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2-05-30韩雪飞

高考·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韩雪飞

摘 要: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形式在高中课堂已经难以满足高中生的需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开始寻求史料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史料可以帮助学生站在更加全面的视角来看待教学内容,这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探索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在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基本教学目标之一,其中史料素养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史料素养是指学生要学会搜集相关史料,对史料进行研究并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对史料进行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这为高中历史课堂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随着历史改革的深入,史料教学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教学的重要手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可以说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史料是对传统历史教学的突破,教师可以利用史料教学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探究,从而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一、史料教学的相关理论

(一)史料的含义

关于史料的含义存在不同的说法。史学家安作璋先生说:“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所用的材料,它包括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所有痕迹[1]。”根据这句话可以推断出安作璋先生认为史料是人类社会的痕迹,与自然界的关联不大。好比有一个石头,它在人类社会存在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但是尽管这个石头的存在年限十分久远,但是这个石头仍然不能作为史料。梁启超先生说:“史料是人类思想的痕迹。孟源先生也认为史料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留下的痕迹,如各种物品或文字等。”这些物品或文字可以直接反映人类生活的发展,所以这些物品可以列入史料的范围。通过上述各位历史学家对史料的定义可以看出史料是指人类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留下的各种各样的、可以帮助后人理解时代与历史的痕迹。

(二)史料教学的理论基础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著名的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观建立联系的过程[2]。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可能对本节课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已经有了相关的了解,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那么教师的教学任务是要把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基础进行关联,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产生思考,并以此获得更加丰富的认知。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教师可以选择难度适宜的史料,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经验上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是指激励学生朝某一学习目的发展的动力倾向[3]。如果教师可以在课堂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进行主动学习,那么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史料让学生对历史人物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在这一过程中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沉浸式学习中获得学习历史的乐趣,那么这时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乐趣可以转变为一种学习动力,从而推动学生持续不断地进行深入学习。

但教师要注意对这种学习动机进行合理的控制,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大越好,当学生的学习动机超过一定限制时,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焦虑,甚至会降低学生的思维效率。因此教师要控制好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弹性的学习动机推动下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3.历史实证主义理论。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历史所研究的事物以及对象都是过去发生的事,都是过去存在的人[4]。人们在现代生活中难以还原以往的历史事件,为此学生想要弄清历史事件的原本面貌,就需要借助史料。从可靠的文献中对史料进行归纳分类并探索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和历史学习思维。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师运用史料时存在的问题

(一)引用史料的形式较为单一

在历史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通过史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喜欢用文字史料来进行论证。但实际上史料的种类除了文字以外还有其他的类型,历史教学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文字,学生需要在文字中“咬文嚼字”才能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内涵,若这时候教师再通过大量的文字史料来进行教学,可能会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排斥心理,这样反而会降低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随意引用忽略了史料的客观性

部分教师为了在运用史料时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在选择史料时,以趣味特征为主要考量,这会导致教师忽略了史料的客观性。历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客观真实地对过去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辩证的、客观的评价与思考,若教师运用的史料缺乏了客观性,那么会导致学生在错误的思考方向上对历史事件产生认知。这样即使是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违背了历史教学的内涵,不利于培養学生科学的历史思维,还会导致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错误的看法。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策略

(一)更新教师观念,促进史料教学变革

教师作为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者,教师本人的一些固执思维,很有可能会导致教学行为出现一些偏差,从而导致历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受到较大的影响[5]。教师要对个人教学进行客观深入的评价,在反思中正确地审视自己,要结合教育改革的各项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改善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完善教学行为。教师在设计教学课堂时,要以长远的眼光来设计教学目标,以史料实证素养为基础将史料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1.更新教师的课程观与知识观。根据调查发现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难点在于部分教师对新型的知识观与课程观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史料教学具有一定的语文色彩,部分高中教师难以在史料教学中突出历史学科的特色,为此教师必须更新历史课程观与知识观。课程观的主流思想有两种:一种认为课程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学习现成的知识;另一种认为课程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丰富学习经验,从学生本体出发促进学生的成长。其实这两种课程观对应的也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教师要对这两种课程观念进行深入研究。

在第一种课程观念中,教师更注重对历史课本的探究。重点在于对历史课本中的学科知识进行传播。在这种课程观念的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情感价值与个性的培养。这样教育变成了一种储蓄行为,在教学中不是和学生进行交流,而是发布公告让学生耐心地接受且储存材料,这也是传统教育观念中的“灌输式”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绝对地位。部分教师在第一种课程观念下,所选择的史料、运用的史料都是服务于学科知识,重点都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记忆,而没有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进行培养。

在第二种课程观念中,教师把教学重点从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播变为了知识技能与情感价值、学生素养并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基于现代教育的发展从第一种课程观念转变为第二种课程观念,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意识到史料在目前高中历史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并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更新课程观念与知识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在教学中保证学生的学习权。在教学改革下,新的改革理念与学生的学习权利有关,根据调查大部分的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丧失了学习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认为自己丧失了主动学习的权利。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定教”,思考如何在史料教学中保证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为此,教师要将教学进度放缓一点,允许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存在更多的错误,营造互相关心的课堂,而不是看似热闹却单向传输的课堂。让学生成为教师的学习伙伴,让学生对史料进行自主探究并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史料,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史料教学的核心在于史料与实证。展开史料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在历史核心素养的推动下提高学习效率。目前史料教学的弊端在于部分高中历史教师还是将关注点放在历史知识的传播上,没有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科学的史料教学下,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研究史料、知识迁移这样的教学模型来展开高中历史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提问利用信息技术从多个方面来获取史料,对史料进行研究,通过讨论探究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并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来设计史料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史料的价值,指导学生用辩证的思考来看待具有不同观点的史料,教师可以鼓励高中学生用史料来写小论文,从而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形成史料素养。

1.引导学生区分史料的类型。在史料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帮助学生区分史料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到史料类型的丰富性并拓展史料搜集的渠道。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史料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为例,这一课的主题是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济形态,并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掌握古代冶金、制瓷、丝织方面的主要生产技术,并归纳出我国古代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在刚开始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通过PPT给学生展示两幅图片和两个文字材料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4个材料,认为这4个材料分别是什么工业类型?”学生回答是“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随后教师说道:“请分别说出上面史料的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学生说:“材料1和材料2都是实物史料,因为这个图片是博物馆当中关于手工业藏品的收藏,而材料3材料4是文字记载,是根据历史文献对手工业的描述。”“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展示这几种史料吗?”学生回答:“展示不同类型的史料是为了让我们对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有初步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展示一些博物馆的藏品,让学生对博物馆的藏品进行观察,从而对民间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总结。

2.帮助学生认识史料的证据价值

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史料的证据价值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史料。在“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再给学生展示几组史料并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对这几组史料进行探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些史料当中有一个是错误的,请学生找出这一个不符合事实依据的史料并给出理由。通过15分钟的探讨与交流,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当两个小组的意见不相统一时,教师可以让这两个小组进行辩论,这两个小组的学生从时间、手工制品的精美程度上进行了研究,并将史料给出的材料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找到错误的历史史料。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面对史料时不是一味地轻信,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究来验证这些史料是否有可取之处,通过史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观点对史料进行佐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通过自己搜集史料、研究史料,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史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区分历史认识和历史事实的区别,养成“淘金式”的思维习惯,这是学生自己对历史认识产生正确观点的第一步。历史叙述是由观点和事实结合而成的,可以帮助学生明白事实与观点的多样性,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阅读一些史学著作中的某一历史事件片段,并从这些片段中来探究历史学家是如何通过研读史料来验证观点的。

那么学生先要明确自己的阅读主题,找到作者論证的核心思路,在阅读中还可以思考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是否一致,并对历史事件进行推理,阅读到最后时再来检验观点是否合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观点论证的能力。最后一步,教师要让学生用合适的方式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述。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丰富的思维,却不能用系统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内涵表述出来。学习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史料培养了自己对历史认识的看法,那么还要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历史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要对史料的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意识到史料对促进历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要从自身入手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史料在历史课堂发挥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梦琪.史料实证视域下文言文史料教学的应用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21.

[2]罗厚东.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1.

[3]杨冬梅.基于史料教学的高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4]马聪.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5]龙凌肖.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