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统编教材的先导式作文教学优化

2022-05-30顾可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作文先导式统编教材

顾可雅

[摘 要]先导式作文教学是以作文教学为载体、为先导,带动学生其他方面语文能力提高的教学研究项目。统编语文教材背景下,先导式作文教学强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生活化、经典性内容,尤其注重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在推进过程中,以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展开写作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评价上,注意方法的多样性、主体的多元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让学生在先导式作文教学活动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统编教材;作文先导式;再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3-0094-03

一、先导式作文教学优化的实践及理念更新

笔者自2000年起,就进行先导式作文教学研究。这是一项以作文为教学载体,以表达与交流为操作平台,以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发展为价值取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学逻辑起点,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和语文学习的认知基础而进行的语文教学研究。

此项研究主要以作文为先导,带动学生拼音、识字、阅读等能力的提高,而拼音、识字、阅读能力的提高又有力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这项教学研究主要指向表达与交流,重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连接、互补和同步。

先导式作文教学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可接受性。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趣味性、情境性、实用性和文学性等,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教学模式。随着统编语文教材的推进和深入研究,笔者和实验团队对先导式作文教学的实践内容、实践方法、实践评价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首先是增强了“立德树人”的育人意识。先导式作文教学理念与统编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之间有相似性与可融和性。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具体要求在各册教材的单元导语中提示,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在课后练习中细化。以此观照作文先导式教学,促发了对该研究育人价值、育人内容的再认识:如何培养学生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了解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承传红色基因,培养探索精神等,这些方面是可以在先导式作文教学中进行补充、深化的。

其二是探究“双线组元”模式。统编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以人文主题为线索,每单元设置了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在内的语文要素,非常清晰地呈现了教学内容和要求。这样的双线安排具有规范性、示范性和操作性。基于此,先导式作文教学由活动主題向人文主题转变,由教学要求向语文要素转变,明确了各单元人文主题设置与语文要素安排,细化了课程教学目标。

其三是强化了“语用本位”的教学目标。先导式作文教学的语用本位目标定位正存合统编语文教材所体现的贴近学生的语文生活的理念。先导式作文教学以需求为机制,实现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有机整合,它体现出的整合性、开放性特点也符合统编语文教材所要求的融合性教学。

基于先导式作文教学与统编语文教材的切合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追求教育性和教学性的辩证统一,探究生活化、情境化、多样化与语文学习的系统化、规律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不断优化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让它立足于统编语文教材,焕发出更鲜活的生命意义,为学生提供精神滋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成长。

二、统编教材下先导式作文教学的优化

根据统编语文教材的理念,先导式作文教学在育人性、系统性、规范性、实用性、实践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笔者还针对先导式作文教学的主题内容、情境设置、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再细化。

(一)生活化内容与经典化题材的交融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选文选材、活动设计等方面努力做到贴近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同时,增加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选文,注重传统经典与红色教育。统编语文教材的编选理念让笔者在先导式作文教学内容方面有了新的思考: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满足学生表达与交流的需求;二是注重教学内容的经典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

1.生活化的情境导兴趣

笔者坚持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逻辑起点,注重构建实用性、具体化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性、灵活性的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体会语文生活的魅力。

情境的生活化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创写属于自己的语文生活,真正实现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目标,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能力。生活化情境的多重选择性与实用性能够深化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产生语言表达与交流的需求,这就是作文产生的前提。例如,在“节气的画卷”主题下的情景体验课中,教师通过北京冬奥会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视频播放引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节气知识。

在以生活化情境导趣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完善“活页教材”的内容。统编语文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应该体现在语文课堂中,先导式作文教学所采用的“活页教材”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生活现象中的育人素材,及时引入鲜活的社会事件、捕捉学生生活经历,实时为学生更新教材,为先导式作文教学注入一泓活水,引导学生在新时代的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2. 经典性的内容促提升

为了丰满语文的血肉,统编教材增加了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以及反映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语文学习相融合,致力于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增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先导式作文教学所设置的单元主题及课文努力做到兼具“有意思”与“有意义”两个方面。教学时,教师主要通过选文经典化和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单元的安排来让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亲切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

以中国传统文化主题为例。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于此,笔者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单元引入各年段先导式作文教学中,设置了“古诗天地”“节气的画卷”“难忘的节日”等主题单元;同时,在各主题单元下,选择的篇目也注重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注重通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自己的语文学习,在经典范文的阅读过程中习得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传统文化素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更贴近生活、更具文化魅力的语文学习环境,通过多元化内容来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作文的乐趣。

(二)路径拓展与多向推进的联结

1.以项目式学习拓展

先导式作文教学以任务教学理论为指导,每个主题下设置情景与任务、阅读与积累、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评价等四个板块,如下图所示。

在教学环节推进的过程中,先导式作文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开展“三维”式学习、课题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等,让学生始终以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心态去完成每项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三维”式学习在讲授、自学与社会实践中感受立体式学习活动的魅力,可以借助课题式学习获得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在讨论式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思辨能力。先导式作文教学还可以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进一步凸显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帮助学生获得更自主、更多样的学习体验。而项目式学习正是具有跨学科交融、多主体互动等真实有意义的特征。因此,笔者开始把项目式学习引入先导式作文教学之中。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主动地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知识。在先导式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留意观察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通过口语和书面表达来解决语文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沟通与表达、创造与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成为终身学习者。笔者在原有主题式学习的基础上将项目式学习与先导式作文教学相结合,通过一个个作文项目的完成,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为例。在教学之初,教师以春节为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亲身经历的节日情景,并布置学生围绕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活动进行资料搜集的任务。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重要时间点较完整地介绍重要习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接着,教师布置主题绘本、宣传海报、节日日历、手工装饰等任务,并针对不同项目形式和所承担工作进行指导;学生邀请美术、劳动课程老师作为指导教师,邀请同伴组成小组并确定分工。在项目进程中,教师要综合多元主体进行指导性评价,在项目完成之后要组织学生讲述自己的项目完成过程,更要提供展示平台,如介绍手工作品并装饰“正月教室”,组织学生讲正月绘本故事等活动。

先导式作文教学以学生熟悉的语文生活为基础设计人文主题,通过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识字与写字、阅读与习作等语文能力,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2.以评价促多向延伸

(1)促内容拓展

统编语文教材对读写能力培养很重视,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板块,精选名家经典作品进行介绍,着重解决学生不读书、少读书的问题。在先导式作文教学的评价系统中,笔者抓住这些板块的内容,联合家长,在低年级开展“和爸爸妈妈同看一本书”“合编一份亲子报”等家庭阅读活动,以“亲子读书推荐活动”、班级“课前电台”等学校活动为学生的成果展示平台,在一系列的拓展活动中实现家庭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促进亲子阅读、自主阅读、全民阅读目标的实现。

(2)让方法多样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学科,体现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文课程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打破学科壁垒的前提条件。例如,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注重跨學科知识的交融,拓宽了语文学习与运用的范围。在项目评价过程中,笔者注重多主体评价,在语文学科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多学科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富于个性的综合性评价促进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创新”的发展。项目式学习与综合性评价能够通过迁移多学科的学习内容与方法,真正将语文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多学科领域,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3)促思维提升

先导式作文教学通过跨学科项目式作业的安排,实现周末作业的个性化、精简化、多样化。在个性化作业过程中实现多样性的评价、综合性评估,尊重学生的独特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如,在“走进春天”主题单元,教师在《找春天》《邓小平爷爷植树》等选文阅读的基础上,将科学、美术、劳动等相关微课程引入,作为“阅读与积累”的链接资料,引导学生围绕“春天”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确定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的确定及答疑解惑的逐步推进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正确评价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的想法及创新点,肯定他们的思维过程,引导孩子形成新的知识架构,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完成绘本制作、观察日记等作品后及时完成自我评价表,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再由教师根据目标的完成度进行综合评估及提出修改意见。经过评价与修改环节之后进行成果展示,并将成果在校内或社区图书馆留存,供借阅。

先导式作文教学的优化,是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理念,对作文教学实践的方法、内容、过程和评价的更新、规范和延展。在优化先导式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和研究团队注重学习,关注学生,汲取经验,消除定势,秉持原则——“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指引下,先导式作文教学研究团队还将继续通过教学效果的跟进与教学多维的优化来保持作文教学的高效性,进而建立课程实时更新机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作文先导式统编教材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