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三个融合” 发挥育人功能

2022-05-30万玲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名片笔者生命

万玲

笔者将学生的个性、情智、实践与教学内容融合,探索落实育人目标的有效方式,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新样态。

与个性融合,激活创造潜能。教学“人贵自知”时,笔者用“夸夸自己”“说说我喜欢做的事”“给自己做一张名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自我认知。首先,笔者引导学生玩击鼓传花,音乐随机停止时,花在谁手里,谁就到讲台前夸一夸自己。多名学生相继被“选中”后,分别提到了聪明、勤奋、积极进取等标识自我个性特征的词汇,触发了学生对自我的认识。然后,学生交流自己喜欢做的事,有的说喜欢吹笛子,有的说喜欢画画,还有的说喜欢看电视……笔者引导学生要发展兴趣爱好,注意劳逸结合。这样教学,让学生感悟到正确认识自我的积极意义。最后,笔者让学生为自己制作一张名片,并提示:名片上可以写姓名、昵称、兴趣爱好、理想以及座右铭等信息,还可以贴上自己的照片;名片的形状、大小、图案、颜色都由自己设计。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出花样繁多的特色名片。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感悟到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从更全面的视角观照自我。

与情智融合,培育价值认同。教学“谋求互利共赢”时,笔者首先抛出开放性问题:“说到非洲,大家能想到什么?”在学生表达了“气候干燥”“人口众多”“粮食短缺”等感性认识后,笔者引导:“尽管非洲安哥拉铁路的建设线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但中国仍毅然决然地担负起建设任务,独立出资,花费10年时间建成了这条铁路”。谈话至此,学生震撼于祖国的大国担当。接着,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借助“非洲铁路中国造”“捍卫世界和平的中国维和部队”“中国无偿向其他国家捐赠新冠疫苗”等图文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敢担当、能担当的形象,提升了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然后,笔者用课件展现欧洲难民艰难的求生之路,引导学生感悟灾难面前生命的脆弱。通过与教师对话,学生理解了人对生命的渴望,深化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理解,加强了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最后,为了让学生体会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初心,笔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思考怎样为此贡献力量,并將自己的想法写在便利贴上。学生写出了“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学好本领,做一名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中学生”“努力奋斗、青春无悔;不负恩师,报效祖国”等掷地有声的誓言。学生在情感与智慧的交融中提升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

与实践融合,促进知行统一。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文明与家园”单元包含“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很难通过课堂学习立即掌握的,需要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内化,达成知行统一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美德万年长”后,笔者动员学生参与“植绿护绿、关爱自然”植树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的校园需要自己守护,理解了“一锹土,种下的是树苗,也是生态文明的希望;一桶水,浇灌的是土壤,也是美丽校园的梦想”的内涵。在学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后,笔者布置了“熄灯一小时”和调研“捕鱼船该不该退捕上岸”两个社会实践作业,唤醒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实践,学生享受了劳动带来的幸福感,明白了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的深意。

责任编辑  刘佳

猜你喜欢

名片笔者生命
包头的名片
包包,也可以是你的名片
我家的环保名片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