设一些问题,比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司马光是怎样救同伴的,结果怎样等,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师生共读、同桌互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阅读,最后再理解课文的大体意思。课后第三题,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教学时先回忆之前我们在课外读物中读过的有关司马光的故事,再联系课文说一说本课语言的特点,感受文言文行文简练、语言简洁的特点。最后,再在课内拓展《破瓮救友》中的上半部分,“光生七岁……”的内容,从而对文言文教学进行适当的拓展,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
四、充分运用原有经验进行教学
统编版教材选入的文言文故事性都比较强,比如,《司马光》《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学弈》《两小儿辩日》等等,而且这些故事通俗易懂,有的故事学生已经在之前的课文中学过,比如,《司马光》《学弈》《自相矛盾》等,有的在课外读物中读过,比如,《守株待兔》《囊萤夜读》《精卫填海》等。教学的时候,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把白话文与文言文对照起来,在比较中教学。当然,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重设计巧妙的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群体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1. 整合文言文体系,把握框架
相当多的小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很难对文言文产生兴趣,这种文本本身存在难度,按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很难找到文言文写作的特点。实际上,不同的作者在写作文言文的时候也有不一样的文风,教师可以将文言文的写作体系整合出来,每教学一篇文章就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风格。比如,《自相矛盾》《囊萤夜读》这类文言文都是以故事为线索,隐喻一个道理,学生找出同类故事的规律,日后即便阅读课外文言文,也可以大致猜到文章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
2. 关注文言文阅读,讲解方法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却对文言文不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文言文晦涩难懂,小学生读起来并不轻松,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的引导还不够到位。教师应该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讲解文言文阅读的小技巧,先花一点时间精读前几句话,这样可以快速了解文言文大意。再比如,教师可以将以往学习过的文言文知识点整合到一个文档里,每学习到新的一篇文言文,教师就加以补充,学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顾以前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背诵压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更多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比如,周末时间给学生布置一些文言文阅读任务,引导大家完成几篇文言文的阅读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阅读,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既减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更好地完成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总之,只有教师能够准确定位好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并能够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教学,才能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