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识字课堂中精彩绽放

2022-05-30高蕾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蕾

[摘 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低年段的识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穿越时光,析形溯源”“灵活启智,以熟带生”“游戏激趣,巩固生字” “走进生活,趣味识字”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识字课堂;识字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5-0018-03

汉字是一种集音、形、义为一体的方块字,它不仅仅是语言的工具,更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活化石”。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学段目标与内容”的五大重点之一就是“识字与写字”,并贯穿于第一学段始终。基于此,识字教学应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带领学生穿越五千年的时光,去触摸古人造字的方法和用字的方法,使学生在快速识记汉字的同时,受到汉语言文化的熏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识字课堂中精彩绽放。

一、穿越时光,析形溯源

汉字虽具有图画性、表意性的特点,但对于初入学的学生来说,却是极度抽象的、枯燥的符号。古人造字有“六艺”,其中象形、指事是造字法,会意、形声是组字法,假借、转注是用字法。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的造字原理,追溯汉字的本源,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识记汉字,还可以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追溯汉字本源的过程中,完成寻根之旅。

1.字画对照, 再现形象

古人造字,方法之一就是象形。在甲骨文里,“月”是一轮弯月;而“日”是圆圈中心有一点;“龟”字像一只乌龟伸长脖子,背着龟壳匍匐前行的侧面形状;“鱼”字分明就是头、身、尾清晰明快的游鱼……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实物图—甲骨文—小篆—楷书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汉字与实物的相似性和变化性,揭示出汉字演变的规律和奥秘,学生就能体会到汉字构字之妙。

2.类比推理,辨析字形

汉字大多是形声字,尽管很多字字形极其相似,却因偏旁不同,在意义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字,因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似,常常是教师花了大量时间教学,学生花了大力气抄写,效果仍然不好。所以,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类比推理的方式,指导学生对字理进行分析和记忆。具体的做法有:对表义的形旁进行字理分析,如“氵”旁與水有关,“日”旁与太阳有关,“虫”旁与昆虫有关……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字的特点,编写童谣、顺口溜来帮助自己理解、记忆生字。

3.引发想象,联想识字

汉字的优美,不仅仅是文字的形象之美,还在于它的字形能够引发我们更多的联想与想象。指导学生透过汉字独特的字形进行丰富的遐想是一种能获得良好效果的识记方式。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字之后,对于那些由几个独体字组成的生字, 教师就可采用分析构件的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会意。如“日”“月”为“明”,“小”“土”为“尘”,“笑”字眉眼弯弯、笑意盈盈,“哭”字两眼泪汪汪、形象鲜明……在横竖撇捺中,学生认识了生字,走进了文字的意境中。长此以往,学生一定能更加深刻而生动地理解祖国的文字,也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如诗如画的语言。

二、灵活启智,以熟带生

在日常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自悟识字的方法,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多种识字方法。这样在之后的生字学习过程中,学生便能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去自主识字。日常识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添减变字

低年级学生认识生字的过程,往往是建立在其已掌握的生字基础上的。在日常识字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熟字、部首、笔画,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师:谁来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个字?

生1:我学会了“红”字,绞丝旁加上“工”就组成了“红”字。

师:真聪明!你是采用加一加的办法来识记的。

生2:老师,我也学会了“红”字。把“江”字的三点水换成绞丝旁,就变成了“红”字。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这是换一换的方法。

生3:老师,我学会了“门”这个字。把“闪”字里面的“人”去掉就是“门”。

师:对了,你用的是减一减的方法。

这种变魔术似的以熟字带生字的识记方法,不仅让学生在比较中快速记住了生字,还帮助学生巩固了熟字,可谓一举两得。

2.看图猜字

看图猜字这种识字方式,将文字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图片,能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真正做到了有效识字。在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这一课中,明确提出了看图猜字的要求。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小朋友们,看着图画,你们能猜出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

[出示图片(略)、词语:发芽、草莓、蘑菇]

生1:第一个加点字我觉得应该读yá。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图片上的小树新长出了一个个小小的、嫩嫩的芽,而且“芽”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牙”字。

师:对了,猜得很对。第二个加点字呢?

生2:第二个加点字我觉得应该读méi。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我看到图片上是一个大大的草莓,我最喜欢吃草莓了。

师:真棒!最后一个词语呢?

生3:这个词语读mó gu。因为我看到插图上画的就是蘑菇。

潜移默化中,学生掌握了看图猜字这种识字方法。这不仅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在看图猜字的过程中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

3.演绎记字

对于会意字、指事字,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在体验中理解。如“灭”字:铁板向下一压,火就“灭”了;“闪”字:人从门边快速“闪”过。再如,“掰”字本身就动感十足,十分形象,两只手把东西从中间分开,学生看字形就能理解字意;像“ 跳”“跃”“蹦”“踮”“踢”“跨”这一类的形声字, 可以用动作来表演。这样的演示,形式生动有趣,学生既能在识字形中辨字义,又能发展形象思维,从而产生浓厚的识字兴趣。

长此以往,学生触类旁通,以后再见到“目”字就会联想到和眼睛有关;见到“心”旁就会想到“思、想、念、怒、恐、恋”等与心情有关的汉字。这样的识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使学生领略到汉字丰富的内涵。

三、游戏激趣,巩固生字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

1.“识字开火车”游戏

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生字后,我会采用“开火车”的游戏方式,了解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如果“火车”开得很流畅,说明学生的生字掌握得不错;相反,如果“火车”开得磕磕巴巴,甚至开不下去了,说明学生的生字掌握还有问题。我就可以适时对有问题的生字进行巩固教学。当然,在进行“开火车”游戏前,也要创设有趣的情境。我问:“小火车,往哪儿开?”学生回答:“小火车往这儿开! ”然后,学生立刻端坐,等待我的挑选。这样的“开火车”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学生巩固了生字词。

2.“送小兔过河”游戏

“送小兔过河”游戏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在游戏开始之前,我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天色晚了,小兔子准备回家了。可是,小兔走到河边,发现小桥断了。小兔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小兔吗?”学生回答:“愿意!”这时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把字词读正确了,就会出现一块大石头,小兔子瞬间站到了大石头上。学生把生字词全部读完且读得正确,小兔子就到达了河对岸。“送小兔过河”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刚刚学习的生字,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还可以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

3.“识字闯关王”游戏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把每次的识字游戏命名为“汉字星级闯关王”游戏。每次汉字闯关,学生连过三关便能获得“三星级”证书,若只闯过第一关便为“一星级”,闯过两关便为“二星级”。当天未能通关获得“三星级”证书的学生,第二天可以申请重新通关,向更高星级冲刺。

第一关:生字朋友“我”来找

我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生字卡片,有拼音卡片、生字卡片、偏旁部首和部件卡片、词语卡片等。在复习巩固生字的环节,我组织学生开展“找朋友”的游戏。拿着拼音卡片的学生找到相对应的生字朋友,两个同学一起到讲台前,举起卡片,带领全班齐读,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给生字扩词;拿着偏旁部首卡片的学生也找到相应的部件朋友,组成今天所学的生字,走上讲台,带领台下的同学大声齐讀生字,也可以是拍手读、“对口令”读。全部读对的学生即可通关,进入第二关。

第二关:课内生字“我”来猜

学生对猜字谜都充满了兴趣,因此,我让他们在预习时就针对所要学习的生字进行字谜的创编。当然,在这之前,我也要充分备课,根据生字编好字谜,以应对学生的课堂生成。根据学生是否都能正确猜出字谜的实际情况,决定其是否能通关进入第三关。

生1:“一百减一”,猜猜是什么字?(白)注意这个“日”要写得扁扁的哦。

生2:“大丈夫不能出头”,猜猜是什么字?(天)注意第一横比第二横短哦。

……

第三关:词语成句“我”来排

我把词语卡片打乱顺序用磁铁粘在黑板上,请学生上讲台来把词语排列成通顺连贯的句子。出色完成任务的学生即可获得“三星级”证书,出现错误的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

出示句子:我们正()教室里上课。

老师让同学们()把生字读一遍。

手持“在”和“再”字卡片的学生要把这两个字“送”进相应的句子里去。

出示词语:冲破  春笋  掀翻   泥土   石块

地里  冒出来  从

学生进行组句练习,既复习文中的四会字,同时也复习课文内容。就这样,学生闯关时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他们对识字产生了很浓的兴趣,再加上教师多种方式的激励,学生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学习劲头更足了。

四、走进生活,趣味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识字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书本里,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和生活中去。

1.在班级内创设情境识字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他们的识字量极少,而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姓名就是丰富的识字资源。开学了,我让每个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做一张写有自己名字的卡片并粘贴在桌子上,大家课间休息时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经常挤在一起,歪着小脑袋,兴奋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我在教室里还专门开辟了一个“识字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会认的字做成各种漂亮的小卡片,到校后就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小卡片上的字,小卡片还可以贴在“识字角”中,供大家认读。这样,学生有了成就感,学习劲头更足。

2.在校园内寻找素材认字

生活为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识字,养成随时随地识字的良好习惯。学校是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场所,处处都展现出汉字的无穷魅力。首先,我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教室,认识门牌中的“班、级”;然后,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板报主题,从醒目的大标题认起,由优秀的学生领读、带读;最后,让学生走出教室,认识学校内各种功能教室的门牌,还有名言、警句、标语等。因为学生对学校比较熟悉,甚至有一部分的字已经认识了,所以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认读出来。

3.在交流中快乐识字

一个人拥有一件快乐的事,把它告诉另一个人,这样世上就有两个人拥有了这件快乐的事,快乐在传递中延续。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识字成果的愿望,为了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我不定期地开展“识字大王比赛”“识字小报展评”“采蜜本展评”等活动。当一本本制作精美的“识字小报”展现在大家面前时,当一个个“识字大王”评选出来时,我深深地感到为人师的快乐以及成功的喜悦。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利用学生逐渐积累的生活经验,利用学生日益发达的口语能力,提取相关的词语、句子让学生认读,既凸显了汉字认读过程中的“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认读汉字的主观欲望,使学生在认读汉字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识字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它对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精彩在课堂中绽放。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维思考
开展以“商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