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信公众号推进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研究
2022-05-30左玉君
左玉君
小学语文书法学习有启智益能与怡情涵德和健全人格等作用,但书法教学的地位不高,师生对书法学习不重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书法教学,发挥微信公众号在优化书法教学模式和氛围等方面的作用,以确保书法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微信公众号辅助书法教学的意义
微信是人们学习、工作、娱乐以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平台,而微信公众号是进行一对多的多媒体活动的公众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书法相关的学习资源,打破学生在时间和地点等方面的学习条件限制。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呈现载体丰富,包括音频与视频和图片及文字等,可直观生动地呈现书法教学内容,在展示效果方面,都是多媒体课件不能比拟的。微信公众号的优势特点突出,包括适度互动性的特征,对学生的书法学习有着积极辅助作用。公众号有投票和留言等互动功能,能够在教师的监管下,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根据平台的互动功能,学生及时反馈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发挥集体的作用进行快速的解答,快速解决学生书法学习中的障碍。公众平台能够记录互动的过程,向学生展示共性问题,在师生有效的互动中提高教学成效。
二、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现状
小学生书法艺术教学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教师未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汉字的认识理解相对浅显,机械记忆难以激发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二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写作姿势不标准,对书法学习不重视,不遵照书法要求写,书写的规范程度较低。三是教学条件不足。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教学的针对性不足,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书写中的问题。四是示范不到位。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书法教育训练,导致书法教学效果不理想。五是教学形式固化。从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入手分析,主要采取黑板与粉笔和口述等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氛围呆板和教学效率较低,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不利于学生天性和潜能及主观能动性的激发。
三、对微信公众号推进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的对策
1. 辅助展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和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语文教学的全程。识字与写字也是书法艺术育人的过程,利于渗透书法艺术精神,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小学语文的识字和写字教学,涉及初步感知和深入文本及指导写字与总结提升等环节,其中在指导写字的环节,又涉及看、范、描、写、评、改等步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汉字,有正确的发音,同时需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顺序和方法等。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俨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汉字教学中来,还需加强教学方法的优化,引导学生从以往的要我学,逐步向我要学的趋势过渡,从而尽快实现书法教学目标。但信息化教学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先用传统方法进行常规性的教学指导,再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平台,突显出现重要的步骤和环节,包括笔画顺序和顿挫等重点环节,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呈现,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字细节和注意事项。
2. 开展识写欣赏活动
书艺教育也是欣赏的过程。因此,识字和写作的教学活动,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也是对书法艺术进行欣赏的过程。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积极开展识写欣赏活动,制作并上传不同字体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接受汉字历史文化的洗礼,并学习字源字根,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展示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欲,促使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平台上组织学生展开趣味游戏,呈现出汉字的书写过程,鼓励学生进行纠错,加强对书写方法的重视和理解记忆,提高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展开汉字抽象的字面解读游戏,如在“烦”字的教学中,“页”有脑袋的意思,可以将汉字解读为“火都烧到头顶”与“燥到极致”等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始终维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理解记忆。
3. 落实德育和智育
书法属于一种历史文化和一门审美艺术课程,人文性教育的功能突出。汉字的符号体系,蕴含着哲学与道德学和文化学及美学等交叉学科的要素,兼具感性与理性、写实与想象等特点,是祖先生活万象的缩影,也是历代先贤道德的传递载体。在汉字的间架结构与字理字源处,无不渗透着教做人的典范道义,自身也是良好的德育素材,能够引导学生沉心静气地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书写等学习习惯。新课改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职责理念,打破以往轻德育和重智育的做法,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积极挖掘书法教学中的德育要素,发挥德育和智育的优势协同效应,切实发挥书法育人的作用价值。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书法教学活动,深化书法教育在德智互动和德智双赢等方面的现实意义及内涵,推动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成长。如在学习“命”的汉字时,分类与拼音及部首和笔顺等教学要素需齐全,在详细字义解释方面,利用公众号平台呈现出思维导图,如同本义的解释,借助汉·蔡邕《独断》的“出君下臣名曰命”与《贾子·礼容》的“语下命者,制令也”等历史记载资料进行解释。如取名、命名含义的解释,引入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的“命曰琵琶行”和柳宗元《柳河东集》的“今之命师者”等诗词资料進行解释。如解释命令、政令方面的词性变化,引入诸葛亮《出师表》的“奉命于危难之间”与《左传·隐公十一年》的“凡诸侯有命告则书”等资料解释。同时呈现出篆书和隶书及楷书的字源演变,让学生不禁赞叹汉字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及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汉字比其他语种更加方正,细观其形与深究其理,会发现汉字的横竖撇捺间,渗透着为人处世的道义,间架结构中满是立身做人之号召。汉字的文化意蕴深刻,如偏旁部首变化有序,折射谦和礼让与和谐至美;部件摆放错落有致,是相互呼应和守望互助的直接体现。教师在书法教学中渗透智育和德育,能够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让学生做到识汉字与学做人,带动学生道德修养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4. 助力家校共育
教师与家长在学生教育方面的责任不能推卸,发挥家长的监督指导作用与教师的教学启发作用,形成彼此的协同效应,更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观看教学视频等资料时,由于学生的自制力不足,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家长需加强监督,合理控制学生自主学习书法知识的时间,引导学生规范的展开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针对性的书法作业,家长在教师的建议下,指导学生高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完成上传作业,及时解决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更利于提高书法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
将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的流程与活动等,转移到微信公众平台上,通过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和高效利用,拓展汉字识字和写字教学的容量。同时,利用丰富的活动形式与内容,让学生对汉字深层次的含义有更全面的认识,将其从传统的书法学习观念和态度中脱离出来,积极投入书法教学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要求教师充分把握现代教育技术与书法教学整合的要点,避免出现本末倒置和喧宾夺主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