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深度学习理念 打造“生”动思政课堂
2022-05-30龙艳霞
龙艳霞
摘 要:深度学习理念下,思政课堂的育人目标逐步变化,思政课堂教学更加注重以“生”为本,促进学生深层次思维的发展。为实现学生思政课堂的有意义学习,思政教师应当将思政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课本知识,打造一个生机无限的思政课堂。本文围绕树立深度学习理念、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建立螺旋式教学模式三方面探究如何打造生动的思政课堂,旨在寻找提升思政课堂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因,关注学生深度思维过程的动态,挖掘学生深层应用迁移的动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理念;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以生为本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借助各种有利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来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实现正迁移的一种高阶学习,最终促成学习者学习目标的更全面的实现。新课改之后,思政课堂出现了不少变化,但仍有部分教学问题存在。要在思政课堂上践行深度学习理念,首先,需要教师在学生心中不断树立深度学习理念,其次,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寻找思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打造“生”动的思政课堂。
一、思政课堂的现状与问题
(一)过分注重知识的记忆成分
传统的高中思政课堂主要偏向学生记忆方面的培养,部分思政教师更是将课堂俨然变成背诵课。对学生思政知识的掌握情况,全由一张答卷来定高低。这也致使部分原本对思政课堂充满兴趣的学生丧失了热情。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学生学习任务偏重,教师唯“分”主义,都使得原本应当高谈阔论的思政课堂,变得静寂无声。偏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思政课堂与现实生活拉开大大的距离。学生对思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缺乏现实事例的佐证,部分高中政治课堂实际生活相脱离,导致学生在一堂思政課后除了知道一些思政术语外,只知道需要背诵一个理论的起因、经过、影响。
(二)知识掌握不牢靠,过度依赖答题模板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逐渐出现了各类“快文化”,诸如“三分钟读完一本书”“五分钟教你写一手漂亮字”“十分钟学会下围棋”,以及部分网课,从一开始不能拉快进度条,到后面设置1.25、1.5、1.75、2.0的倍速播放,更有甚者,通过插件实现了4.0的速度播放网课。学生学习知识逐渐出现“刷课”行为,对知识本身的掌握不求甚解,只求囫囵吞枣地咽下去。尤其是思政课堂上,每逢大小考,学生一股脑地吞掉大片的理论知识,不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依靠从网络上下载的答题模板,生搬硬套在材料题中,形成新一轮的“八股文”式答题。每学完一堂课,都是在往自己的模板上添加新的内容,“换汤不换药”。
(三)“偏难多”现象普遍,刻意拔高教学难度
在深度学习理念的影响下,部分高中思政教师片面追求教学难度,一堂课中,引用了许多现实事例,将哲学讲授为玄学,部分教师甚至需要学生记忆思政素材,以应对教学考试,这极大地加重了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
综上,思政课原本是一堂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学科,但现实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在考虑思政课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考虑哪些是要考试的知识点。由于部分教师认为深度学习就是将课本知识拓展越多越深为好,将思政课的学习材料制作得晦涩难懂,既偏又难,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投机取巧的方法,运用记忆模板,见招拆招。如同郑人买履,学生在答案例分析题时,不是以教材为依据,而是以答题模板为标准。
二、树立深度学习理念,增强学习主动性
深度学习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转换学科教学思想。就思政课堂而言,教学中会出现以背诵思政理论知识为主,建立答题模板为辅,教学流于表面,未从现象中分析出本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需要清晰且有深度。关于思政课堂上,学生过度依赖答题模板以及思政教师“以分论英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在思政课堂教学时,较其他科目而言,更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而未将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上出现的理论,都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学习[1]。高中思政课堂之中,形成了学生普遍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念”课本,学生不停地在书本上“记”课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己的理解。
调动学生主动性是深度学习理念在思政课堂上践行的关键前提。主动即要学生自己愿意参与到思政课堂学习中,即寻找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因。思政教师每讲授一种理论,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见解,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感悟思政教学所带来的力量,培养独立思考,有质疑意识的品格,践行深层学习理念。
譬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制订“全球化下的国际局势”这样的议题,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如“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我国政府在其他部分国家有重大灾害时实行的人道主义援助体现了什么风范”“关于部分国家在他国建立军事基地有什么看法等”。通过这些实例讨论,引导学生围绕议题,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受与思政学科知识进行探究讨论,围绕学生在活动中自己的理解与判断,教师相继明确国际社会的局势,维护国际关系的因素构成,以及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国都采取了什么政策,明确中国要走的道路就是和平发展道路,在学生各自的见解交流中感受我国在国际发展道路上所做的努力。
思政课堂上深度学习,主要是学生利用思政学科的知识,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预习、听课、交流、讨论等探讨本节课的学科知识背后所隐藏的本质,即需要学生自己看、自己听、自己筛选、自己记,把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思政知识结合自身思考与分析,内化为自己的想法,促进对思政理论的理解。
深度学习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批评理解,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要有怀疑有质疑,而不是将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原封不动地搬到笔记本上。在思政课堂中,笔记往往能够体现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师引导学生采取自由记录笔记的做法,其中“了解”“简写”“重点”“记忆”“问题”“政治术语”等都可以使用自己设计的符号进行标注。教师在下课前几分钟抽查笔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力,还可以保证学生对课堂知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形成良好思政意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思政课要立足高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基础,着眼于高中学生的发展需要,要将思政课堂上的理论观点阐述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话题之中,构建思政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更加强调思政课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带领学生感受思政课堂的价值与意义。思政教材部分内容相较于高中学生而言,在理解力上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抓住思政教材的本质,用学生能够理解的事物进行融会贯通,处理好课程表象和对应理论本质的关系,不断扩大思政课当中社会生活实践对学生理解思政概念的显著作用。
譬如:在学习《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这一内容时,应在学生已具备相应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抽象的哲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并在生活实际中践行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因此,在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因时,选择了当时全民关注的“孟晚舟回国”这一话题展开,分设强国安民显“联系”,百年巨变析“发展”,中美博弈悟“矛盾”三个分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针对每一个分议题展开项目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度思维。在辩论与探讨中,学生实际掌握了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哲学方法论。
深度学习其中一个特征便是“面向解决问题”。学生在思政课堂上通过教学活动实践,发现课本知识所提出的问题之后,依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交流实践,逐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感受到思政理论知识所蕴含的实践性,扩充学生对思政课堂的片面感知,无形当中,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现实实际。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思政课堂,教师基于高中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将思政课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依靠现象发现本质,将课本上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政治术语,以实践活动的方式来不断内化理解,从而做到深度学习、深度分析、深度思考[2]。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能够把握学生学情,以“生”为本,带领思政课堂通俗易懂、生机四溢起来。
四、建立螺旋式教学模式,追求学习正迁移
深度学习理念特征之一就是“提倡主动终身”,其目的在于学生能够有良好的学习观。高中思政教材较小学与初中多了许多抽象意义的理论知识。基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学情,教师应当以思政教材为导向,提高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分析的能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追求正向迁移,而非负迁移的意识。深度学习理念的另一特征就是强调信息整合,桑代克也曾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中,即准备率、练习率和效果率[3]。其中效果率尤为重要,因为教学就必须有反馈,否则学生对知识理论把握并不清晰,对知识体系的把控也会十分模糊。
本着巩固性原则,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理论,稳扎稳打。深度学习不仅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精神,还需要在学习新知识时,能有联系旧知识的能力。由于高中思政教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难度,思政教师教学一些知识难点时,可以启发学生不断地联系从前学过的知识,以点带面,建立螺旋式教学的模式[4]。
譬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社会价值”相关知识时,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引下,拿出一张白纸,将脑海中浮现的与“价值”有关的思政理论写在纸上。或者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不打开书本,然后询问学生:“《生活与哲学》是我们高中阶段思政教材的第四本书,今天我们要讲‘认识社会与社会价值,请同学合上书本,仔细想想,在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三本书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价值呢?”教师再指引学生拿出白纸,进行思考。在针对思政基础不牢靠的学生,思政教师还可以上课一开始就花5分钟,让学生把高中学过的四本书分别画一张简单的思维框架,然后让学生用红笔勾画出与“价值”相关的板块。教师在上课时教会学生這种“按图索骥”的学习方法,安排学生在空闲时间时,尝试再在一些小的“价值”话题下,联系知识点,画出思维导图。这样既可以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在做案例分析题时联想知识点。
深度学习,不是使思政理论知识更加深奥难懂;螺旋式教学,也不是简单重复之前学习过的知识。二者都是为了使思政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加有温度地融入学生心中,实现知识理论之间的正迁移。通过螺旋式教学,在学生脑海中反复强调“关联”二字,如上述例子中,由最初的《经济生活》中的字面上关于经济的“价值”到后面《生活与哲学》上的更深层次上关于世界的“价值”。学生在不断巩固与学习中,逐渐对思政课堂上那些抽象词汇更加清晰化、具体化。学会从螺旋式教学中,把握思政课堂的规律,这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影响[5]。
结束语
综上,深度学习使思政课堂又回归于教学本质上,学生在课堂更具表现力,课堂充满无限生机。在整个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不断地提升自身本领,不仅需要学生有深度学习理念,教师也应当有深度学习理念,加强师师、师生的交流与合作。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思政课堂不应该是鸦雀无声、晦涩难懂的,应需着眼于学生学情,带领学生去激发课堂的生机,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华萍.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思政课堂教学策略[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出版者不详],2020:223-226.
[2]冯旭平.践行深度学习理念 筑就高效政治课堂:以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16):1.
[3]吴恒山.教育教学发展新理念探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4):7-10.
[4]陈魁珠.高中政治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华夏教师,2020(17):29-30.
[5]何飞.高中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5(2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