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深化课堂教学
2022-05-30张德明
张德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规律研究”课题研究者,在教育教学的各种场合和环境中持续展开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寻找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可行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到学生心中。具体来说,课题研究成果体现出如下亮点与特色。
第一,课题研究有效构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化、有机化和整體化,使中小学生能确切把握其精神要核,领悟具体的思想内涵,学校以多元整合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变得系统化和具体化,便于其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直观地领会传统文化,及时受到启发和教育。课题组立足于三大“整合”,即“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整合学科资源”,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体系。这既提升了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化品位,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涓涓溪泉流淌在学生心中,陶冶和滋养了他们的精神情操。
第二,课题研究营造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这些良好的氛围包括吟咏经典的诵读氛围,举办传承传统文化知识的竞赛氛围,利用传统佳节文化习俗活动、书法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的活动氛围,以及组织研学旅行以亲身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社会实践氛围等。课题组营造的吟咏经典的诵读氛围颇有特色,其内涵可概述为:“师范读,识汉字;明句读,察语气;自由读,能流利;做动作,读中悟;接龙读,趣味浓;配乐读,品味美;比赛读,促提高……让学生在平平仄仄、抑扬顿挫中去体验,去领略,去感受。”这点明了其所拥有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可操作性,也凸显了独特性。
第三,课题研究催生了一大批较有理论价值和创新意义的教学教研成果。在该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共有112人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显示了课题组在研究上的不断细化与逐步深化,证明了教师可以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第四,课题研究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完善素质教育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双减”政策有利于学生摆脱机械的应试教育,实现素质教育,但“双减”并不是让学生课外无所事事,而是让他们转变观念,告别单调、重复的填鸭式教育,走向培养综合素质的现代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熏陶,正是一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基本素质的教育。本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课堂内外的实施方案。
该课题也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课题组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影像和图片展示,将优秀传统文化归纳得更加具体和直观,以便于他们更好地领悟、消化和吸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现代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元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以便于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入理解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的精神内涵。
[组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十三五”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规律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16128-1-3]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