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艺术鉴赏角度处理与使用教材

2022-05-30王文静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尾声序曲艺术表演

王文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安塞腰鼓》是一篇视野开阔、气氛热烈的文章。文章描写了气势恢宏的安塞腰鼓,让读者感受到黄土高原上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孕育出的粗犷、强悍、奔放、洒脱、气冲云天的气概,进而领略生命与力量的壮美。这样一篇展示音乐、舞蹈艺术美的文章,我们不妨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处理、使用教材,即以安塞腰鼓的表现形式、音色特点、旋律变化、节奏力度及情绪、情感的变化为着眼点,科学地整合教学内容,并开展教学。

抓住文章的旋律变化整体把握,了解课文内容。《安塞腰鼓》是一篇描述腰鼓艺术的散文,文章按照腰鼓演奏的时间顺序进行记叙。如果把文章当作艺术表演来欣赏,我们可以把第1~2自然段看作序曲,把第29~30自然段看作尾声,把中间的部分看作艺术表演的主题。

艺术表演的主旋律是“好一个安塞腰鼓”,作者通过多种方式反复强调这个主旋律。如,第7自然段的“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第13自然段和第17自然段的“好一个安塞腰鼓”,第21自然段的“好一个安塞腰鼓”,第23自然段的“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等。这些句子分布在文中的不同位置,从对安塞腰鼓的赞叹到对黄土高原的赞叹,再到对演绎安塞腰鼓的人们的赞叹,情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饱满。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就能整体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抓住文章的节奏力度选点突破,深度理解课文。在主旋律的反复演奏中,文章又用不同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安塞腰鼓的魅力,如环境烘托、场面刻画、声音渲染、动作细节,以及由联想造成的视觉延伸等。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呈现的这些知识点处理教材,进而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课文。如,课文是如何将安塞腰鼓的艺术展现和陕北的地域风貌、人文特点结合起来的,是怎样将这种地域人文性上升到中华民族刚毅不屈、蓬勃向上的精神象征上来的等。

抓住文章情感变化分层品析,精细研读课文。《安塞腰鼓》整体上情绪激昂、气势磅礴,但序曲和尾声却显出“静”的氛围。如:序曲部分的“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似乎从来不曾响过”;尾声部分的“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序曲部分的“静”是为后文释放生命的热情积蓄力量。“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好似一组沉静的塑像,一片静默的“高粱地”做了他们最好的背景。除了风的吹动,一切都是静止的,这和后文腰鼓表演时“忘情了,发狠了”的火热地爆发形成静动之间的转换,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的情景。序曲拉开之后,课文在一个又一个的排比句中迎来一个又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

然而,舞姿最狂烈的时候,尾声部分“戛然而止”——“世界出奇的寂静”。突然而至的安静和前文的热烈、激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留下一个巨大的感觉空白。和开头一样,这里的复归静默是又一重的以静衬动——那一声“渺远的鸡啼”映衬了眼前充满陌生感的寂静,因而留下独特、悠长的余味。

这种独特的生命感受,仅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教学,学生往往难以有深切的感受,而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充分调动学生的艺术感悟力,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甚至是文学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都会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尾声序曲艺术表演
Jiao Ayi| 《娇阿依》
鱼粉:秘鲁A季考察接近尾声,国内港口迎来B季集中到港
走进课本里的春天
演出监督在艺术表演中的作用分析
街场黄梅戏的艺术表演风格
性感序曲
上中游周期品整体性的涨价或已接近尾声
春之序曲:创新聚力谱新章
春节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