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在程正揆山水画中的践行
2022-05-30代威亚
代威亚
摘 要:宗炳“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理论的提出,对中国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的丰富了山水画的创作理论与精神内涵。程正揆就是这一思想理论的重要践行者,创作《江山卧游图》系列山水卷近五百幅,这在我国古代、近代山水画家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关键词: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程正揆,《江山卧游图》
“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最早由南朝画家宗炳所提出。“好山水爱远游”,“每游山水,往辄忘归”,宗炳在年轻的时候游览了很多名山大川,后来因病和年老,叹曰:“老疾具至,名山恐难遍睹,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而他提出的这一思想理论对后世山水画影响深远。绘所游之山川于家中墻壁,坐卧其间,仿佛置身于山水之中,便是宗炳向往的“卧游”生活。所谓“澄怀”,即庄子的虚静之心,是“卧游”者要达到的心境,而“澄怀”以“卧游”的其目的在于“观道”,在于亲近自然,悟道山水。“澄怀观道”,把画山水画和观山水画作为一种体道、观道的行为——“圣人含道映物”,“山水以形媚道”。所以,山川便可成为贤者澄怀味象之象,贤者由玩山水之象而得与道相通,这样就把山水画的社会功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此处之“道”,乃老庄之道,实即艺术精神。
唐五代以后,山水画开始大的发展,逐步占据画坛主流的地位,重要的画家往往都是受道家思想影响,具有隐士情怀的人,作画聊以自娱。而宗炳提出的“澄怀观道”和“卧游”思想,首次将老庄之道与山水画联系在一起,尤为历代文人所服膺。苏东坡在其诗文中常常提到“澄怀卧游宗少文”。元代文人画家也对宗炳的这一理论思想极为推崇,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在赞王蒙的画中说道:“澄怀观道宗少文,……五百年来无此君。”明代大画家沈周曾画了一套册页,取名叫《卧游册》。而对宗炳绘画理论掌握最地道的是新安画派画家程正揆,一生创作了大量手卷形式的山水,而这些收卷又大多统一在“江山卧游”这个标题之内,名为《卧游图》一、二、三……大概画了五百余幅,这是他的创举,古今并无二例。宗炳提出的“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这一思想理论,在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神性和理性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贯穿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始终,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的起点和导向,经隋唐、五代、两宋至元代螺旋式地上升了一周,明末清初,这个起点又移到上面来。程正揆作为遗民画家正处在明末清初“土崩瓦解”的特殊时期,在遭受到清王朝的打击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归隐生活,卧游山水,澄怀观道,使精神得以自由超脱。
程正揆,号鞠陵,又号青溪道人,湖北孝感人,明末清初的大画家,早年曾专心于政治,晚年全身投入于绘画创作,诗文、书画、鉴赏无所不精,尤以《江山卧游图》系列名著于世。程正揆创作《江山卧游图》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补其足迹之不到,以此来调剂他的官宦生活。正如他在《江山卧游图》“其七”的跋语中说:“居长安者有三苦,无山水可玩,无书画可购,无收藏家可借,予因欲作《江山卧游图》百卷布施行世,以救马上诸君之苦”。这就和宗炳因年老不能去远游而借观画卧游的思想完全一致。后来,因为改朝换代,官场失意,才全身心的投入到绘画之中,以此寻求精神上的安慰。罢官革职,使他从清王朝的荣宠中跌落下来,作为前朝旧臣,更增加了对于明王朝的怀念。《江山卧游图》第二十八卷,在元代倪云林的方法基础上,自由发挥,用纯水墨信笔写出,满纸淋漓,笔墨潇洒,构图布局似不经意而又合乎于法度。古木苍山、孤村茅舍,画面给人一种荒寒萧瑟之感,这也正是画家晚年心境的写照。
程正揆《江山卧游图》的创作有五百卷之多,且都统一在一个标题之下,在当时就被传为佳话。其每一幅作品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丘壑层出不穷,笔墨结构各有异趣,构图布局变化多样,体现出他对自然山水的细微观察,并且善于创造,想象力丰富。在笔墨技法上,吸收借鉴了元代黄公望、倪瓒,明代沈周的艺术特点,用笔苍劲有力,墨法秀润,章法谨严,画面烟水微茫,山间清泉奔突,掩映着亭台楼阁、野村萧寺……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能吸收众家之所长,在前人技法的基础上,“自出机轴”,写出自己的“性情”,是极富于创造精神的。如何将自然山川的美丽景色用山水画艺术表现出来,程正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总结说:“佳山好水,曾经寓目者,置之胸臆,五年,十年,千里,万里,偶一触动,状态幻出,妙在若忘若忆。若合若离,如赋洛川,语言都赘,当日山水,未必如是,异日宁不如是,即不如是,如是自佳。”这段话传达出他在面对自然山水创作的时候,将创作过程分为实地观察、沉思酝酿和灵感迸发三个阶段,并着重强调了在长期沉思酝酿触及灵感产生顿悟,变得豁然开朗的重要性。程正揆在山水画创作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总结着自己的经验体会,其言论大部分被他的儿子收辑成《青溪遗稿》二十八卷,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涉及到山水画创作的关键,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总之,程正揆在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中,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的画坛,享有很高的声誉。笪重光在其所著《画筌》中评论说:“东坡云:国朝书法,余以君谟为第一,千百年后,始信其言。余谓本朝画法,必以青溪为第一,盖不俟千秋之后,已有知其说者。”
程正揆追求表现自然山川的优雅、静穆以及绚丽多姿,表达出诗一般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在《江山卧游图》“其七”,此卷结体谨严,笔酣墨饱,山光水色,滉漾夺目,猿声鸟啼,依约在耳,整个氛围就像是一首陶渊明的田园诗,怡然自适,快意心哉。这是他为自己设计的理想居所,清静而不寂寞,闲适而不无聊,在大自然中悠游自在的生活,避开人世,远离官场的喧嚣。可以避世,可以静修,这正是程正揆创作《江山卧游图》最初的思想动机,也是宗炳“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这一理论思想在程正揆山水画中的践行。
“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思想的提出,表达了山水画自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开启了山水画艺术性表现的大门,极大的丰富了山水画创作的精神内涵,对于中国山水画的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与影响。而程正揆作为这一理论掌握最为地到的践行者,创作《江山卧游图》系列山水卷近五百幅,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创作,在山水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学习山水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领略传统的艺术精神——“道”是常而不变的,法却是可变而且必须常变的,“法”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中国画应更重视“道”而不是法。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将老庄之道与中国山水画联系在一起,它是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这一理论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被广为推崇,对中国山水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新.程正揆[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