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措施
2022-05-30吕媛
吕媛
摘 要:会计监管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会计舞弊、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的屡屡发生让企业的诚信遭受到公众的质疑,反映出我国的会计监管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监管;问题;对策措施
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不但影响了国家税收,并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加强会计监管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我国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1.会计监管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存在着许多不足。1985年,我国《会计法》公布实施。但由于在财务会计领域缺乏严谨严密的规范及相应的实施细则,《会计法》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比较差,难以切实的加以推广实施。加上在执法过程中,执法力度不够,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层出不穷,这些也造成了我国财务会计的舞弊现象。另外,从我国目前对会计信息披露违规案件的查处情况看,主要是以行政处罚为主。在财产责任方面一般表现为对当事人的违法所得全部由国家罚没,但却没有对投资者的民事赔偿责任。
2.会计法规之间的协调存在问题。从会计监管的法律环境看,部门立法,部门分割,有关措施缺乏照应、相互交叉或存在遗漏和抵触现象,形式不规范,体制不统一,编号不系统,致使监管部门很难对会计违法行为定性。
(二)会计监管体制不健全。
1.会计监管体制不顺,致使会计监管目标难以较好的实现。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我国并非实质意义上的行业自律性组织,它是财政部门的一个机构,它与财政部门之间是垂直管理管理。同时,注册会计师协会上下级之间又是纵向管理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就要受到双重领导,但主要受制于地方财政部门,因此其独立性较差。由于注册会计师协会功能的错位,会计监管体制不顺,致使会计监管目标存在偏差,以至于会计监管者的责任不清晰,在其功能和权利的运用上没有保持独立,致使无法实施明晰的、一贯性的监管。
2.从监管的主体看,权责界定不清。我国的会计监管是多方位进行的,各机构之间的职能重叠交错,多头监管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监管部门的职能异化,以至于不分主次,政府监管分散、社会监管乏力、内部监管薄弱。这些弊端将会造成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如果不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切实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会计监管的实践就难以取得任何实质的效果,最终导致无效的监管。
3.会费的交纳和分配制度不合理,造成会计行业监管的被动。造成我国会计行业监管被动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会费问题。向会计师事务所收取一定的会费作为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经费来源,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一方面,由于交纳会费的关系对于有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不能按照法定程度去处理,使其自律性较差;另一方面,会费按一定的办法在两极或三级协会之间进行分配,必然会造成某些摩擦或分歧,因为这不仅涉及分配制度的合理性问题,还涉及各个地方的利益保护问题。
(三)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由于一些单位领导人的利益观被扭曲,便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利益,影响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而一些会计人员不能正确、诚实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严重缺乏职业道德,不能如实地进行会计监督,使现有的会计法规制度执行起来偏离方向。
二、会计监管问题的几个对策
(一)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监管。
1.完善会计法规和制度。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财政部门在完善会计制度方面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对《会计法》进行重新修订,颁布新的会计制度等等。这些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出台,对规范我国的会计行为有很重大的意义。从我国会计发展情况和国外经验教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共识,只有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具有层次的会计规范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失真的问题。然而,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在理论创新、借鉴国外经验等方面不懈的努力。
2.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逐步完善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保证會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在法律制度上作出较为清楚统一的规定,即不同法律的相关规定统一口径。其次,进一步明确会计法律责任,加大民事赔偿责任。再次,民事诉讼程序方面制定有效的方式,将举证责任归责给信息占优势的一方。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民事惩罚力度,让仍然铤而走险的相关人员付出沉重的代价直至出局,才能遏制造假。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监管体系。
会计监管体系应该包括会计监管立法体系和会计监管执法体系两个方面。会计监管的立法体系解决的是会计监管的法律建设问题,它是实现会计监管的手段和工具,通常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制定法律,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准则、行政规章制度,由自律性组织制定其行规。会计监管的执法体系需要从会计监管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来体现,它主要包括会计监管主体、会计监管对象以及会计监管范围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监管主体主要从政府机构和自律性组织两个方面来界定,其中政府机构如财政部门、证监会、审计部门要承担会计监管的主要职能,因为其地位独立,与被监管者没有依附关系和利益关系,并且有法定的权威和强制力,具有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自律性组织如“中注协”则在会计监管中起着辅助的作用,不应带有明显的政府色彩,理应是一个民间组织,应该为了行业的发展和行业的社会承认,制定行规,建立行业自律,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来实现对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行业的监管。
(三)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管,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管的根本要求,也是会计监管体制建立的深层次内部要求。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不同利益团体及会计人员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及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我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职业道德:
1.爱岗敬业。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它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做好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求财会人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和核算规范。
2.诚实守信。诚信应是会计行业最起码、最基本的执业理念。会计人员应把“诚信为本”原则看成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在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正确无误;在履行专业职责时,应保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具备一丝不苟的责任感。
3.熟悉法规。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很具体、很复杂的实务性工作。如果我们会计人员不能跟上形式,不能及时掌握新的知识,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财会人员要不断学习,经常充电,力戒浮躁,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准。
4.廉洁自律。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对于整天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人员来说,经常会受到财、权的诱惑,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自律意志薄弱,很容易成为权、财的奴隶,走向犯罪的深渊。没有“理万金分文不沾”、“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是不行的。可以说,会计人员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5.依法办事。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会计人员的原则意识主要是指对各项会计方针、政策、财经法规的严格遵守、执行和坚持。会计人员在其会计业务工作中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依法办理有关业务,无论是对上级领导,还是对亲朋好友,都必须一视同仁,不讲亲疏,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情,只唯法”。
6.客观公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财会工作的首要职能就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记录与反映,其本质特征体现为“真实性”,离开了实际发生的客观经济事项去进行会计处理只能是造假账。而公正的本质则体现为合理性,对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坚持公正合理的原则,这不仅是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财会人员个人品德的体现,财会工作实践中经常出现的若干矛盾和问题,大多与此相关。因此,财会人员必须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必须强化自身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复杂过程。作为一名教育财务基层人员,更要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会计形象。从意识规范的角度出发,会计工作者,还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
1.责任意识。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做好工作,坚持原则,依法理财,依法核算,依法监督。
2.管理意识。会计人员要树立参与管理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做好参谋。主动向领导反映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参与经营管理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记账、算账和报账。
3.技能意识。作为优秀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应有的会计专业技术和能力,如账务处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管理决策能力、风险预测和防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要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愿望和要求。会计人员只有业务娴熟,并且有精湛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参与管理,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只有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深刻领会财经法規和相关制度,才能有效地参与管理,真正起到当家理财的作用。
4.服务意识。会计人员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要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会计人员要在内心深处树立服务意识,为领导服务、为同事服务、为一线教师服务。服务是自己的职责,是自己的义务。只有树立了强烈的服务意识,才能做好会计工作,履行会计职能,为单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时代需要高素质的会计,时代呼唤高素质会计。新时期的会计工作者,应具备以上八种规范和六种意识,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用科学发展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并努力钻研技术,精益求精,为推动我国的会计事业奉献毕生精力。
参考文献:
[1] 鲁生选 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中的运用 .财会月刊 2006,2
[2] 浅谈政府会计改革——权责发生制 改革与开放 2007,2
[3] 李晟 政府会计中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理论分析 现代企业教育 2007,8
[4] 庞浩宏 我国政府预算与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当代经济 2007,8
[5] 王敏 中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论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9
[6]王淑梅 关于改革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问题的探讨[J] 财政研究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