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消化道症状35例临床观察

2022-05-30万娜娜宋艳艳龙年宝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耳穴压豆中西医结合肝硬化

万娜娜 宋艳艳 龙年宝

【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消化道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耳穴压豆联合艾灸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腹围、体质量、24 h尿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嗳气、早饱、腹胀、恶心、呕吐、纳差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围、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24 h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与对照组(80.56%)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症状,同时能够降低患者腹围及体质量,促进患者机体水分的排出,提高肝硬化消化道癥状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 耳穴压豆;中西医结合;肝硬化;消化道症状

【中图分类号】R657.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2)12-0115-04

我国肝病患者基数大,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可出现肝组织的不可逆损伤,引起肝硬化[1]。肝硬化是多种肝脏疾病的进展阶段,肝硬化失代偿期以肝功能严重损伤、门静脉高压为主要特征,可并发肝腹水、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等,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反酸、腹胀等症状[2]。有研究[3]证实肝硬化后可造成肝内血管结构改建,肝内血管床对内环境改变所产生的收缩反应可引起肝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丛曲张,当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或食管遭受刺激时,可引发一系列症状。有研究[4]显示肝硬化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其机制复杂,除与上消化道静脉曲张有关外,还与胃肠激素紊乱、肠动力障碍等有密切联系,由于尚未明确其具体机制,在治疗方面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西医在处理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症状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物、生长抑素等对症处理,综合疗效欠佳。中医学认为,肝硬化病机为湿浊邪毒阻滞中焦,脾胃损伤,木郁土壅,进而引起气滞血瘀、水停阻滞中焦。中医在处理肝硬化患者消化道方面,除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外,还可使用灌肠、针灸、中医特色防治等方法,被多项研究证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消化道症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1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年龄32~68岁,平均(51.8±4.6)岁;男女比例20∶16;病因:酒精性肝硬化11例,肝炎后肝硬化25例;肝硬化病程1~13年,平均(7.8±1.2)年。观察组年龄33~70岁,平均(52.5±4.3)岁;男女比例18∶17;病因:酒精性肝硬化9例,肝炎后肝硬化26例;肝硬化病程1~13年,平均(7.6±1.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5]西医疾病部分关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患者存在轻度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白蛋白数量降低,胆红素水平高于35 μm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合并门静脉高压。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处于失代偿期;④存在消化不良和腹水等临床症状。排除标准:①合并胃动力障碍性疾病、消化道肿瘤者;②合并精神疾患、免疫缺陷、内分泌疾病者;③合并消化道大出血、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肝损伤综合征、肝性脑病者;④施灸部位或耳部皮肤感染、破溃者;⑤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⑥严重过敏体质者。

1.4 方法 对照组:饭前口服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213),10 mg/次,3次/d;口服螺内酯片(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932),20~60 mg/次,2次/d;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4片/次,3次/d。连续服用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联合艾灸治疗。①耳穴压豆:于耳部选取穴位,分别为交感、大肠、三焦、脾、胃、肝。首先对耳廓皮肤进行消毒,采用探穴针确定穴位,于上述穴位贴上王不留行籽,每次贴单侧耳穴,轻轻按压4次,患者感受酸胀感为最佳力度,双耳交替,隔日换药。为避免损伤耳部皮肤,应注意按压力度适中;每日检查胶布是否存在潮湿污染或脱落;若出现过敏,应停止治疗,给予处理。②艾灸:选取脾俞、足三里、关元、神厥,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法对穴位进行施灸,以患者能耐受的热感为度,每个穴位施灸5~8 min,1次/d。为避免烫伤皮肤,应掌握患者皮肤温度,若出现不耐热者,应立即停止施灸。连续治疗2周。

1.5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消化道症状评分[6],包括嗳气、早饱、腹胀、恶心、呕吐、纳差,评分标准: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②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腹围、体质量、24h尿量变化。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腹围、体质量、24h尿量变化的比较。④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1.6 疗效标准 参照《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6]进行疗效评价,痊愈、显效、有效、无效,B超检查显示腹水改善情况分别为完全消失、减少≥50%、减少<50%、无减少或加重;消化道症状评分减少程度分别为≥95%、≥70%且<95%、≥30%且<70%、<3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嗳气、早饱、腹胀、恶心、呕吐、纳差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腹围、体质量、24 h尿量变化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腹围、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24 h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与对照组(80.56%)比较显著升高(P<0.05),见表3。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7-8]。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等改变,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9]。由于我国多数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导致肝硬化容易发展进入失代偿期,此时对患者出现腹痛、腹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有研究[10]证实,肝腹水是引起患者消化道症状的主要原因,多数肝硬化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消化道症状并可继发营养不良。西医在处理肝硬化消化道症状方面通常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物、菌群调节剂、利尿剂等进行治疗,如乳杆菌双歧杆菌等能够调整患者肠道菌群,缓解患者的内毒素症,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改善;吗丁啉等促胃肠道动力药物可促进胃肠道平滑肌收缩,改善患者消化道症状;螺内酯等利尿药可降低患者腹水量,改善患者多种临床症状[11-13]。

中医学认为肝硬化属中医“鼓胀”范畴, 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 目前肝硬化辨证分型虽无统一标准,但多项研究[14-16]证实,中医采用的如中药内服、针灸等方法具有较好治疗效果。耳豆压穴是中医外治的经典手法之一,对耳部穴位进行刺激,调整人体气机,达到沟通表里、促进气血通畅的作用。有研究[17]证实耳豆压穴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能产生积累效应且作用缓和,具有多环节及多靶点的调节作用。灸法是中医外治常用方法之一,艾柱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穴位经络作用于病灶部位,具有扶正祛邪、温运气血之功效[18]。本研究中对患者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及脾俞穴进行热灸,其中关元穴为元阴元阳交会之处,能温肾培元,健脾利湿;神阙穴为联系五脏六腑之穴位,是肾经与任脉交会之处,是经络的总枢纽,可调理冲任元阳,温阳救逆,利水固脱;足三里升降气机,通经活络,扶正培元,健脾和胃;脾俞穴化浊和胃。热灸上述诸穴,发挥运脾和中,化湿利水,健脾益肾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消化道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腹围、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24 h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提示耳豆壓穴联合艾灸可提高肝硬化消化道症状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降低患者腹围及体质量,同时促进患者机体水分的排出。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症状,同时能够降低患者腹围及体质量,促进患者机体水分的排出,提高肝硬化消化道症状患者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学组.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2020年,上海)[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0,28(12):999-1007.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及门静脉高压外科学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2019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9,18(12):1087-1093.

[3]丁凌,秦蓉,赵红川.不同取材方法对肝细胞性肝癌微血管侵犯检出率的影响及其临床病理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21,29(1):69-73.

[4]姚慧静.血清内皮素-1和血管紧张素Ⅱ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机制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4-26.

[6]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9):1621-1626.

[7]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9,18(4):297-302.

[8]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学组,MEDICAL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干细胞移植规范化治疗肝硬化失代偿的专家共识(2021)[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540-1544.

[9]王晴晴,彭宇辉,唐艳芳.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J]. 肝脏,2021,26(3):291-295.

[10]马陈斌. 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27):72-74.

[11]单宝珍,李胜保,徐柳.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腹泻患者的疗效及其机理探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2):96-98.

[12]吴诗聪.多潘立酮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0):86-87.

[13]韩磊,叶丹,李海渝,等.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塑的影响及机制[J]. 山东医药,2017,57(48):89-91.

[14]黄鸿娜,张文富,苏晓文,等.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中医治疗进展[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3(2):55-58.

[15]张春艳.肝硬化腹水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分析[D]. 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16]戎锦锦.经方辨治肝硬化腹水医案举隅[J]. 浙江中医杂志,2018,53(12):913.

[17]赵莉,马倩,张玉玲.隔药灸联合耳穴压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4):420-422,426.

[18]胡萍,张恩欣,李莉娟,等.中药自拟方敷脐配合艾灸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8):1733-1735.

(收稿日期:2021-11-02 编辑:徐 雯)

猜你喜欢

耳穴压豆中西医结合肝硬化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耳穴压豆治疗产后宫缩痛169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