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段赏识教育的落实策略浅谈

2022-05-30司丽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低年段赏识教育策略

司丽霞

[摘 要]马洛斯发现生命个体的“六大需要”,其中包含了被他人认可的需要。这是生命个体不断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向前迈进的恒久动力。因此,赏识教育就成了发展学生认知意识的重要标准。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注重人文关怀,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因此,赏识教育在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的低年段就显得尤为可贵。教学中,教师可从赏识什么、怎么赏识、赏识延续几个方面去落实赏识教育。

[关键词]低年段;赏识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3-0055-03

马洛斯发现生命个体的“六大需要”,其中包含了被他人认可的需要。这是生命个体不断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向前迈进的恒久动力。因此,赏识教育就成了发展学生认知意识的重要标准。

“赏识”在《辞海》中的解释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赏识”是指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各种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还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是一种正面教育,以激励为主,但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也要适度地给予批评。赏识要恰到好处、有的放矢、合情合理。理解、信任、尊重是合理赏识的基本要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注重人文关怀,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因此,赏识教育在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的低年段显得尤为可贵。

一、赏识什么:基于自我认知下的学习状态

赏识是一种高度认可的评价标准,赏识教育不应该在课堂中漫无目的、毫无标准地滥用,否则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误解,即只要有一点点努力和进步,就可以得到教师的赏识,这就让赏识的含金量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赏识的内容,把握好赏识的标准,更好地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赏识教育应该从横向对比和纵向发展两个方面展开,及时把握赏识的内容和契机。

(一)赏识独特的自主性思考

不同的生命个体有着不同的认知,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读角度。因此,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进行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自主性思考。低年段学生原始经验不足,这既是他们全面解读文本的劣势,也是优势。其优势就在于,他们受到其他信息影响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不要人云亦云。这对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作者以小虫子生活的视角展现了其与众不同的生存状态,并表达出小虫子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但有部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角度出发,认为这样的生活并不算好,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这样的认知其实与课文中所传递的价值观是矛盾的,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迷信书本、大胆质疑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鉴于此,教师对这一部分学生给予正面的激励性评价,赞赏他们敢于思考的精神。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规定学生必须要服从课文的观点,而是尊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始认知,紧扣其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个体性等特点,给予高度评价,更好地推动了学生言语能力的生长。

(二)赏识鲜明的自我性调整

课堂教学就是要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再度提升,使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生长、思维认知的发展、审美意识的成长、文化素养的传承。因此,教师不需要过多地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横向对比,而要关注每个学生自身纵向的对比。赏识教育就应该真正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比如,统编语文教材对复述非常重视,在众多单元中都设置了明确的训练要求,形成了复述的训练体系。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时,教师可以紧扣故事反复性的情节结构,组织学生以演一演的方式展现故事内容,从而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达成复述的要求。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发现在借助表格、图片复述时,有部分训练不够扎实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精彩,与之前所表现出来的状态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为此,教师对这些参与到角色表演中,进行故事复述的学生给予了赏识性评价,从参与积极性和复述能力方面给予学生高度肯定。

二、怎么赏识:基于认知规律下的良性沟通

赏识是一门艺术,蕴藏着丰富的技巧和策略,我们不能将其与单一的表扬等同起来。与表扬等纯粹性的夸奖相比,赏识更多源于自身内在的认知体验,是将自己的感知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认同。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赏识教育。

(一)语言形象化,富有童真童趣

无论赏识教育如何变化,其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本质是不应该发生变化的。低年段学生正处于无忧无虑的童年时期,他们的思维趋向于直观化,语言趋向于形象化,情感趋向于率真化。要想让赏识教育真正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教师就必须“蹲下身子”,以学生的方式设置赏识的语言,用富有童真童趣的言语,打開学生心扉,使其感受到真诚的赏识,并蓄积恒久的动力,为不断进步奠基。

比如,教学拼音中的单韵母“ɑ、o、e”时,教师借助教材中配置的插图,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将这三个单韵母融入故事情境之中。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因为爱听故事是每个学生的天性,他们在聆听中表现出了高涨的情绪,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了这三个单韵母。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也非常满意,但在激励和表扬时,不能仅仅用标签式的“棒,棒,你真棒”来敷衍了事,而是要以富有童趣的语言,巧妙地将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比如,“你的眼神真投入,一定已经认识了这三个单韵母了吧”“你的朗读真棒,这三个单韵母一定会喜欢你这个新朋友的”“你的声音真好听,就像鸟儿唱歌一样”……

这样鼓励性的赏识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动力,同时又起到了活跃课堂氛围、拉近师生距离的作用,使学生更乐于接受。

(二)环境可感化,富有真实体验

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的价值,努力为学生构建全新的被赏识的认知环境,让学生在被认可、被赏识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因此,在常态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营造能够激发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情境,为落实赏识教育奠基。

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为例,这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语言浅近易懂,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以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呈现。为此,教师创设了适合的情境:利用课件展现了幽深的森林背景图,以头饰明确了不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将朗读演变成不同角色的展现过程。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赏识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朗读时对角色语气、语调的处理和表情、动作的设计方面展开点评。

这种情况下的激励就不再以课堂教学层面的教师评价为中心,而是针对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进行点拨,是对学生表现力的一种赏识。这种赏识因为有了情感体验的融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理解和悦纳,有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和提升。

三、赏识延续:基于恒久体验下的评价蓄力

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双重的,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收官,同时教师的视野又不能完全局限于此,而要将其与学生后续的发展进行巧妙勾连,让赏识教育成为推动学生迈向全新学习征程的助推器。

(一)赏识要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认知为要务

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认知,是赏识的重要内涵,但绝不是赏识的本质要义。真正的赏识不能仅仅关注学生最终形成的成果,也不能将对成果的关注局限于最终的结论上,而是需要关注和赏识学生紧扣结论而进行深入洞察的层面。因此,要想在赏识中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教师就应该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必须要紧扣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目标,以发展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切不可就一板块而赏识一板块,而要在赏识中进行甄别与评价,同时给予学生适度的引导,让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

以教学经典故事《大禹治水》为例,很多学生对故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细节非常感动。在引导学生评价这一细节时,很多学生都认为大禹为了大家,舍了小家,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非常值得敬佩。这样的认知显然是正确的。但全班这么多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居然会如此的统一,不免有些令人遗憾,因为这些认知成果更多是停留于概念化和肤浅化的层面。比如,“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体现了舍己为人的精神,体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高贵品质……而这些极具模式化的体验成果,究竟是源于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还是更多的来自道听途说,就不得而知了。因此,面对学生这些看似正确的认知体验,教师绝不能以简单的“表现真棒”“你真会思考”等加以赏识,而是要推动学生的思维朝着更广阔、更深入的层次迈进。

鉴于此,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拓展思维,寻找其他的思考维度。此时,有的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我爸爸每年都外出打工,我非常想念他。爸爸也非常想念我们,每天都要和我们视频通话。如果我的爸爸回来,一定会舍不得离开我们的,我也不希望他离开。想到大禹三次过自己家门都没有进去,真是太了不起了。”面对这样的解读视角,教师直接以“你也非常了不起”作为对这位学生的赏识,随后表达了赏识的理由:“能够从自己的生活角度来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理解的大公无私,就不再是一种标签,而是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

(二)赏识要以推动学生的持续性发展为核心

很多教师认为,语文课程的价值在于提升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他们会将更多的教学关注力和赏识关注力聚焦在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上。这样的关注,契合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但仅仅将语文局限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其实是对语文课程的一种误解。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就意味着对学生的赏识不仅仅要着眼于语言能力的发展,更要从学生生命持续生长的角度加以落实。

入选统编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典型的范例价值,而且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了必需的养分。因此,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大意、训练学生语用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把握文本所蕴藏的育人功能,积极鼓励学生以多元化、个性化的视角去解读文本,避免对文本形成大一统的感知,进而封闭、禁锢学生的思维。

还是以经典文本《狐假虎威》为例,在教学这篇童话故事时,对狐狸形象的探讨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对狐狸的认知学生几乎每次都会形成争论点,即有部分学生认为狐狸是聪明的,是机智的。对刚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认知本身就无可厚非,在弱肉强食的森林中,狐狸为了自己的生存,巧妙地利用老虎的威风,其本质上并没有原则性的问题,但对于正处于生命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定位只能说是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偏差。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一棍子将学生的认知打死似乎并不妥当,但完全认同,恐怕也有违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定位。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两者融通的方式,既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思考、自主意识进行赏识,又对他们后续的发展有所着力,在肯定、认可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狐狸行为背后所蕴藏的投机心理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倾向,从而扭转他们的认知。

这样一来,学生既获得了认可,又明晰了问题所在,在原有认知的基礎上有了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针对低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应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以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宽容学生的错误,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乃至微小的进步,运用适当的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奖励措施等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勇于进取、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并使之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多种情境的学习中,爱上语文,享受学习,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学进.习作教学要精准对接儿童的言语发展需要[J].教学与管理,2019(32):28-30.

[2] 刘雪璠. 发展学生言语思维的文本关注点[J].教学与管理,2021(14):33-35.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低年段赏识教育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