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鬼灯檠的研究进展

2022-05-30谢家丽孙佳陆苑张旭李勇军刘春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

谢家丽 孙佳 陆苑 张旭 李勇军 刘春花

【摘 要】 西南鬼灯檠Rodgersia sambucifolia Hemsl.以干燥根茎入药,又称岩陀、毛青冈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收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风湿骨痛、外伤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关于西南鬼灯檠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積累。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了西南鬼灯檠在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西南鬼灯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西南鬼灯檠;生药学研究;质量控制;药理作用;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2)12-0072-10

Research Progress on Rodgersia Sambucifolia

XIE Jiali1,3 SUN Jia2 LU Yuan2 ZHANG Xu3 LI Yongjun1 LIU Chunhua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Medicinal Plant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thnic Medicine and TCM (Ministry of Education),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4, China;

2.Guizho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harmaceutics,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4, China;

3.School of Pharmacy,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4, China

Abstract:The dried rhizome of Rodgersia sambucifolia Hemsl, called Yantuo, Maoqinggang, etc., is used as a medicine. It has the efficiency of clearing heat and detoxication, dispelling wind and dampness, and astringent, often being used to treat colds, headaches, rheumatism, bone pain, and traumatic bleeding. So far, there has been a certain accumulation of research on R. sambucifolia, involving pharmacognosy research,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Therefore, w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s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about R. sambucifolia from published literatures in this manuscrip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 zation of R. sambucifolia.

Rodgersia sambucifolia Hemsl; Pharmacognosy Research; Quality Control;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西南鬼灯檠(Rodgersia sambucifolia Hemsl.)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鬼灯檠属(Rodgersia)植物[1],以根茎入药(如图1所示),药材通用名岩陀,俗名毛青冈、毛青红、红姜、参麻(云南)、野黄姜(贵州)[2]。其性味苦、涩,凉,具有活血调经、祛风除湿、收敛止泻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疼痛、外伤出血、肠炎、痢疾等[3]。西南鬼灯檠根茎中含有多种成分,如岩白菜素、槲皮素、山柰酚等黄酮类成分[4-6]。其中岩白菜素又称虎耳草素,具有镇咳化痰的功效,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是国内上百种药剂的主要成分。例如双羊喉痹通颗粒剂、小儿止咳颗粒、止咳定喘片、紫茶颗粒、复方护肺颗粒、平喘胶囊等[7]。研究[8]表明,西南鬼灯檠和岩白菜中岩白菜素的含量差异不大,西南鬼灯檠将会是提取岩白菜素的一种新药源,市场前景可观。通过对西南鬼灯檠的基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民间使用情况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开发研究西南鬼灯檠提供有益的数据参考。

1 西南鬼灯檠的基源

《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和《兰坪中药资源图谱》等[9-11]记载,西南鬼灯檠为虎耳草科鬼灯檠属多年生草本,是苗族、白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习用药材,主要为民间用药。入药部位为干燥根茎,药材名为岩陀,俗名毛青冈、毛青红、红姜、参麻(云南)、野黄姜(贵州)等[12-14]。此外,其同属植物羽叶鬼灯檠Rodgersia pinnata Franch的根茎也作为岩陀入药[15]。目前《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1]《湖南省中药材标准》[16]均收录西南鬼灯檠和羽叶鬼灯檠的干燥根茎为岩陀药材。

根据《中华本草》[12]记载,西南鬼灯檠是夏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中药大辞典》[13]记载,6~7月采挖,切片,晒干。《全国中草药汇编》[14]记载,秋、冬挖,洗净,切片,晒干;《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1]和《湖南省中药材标准》[16]收录的西南鬼灯檠,均为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泥沙,洗净,干燥。

2 西南鬼灯檠的产地和种植

西南鬼灯檠生长于海拔1800~3650 m的林下、灌木丛、草甸或石隙中。主产于贵州省威宁、赫章、六盘水、兴义[17],云南省昆明市、宣威市、鹤庆县、剑川县、会泽县、禄劝县、罗平县、永胜县、玉龙县、嵩明县、富民县,四川省西南部。另外湖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吉林等地也有分布[18]。

张小燕等[19]对鬼灯檠属植物资源和分布情况的研究发现,鬼灯檠属资源未遭到过度破坏,蕴藏量大。李海涛等[20]通过对云南省野生岩陀资源与适生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确定了发展岩陀药材的栽培最佳地区为海拔在2600~2800 m的丽江地区和禄劝县。最佳土壤类型为黄壤或黄棕壤的偏酸性土壤,年降雨量为1000~1100 mm,年均温18~19℃的区域最为适合。西南鬼灯檠不仅具有药用的价值,还可以根据其生长特性,在石漠化、沙漠化地带引植,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还可以绿化石漠化地区。为了保护这一资源,有必要建设西南鬼灯檠人工种植基地,实现可持续利用。

西南鬼灯檠繁殖方式主要为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21]。西南鬼灯檠主要以根状茎入药,自身的繁殖能力低、生长缓慢,现有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西南鬼灯檠种子的繁殖能力。戚淑威等[22]通过测定西南鬼灯檠的种子千粒重和种子萌发率,以及温度和覆土厚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确定了西南鬼灯檠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和种苗最佳移栽时间。杨少华等[23]的研究表明了西南鬼灯檠种子的采集方法和人工培育方式,以实现对西南鬼灯檠的最大资源化循环利用。李龙根等[24]为了解决岩陀种子具有休眠而萌发率低的问题,研究了提高岩陀种子萌发的方法,可使岩陀种子发芽率提高到73%~88%。

3 西南鬼灯檠的民间使用

根据《中国民族药辞典》[25]记载,西南鬼灯檠的民间和少数民族用药情况见表1,使用西南鬼灯檠的民族较多,主要有傈僳族、彝族、白族、苗族、藏族、纳西族、羌族,以其根茎入药,用于治療跌打损伤、骨折、月经不调、感冒头痛、肠炎、菌痢和外伤出血等[26-31]。

4 西南鬼灯檠的化学成分

根据文献[32-33]记载,对西南鬼灯檠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发现其所含岩白菜素含量较高,可作为岩白菜素药用植物来源之一。西南鬼灯檠是鬼灯檠属植物之一,所含化学成分大多与鬼灯檠成分相似,通过查阅文献分析,西南鬼灯檠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多酚类、黄酮类、萜类、挥发油类和其他类等[21,34-39],具体化学成分信息见表2。

5 西南鬼灯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5.1 药理作用 西南鬼灯檠中主要有多酚类、糖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西南鬼灯檠的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心律失常、护肝、抗炎、抑制免疫作用等活性(见表3)。虽然西南鬼灯檠的化学成分众多,但对每一种成分进行药理研究的文献较少,这将是西南鬼灯檠研究开发成剂型或制剂应用于临床的一大瓶颈。

5.2 临床应用 西南鬼灯檠对菌痢、肠炎、感冒头痛、外伤出血、风湿骨痛、老年性支气管炎等常见疾病有较好的疗效[55],其具体治疗证候见表4。此外,大量研究表明岩白菜素有镇咳作用,在临床上已经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和慢性支气管炎,而且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也有较好疗效[56],具有抗病毒的作用[57],可作为感冒药使用。研究还发现岩白菜素能对抗小鼠的心律失常作用,具有开发为抗心律失常药的潜力[58]。西南鬼灯檠多为民间用药,临床上应用较少,可以加大对其民间处方的现代药理和临床应用研究,使其发挥更大的药用价值。

6 成药例证

西南鬼灯檠以岩陀为药材名炮制所得的中成药有岩鹿乳康片、岩鹿乳康胶囊、散痛舒片、涩肠止泻散、饿求齐胶囊、散痛舒分散片、散痛舒胶囊、饿求齐颗粒,具体处方、功能主治见表5。

7 西南鬼灯檠的质量控制研究

西南鬼灯檠质量控制的现行标准仅见于《湖南省中药材标准》[64]《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1],且现行标准中只记载了简单的外观性状描述、显微横切面鉴定和薄层色谱鉴别,《湖南省中药材标准》[16]中也只是规定了岩陀水分测定不得过13.0%。其他标准如《贵州省中药材质量标准》[65]也只有岩陀性状的描述,《湖南中药饮片炮制规范》[66]记载了岩陀的成品性状和薄层色谱鉴别。

7.1 性状鉴别 王燕[67]进行了岩陀性状鉴别,鉴定结果与地标规定的性状基本一致:根状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长8~25 cm,直径1.5~3.5 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炮制品),有横沟及纵皱纹。上端有棕黄色鳞毛及多数根及根痕,质坚硬。断面粉性,红棕色或棕褐色(炮制品),有多数白色小亮点,并可见棕色或黑色维管束小点。气微,味微苦而涩。以条粗、断面黄白色或粉红色、质坚者为佳。

7.2 显微鉴别 马春云等[68]采用显微进行岩陀横切面和粉末鉴别,鉴定结果为根茎横切面中木栓层细胞15~25列,皮层偶见根迹维管束,维管束外韧型、大小不一、环列,木质部内侧的导管中含有黄棕色物质,束内形成层明显。射线宽窄不一,髓宽大,髓周有维管束散在,韧皮部位于内侧,木质部位于外侧。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及草酸钙针晶束。粉末淡红棕色,淀粉粒较多,多为单粒,呈不规则棒状、分支状三角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常一端钝圆或膨大,有的中部略弯曲,脐点和层纹均不明显,长13~68 μm,直径9~44 μm。草酸钙针晶及针晶東极多,散状或柬生,或有存在于大型薄壁细胞中,不甚整齐,长102~209 μm。导管细小,主要为梯纹导管,亦有网纹导管,长61~240 μm,宽25~4 μmg。纤维少见,薄壁细胞大小不等,类圆形,直径47~210 μm,内有淀粉粒及草酸钙晶。同时给出了显微下根茎横切面图和粉末特征图,采用显微鉴定控制药材质量具有较强的专属性。

7.3 薄層色谱鉴别 彭朝霞等[69]将贵州六盘水地产岩陀样品与岩白菜素对照品进行薄层色谱研究,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酸(5∶3∶2)展开剂展开,用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喷雾显色,结果发现所有样品在与岩白菜素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显相同的黄棕色斑点,斑点显色明显,且与相邻斑点分离度较好。王燕[67]使用展开剂为:氯仿-醋酸乙酯-甲酸(4∶5∶2),显色剂为:1%三氯化铁和1%铁氰化钾混合溶液(1∶1)对20批岩陀样本进行薄层鉴别,所得的结果表明各批次样品供试品的色谱行为相同,并且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显色剂显色清晰,岩白菜素斑点大小和Rf值较适中。在《中药志》[70]中记录了将西南鬼灯檠粉末做成溶液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岩白菜素为对照品,氯仿-乙酸乙酯-甲酸为展开剂,以5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样品和对照品显暗绿色斑点。

7.4 西南鬼灯檠的含量测定

7.4.1 岩白菜素的含量测定 大量文献报道岩白菜素的检测方法,分别为比色法、纸层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如王俊平等[71]对鬼灯檠中岩白菜素作纸层分析法,用甲醇提取后,点样于层析滤纸上展开层析,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4∶1∶5);董留民[72]对鬼灯檠中岩白菜素作薄层扫描,用甲醇提取后,点样于薄层板上展开,展开剂:氯仿-乙酸乙酯-甲酸(4∶4∶1.5);郭珍[73]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乙醇为溶剂进行测定;胡德益等[74]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复方虎耳草素片中岩白菜素含量,得到平均含量为95.4%,该法简单、准确,扑尔敏也能获得较好的分离;张文珠等[75]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虎耳草科植物中的岩白菜素含量,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结果较满意。该分析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任静等[76]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鬼灯檠中岩白菜素的含量,以甲醇-水(1∶3)为流动相,在6 min内完成分离。同时进行了线性关系、回收率实验,均得到满意效果。彭朝霞等[77]测定了西南鬼灯檠和羽叶鬼灯檠中岩白菜素的含量,发现羽叶鬼灯檠根茎中所含岩白菜素与西南鬼灯檠所含岩白菜素含量相差不大,故将羽叶鬼灯擎作为岩陀的一个药用资源使用。

7.4.2 槲皮素含量测定 对于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有关文献中主要采用HPLC法,如金杨等[78]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相同采收期以及相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药材槲皮素成分的含量相差较大,这对药物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用药时应注意产地、采收期与药材质量的影响。槲皮素的含量测定可以为西南鬼灯檠多指标成分的检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该药材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7.5 西南鬼灯檠的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指纹图谱[79]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进行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材或中成药特性的某类或数类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它具有特征性和稳定性。西南鬼灯檠的指纹图谱研究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如张萍等[80]所建UPLC-ECD指纹图谱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为西南鬼灯檠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王燕等[81]还建立了羽叶鬼灯檠和西南鬼灯檠两种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表明羽叶鬼灯檠和西南鬼灯檠药材内所含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在区别鬼灯檠属植物七叶鬼灯檠、西南鬼灯檠、羽叶鬼灯檠3种类别和滇西鬼灯檠、光腹鬼灯檠、伏毛鬼灯檠3个变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西南鬼灯檠和羽叶鬼灯檠的根茎在外形上和显微鉴定中相似性极高,易于混淆的物种,中药指纹图谱不仅可以将两者区分,还可用于两者的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

8 结语

西南鬼灯檠是一种民族药,被多个少数民族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西南鬼灯檠主要含有多酚类、黄酮类、萜类、挥发油类、糖类和木质素类成分,其中对岩白菜素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其他类的成分的进一步生物活性评价和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关于西南鬼灯檠的药理作用的评价目前也还不太完善,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常规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含量测定方面主要也只是针对单一指标进行评价。由于中药、民族药是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而发挥作用的,利用单一指标进行质量控制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关于西南鬼灯檠的质量控制方面,还需不断深入研究,选择能表征中药、民族药特点和药效的质量标志物进行质量控制是促进其深入开发应用的关键步骤。鉴于此,需加强西南鬼灯檠治疗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西南鬼灯檠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从而发挥民族药物的特色优势。

参考文献

[1]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M]. 2003年版.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3: 242.

[2]付开聪. 哈尼族药用植物[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5: 161.

[3]潘锦堂. 鬼灯檠属的系统发育、分类和地理分布[J]. 植物分类学报, 1994, 32(4): 316-327.

[4]潘玉杰, 蒋坤, 夏文,等. 岩陀中岩白菜素含量测定[J]. 医药导报, 2016, 35(10): 1130-1133.

[5]金杨, 王燕.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岩陀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J]. 大理学院学报, 2013, 12(9): 21-24.

[6]王燕, 鲍家科, 金杨,等. 岩陀药材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0): 85-88.

[7]李萍萍, 孟衡玲, 孟珍贵,等. 云南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生境[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 15(1): 120-125.

[8]吕丽芬, 袁理春, 杨丽云,等. 岩白菜和岩陀中岩白菜素含量比较[J]. 中药材, 2008(4): 488-489.

[9]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34(2): 13.

[10]傅立国, 陈谭清, 朗楷永,等. 中国高等植物(第一卷)[M].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2: 374.

[11]陈翠, 李春恒. 兰坪中药资源图谱[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7: 123.

[12]国家中药管理局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9: 47-48.

[13]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6: 1895-1896.

[14]《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373.

[15]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7: 347.

[16]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湖南省中药材标准[M]. 2009年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10: 154.

[17]王燕, 鲍家科, 金杨,等. 西南鬼灯檠的HPLC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23): 54-57.

[18]陈雯, 孟珍贵, 杨生超,等. 云南鬼灯檠属植物中岩白菜素含量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10): 5767-5772.

[19]张小燕, 李多伟, 王义潮,等. 鬼灯檠的资源分布、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5(2): 60-62.

[20]李海涛, 张高魁, 张忠廉,等. 云南省岩陀资源与适生环境因子分析[J]. 中国现代中药, 2019, 21(10): 1314-1320.

[21]胡凤莲, 刘宏. 中药材鬼灯檠的研究现状[J]. 陕西农业科学, 2008(3):144-145.

[22]戚淑威, 陈翠, 和根强,等. 西南鬼灯檠种子繁育特性研究[J]. 种子, 2020, 39(6): 114-117.

[23]杨少华, 戚淑威, 陈翠,等. 一种西南鬼灯檠有性繁殖的方法: 中国, 202010370495.2[P]. 2020-05-04.

[24]李龙根, 杨生超, 陈军文,等. 一种提高岩陀种子萌发的方法: 中国, 201110408679.4[P]. 2012-06-13.

[25]贾敏如,张艺. 中国民族药辞典[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6: 708-709.

[26]夏从龙,钱金栿. 大理苍山植物药物志[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6: 235.

[27]杨玉琪. 傈僳族医药调查实录[M].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6: 65.

[28]杨济秋 杨济中. 贵州民间方药集[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78: 517.

[29]楊本雷, 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 中国彝族药学[M].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4: 593-595.

[30]姜北. 白族药用植物图鉴[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 246.

[31]姜北, 段宝忠. 白族惯用植物药[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 266-267.

[32]段新瑜, 何华斌, 杨兰,等. 鬼灯檠属及近缘植物中岩白菜素的HPLC定量分析[J]. 大理学院学报, 2007(10): 16-17.

[33]方强强. 多基原民族药岩陀DNA条形码构建和化学成分差异研究[D]. 大理:大理大学, 2019.

[34]施贵荣, 李冬梅, 刘光明. 西南鬼灯檠的化学成分研究[J]. 大理学院学报, 2008, 7(4): 1-2.

[35]马四补, 孙庆文, 高永跃,等. 民族药西南鬼灯檠民间使用及应用前景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7): 53.

[36]张诗昆. 海枣和岩陀的化学成分研究[D].昆明: 云南中医学院, 2015.

[37]郑尚珍, 沈彤, 杨红澎,等. 岩陀中的二萜内酯化合物[C]. //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有机分析和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州: 2001: 426-427.

[38]HU H B, ZHENG S Z, ZHENG X D, 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odgersia sambucifolia Hemsl[J].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Section B-organic Chemistry Including Medicinal Chemistry, 2005, 44(11): 2399-2403.

[39]冯超. 从西南鬼灯檠根中分得2个新的木脂素二糖苷[J].国外医药: 植物药分册, 2006, 21(6): 258.

[40]徐以珍, 白翠贤, 周琪,等. 黄药子乙醇浸膏管内抑制灭活病毒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1988(9): 535-537.

[41]SANDIP B B, VIKAS K, SONALI S B, et al. Discovery and preclinical development of ⅢM-160, a Bergenia ciliatabased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arthritic botanical drug candidate[J].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9, 17(3): 192-204.

[42]郑胜眉, 周兴, 黄文涛,等. 岩白菜素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性因子产生及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J]. 中药材, 2020, 43(1): 206-210.

[43]夏从龙, 刘光明, 马晓匡. 岩白菜素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3): 432-433.

[44]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 湖南医学院. 矮地茶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临床和实验研究资料[M]. 长沙:湖南医学院,1972: 1-32, 46-56.

[45]SONG M F, ZHANG L X, ZHANG Y, et al. Effects of genetic var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bergenin in Rodgersia sambucifolia Hemsl[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0: 247.

[46]李小芬, 黄旭龙, 方镕泽,等. 岩陀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 药物资讯, 2020, 9(5): 186-195.

[47]方强强, 王燕. 多基原民族药岩陀DNA条形码鉴定[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 26(17): 142-150.

[48]谢梅林, 顾振纶, 钱曾年. 槲皮素的抗活性氧作用[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7, 2(1): 9.

[49]蔡正军, 但飞军, 王威,等. 超声提取鬼灯擎中岩白菜素的最佳工艺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2009, 26(7): 559-561.

[50]丁家欣, 张立石, 张玲,等. 虎耳草提取物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杂志, 2005, 12(11): 106-107.

[51]吴常月, 舒相华, 宋春莲,等. 岩陀黄酮对大鼠的免疫调节活性[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0, 37(11): 1037-1042.

[52]吕涛, 李鑫, 舒相华,等. 岩陀黄酮、黄柏黄酮和当归多糖复合物对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1, 40(4): 18-22.

[53]高云梅, 张雪, 舒相华,等. 岩陀多糖和灯盏花黄酮复合物对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0, 39(2): 69-72.

[54]聂真, 王美红, 蒋玥,等. 岩陀黄酮黄芩多糖混合物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C].//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讨论会论文集,兰州: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2019: 2.

[55]魏均娴. 滇南本草植物药及云南名产中草药的现代研究(第1卷)[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 718-721.

[56]徐增莱, 丁志遵. 黄药子的研究概况[J]. 中草药, 1998, 29(2): 125-128.

[57]田憬若, 谭秀山, 吴婷婷,等. 岩白菜素的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 35(5): 128-132.

[58]PU H L, HUANG X. Bergenin is the antiarrythmic principle of fluggea virosa[J]. Planta Medica, 2002, 68(4): 372.

[59]国家药典委员会. 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第81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75.

[60]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外科妇科分册)[S]. 北京: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2: 141.

[6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20册)[S].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1998: 353-354.

[62]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内科脾胃分册)[S]. 北京: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2: 643, 659.

[63]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年鉴 2006年[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 530.

[64]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湖南省中药材标准[M]. 2009年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10: 337.

[65]贵州省卫生厅. 贵州省中药材质量标准 1988[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80.

[66]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 2010年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120.

[67]王燕. 岩陀指纹图谱及质量标准研究[D]. 贵阳:贵阳医学院, 2011.

[68]马春云, 沈嘉华. 彝族药材岩陀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别[J]. 中国药业, 2012, 21(14): 99-100.

[69]彭朝霞, 杨朝莲, 熊然英,等. 贵州六盘水地产岩陀的质量研究[J]. 海峡药学, 2014, 26(11): 79-81.

[70]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药志(第2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422-425.

[71]王俊平, 李百华. 鬼灯檠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测定[J]. 中成药, 1991, 13(2): 31-33.

[72]董留民. 鬼灯檠中岩白菜素的薄层扫描测定[J]. 河南科学, 1998, 16(3): 306-308.

[73]郭珍. 紫外光谱法测定鬼灯檠中岩白菜素的含量[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6(4): 71-73.

[74]胡德益, 吴胜丹.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复方虎耳草片中岩白菜素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J]. 湖南中医药导报, 1995, 5(7): 36.

[75]张文珠, 师彦平, 刘霞,等. 中药岩白菜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析[J]. 分析科学学报, 2003, 19(6): 525.

[76]任静, 李多伟, 陈俐宏,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鬼灯檠中岩白菜素的含量[J]. 理化检测, 2005(41): 329-330.

[77]彭朝霞, 杨朝莲, 熊然英,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岩陀中岩白菜素的含量[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 33(4): 419-421.

[78]金杨, 王燕.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岩陀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J]. 大理学院学报, 2013, 12(9): 21-24.

[79]周玉新.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8.

[80]张萍, 罗敏, 胡克特,等. 西南鬼灯檠UPLC-ECD指纹图谱建立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J]. 中南药学, 2021, 19(1): 62-66.

[81]王燕, 鲍家科, 金杨,等. 羽叶鬼灯檠和西南鬼灯檠HPLC指紋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与比较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47(2): 98-101.

(收稿日期:2021-11-02 编辑:黄丽君)

猜你喜欢

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玛咖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