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将儿童故事引入高职学前专业美术课教学的关键要点
2022-05-30方园
[ 摘要 ]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职业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前沿阵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学前专业是培养一线幼儿教师的重要途径,美术是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在教學中引入儿童故事,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美术素养以及教学能力,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较大帮助。
[ 关键词 ]高职教育;学前专业;美术课;儿童故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6.053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社会对幼儿教育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带动了高职教育学前专业的发展。美术课作为学前专业的基础性课程,通过系统性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美术素养、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对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岗位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儿童故事富有童趣,更加贴近幼儿的身心特点,将其引入到美术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而在未来从业中拉近和幼儿的心灵距离,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1 儿童故事的特点
1.1 趣味性
趣味性是儿童故事最为鲜明的特点,故事在内容方面更加富有童真童趣,符合3到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无论在故事情节、图画展示以及语言运用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2 图画性
幼儿掌握的汉字不多,在阅读故事中主要通过图画了解大概内容,因此,儿童故事中都涉及大量的图画,图画性也是儿童故事最为重要的特点。尤其对于一些颜色鲜艳、童趣较强的图画,更是受到儿童的欢迎与喜爱。
1.3 生活性
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主要通过观察、体验和阅读了解生活和观察生活。儿童故事是幼儿了解生活的重要途径,故事内容也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很多故事内容都展示了生活细节,以叙事为主,通过阅读幼儿能够更好地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较大帮助。
2 在学前专业美术课中引入儿童故事的价值
2.1 培养学生想象力
儿童故事具有插图多、文字少的特点,插图是美术教学资源,而在美术课中引入儿童故事插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将插图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插图尝试理解故事,并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用画笔画下来,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文学与美术的互通融合,还可以促使学生利用想象力更好地诠释文学作品,实现学科互助互动。
2.2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部分高职学生在进入学前专业之前,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甚至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美术领域,对美术课存在抵触心理,参与意识不强。儿童故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将其引入到美术课中,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在阅读、模仿和绘画儿童故事中,还可以促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表达”[1]。
2.3 有助于学科改革
学前专业是培养幼儿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美术课作为基础学科也面临着教学改革和创新。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中,学生主要通过模仿锻炼自身的绘画技能,这种教学方法较为固化,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但是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难以起到显著作用。引入儿童故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作空间和自主学习空间,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切实发挥美术课的育人价值,也有助于推动学科改革进程。
2.4 强化学生情感表达
绘画是一项具有情感的艺术,画家将个人情感融入到绘画作品中,以作品为载体将情感传递给受众。学前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主要从事一线幼儿教育工作,想要更好地教育幼儿、照顾幼儿,需要与幼儿拉近情感,在情感表达方面,幼儿教育与绘画艺术具有共同性。在美术课中引入儿童故事,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表达,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绘画作品中,进而在未来更好地和幼儿相处、教育幼儿。
3 在高职学前专业美术课中引入儿童故事的关键要点
3.1 合理选择儿童故事
教师在引入儿童故事时,需要结合教学需求和专业特点合理选择儿童故事,进而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在选择儿童故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浅显易懂。学前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主要从事一线幼儿教师岗位,其面对的群体为3到6岁的幼儿,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理解能力不足,对事物的感知为感官认知,主要通过视觉、触觉和嗅觉掌握事物特点。针对幼儿特点,教师要选择适合3到6岁幼儿阅读的儿童故事,故事中要涉及大量的插图,甚至不需要任何文字,通过插图展示故事内容;第二,富有趣味性。趣味性是儿童故事最为显著的特点,每年市面上都会涌现大量的儿童作品,教师要挑选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儿童文学,学生通过阅读还能够对职业形成理性认知,有助于其未来发展;第三,色彩艳丽。儿童都喜欢色彩艳丽的事物,在阅读书籍时对插图艳丽的故事更加喜爱,教师在选择儿童故事时也要把握儿童群体的这一特点,为学生选择插图色彩艳丽、内容新颖的故事[2]。
3.2 重点场景解析讨论
学前专业美术课要更加贴近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在引入儿童故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点场景进行讨论分析,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对场景形成个性化认知,便于学生将场景变为绘画作品,按照个人对场景的理解完成场景重塑。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将时间交给学生,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从自己的个性化角度进行场景描述,利用想象力补充画面。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够打开个人思路,也为后续的绘画创作带来灵感。例如,在《皮特猫赛车》这一绘本故事中,有一个场景:皮特猫骑着自行车用力追赶,而蛤蟆开着跑车遥遥领先。教师可将这一场景单独拿出来,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说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一名学生指出,科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跑车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便捷;另一名学生指出,就算落后也要永不言败,努力地追赶竞争对手;还有学生指出,皮特猫具备成功者努力、奋进的精神,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不同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赋予了这一场景不同的内涵,同样是一棵树,在不同人的眼中姿态万千,而无论哪一种姿态,都是富有个性的[3]。
3.3 讲解画面安排组织
在完成重点场景解析后,学生需要利用自身的美术知识对讲解的画面进行美术安排和组织,进而通过绘画作品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由于很多高职学生在进入学前专业之前没有接触过美术领域,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缺乏,因此,教师要注重从美术角度对画面安排组织进行讲解。当前在绘画表达中学生最为常见的错误为:多个内容表达、多个细节强调,儿童故事场景中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想通过画面展示,而在完成绘画作品后,画面主题不明显、内容杂乱,难以让人抓住重点。因此,教师要注重传授给学生画面的组织技巧,突出绘画作品的重点。
例如,儿童故事《认识一个新朋友》中的一个场景:格斯穿着花花的衬衫、绿色的短裤在海边冲浪,他黑黑的墨镜看起来好酷,好多游客都在看他,他们和我一样,都想成为格斯的朋友。在这一场景中,构图的重点应该为格斯,将格斯的装扮作为绘画核心,突出其画面的主体地位,不仅能够促使绘画作品更加清晰、主题鲜明,还能够更好地展示故事中的场景[4]。
3.4 绘画语言重新演绎
学生在完成绘画作品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通过绘画的语言对原本的儿童故事进行重新演绎。首先,教师可邀请学生拿着自己的绘画作品走上台前,然后按照作品内容进行儿童故事讲解。在学生的精心设计和大胆创新下,经过重新组织的绘画作品在故事情节方面必将与原作品存在差异,而通过学生的讲解,能够让其他学生看到这种差异;其次,在绘画作品创作中,学生融入了自己的体会和心得,并且在讲述中可以形成成就感和自信感,也有助于学生未来更好地开展美术创作,对于学生毕业的发展也具有较大的帮助;最后,台前学生在讲述自己的美术作品时,其他同学也要认真倾听,借鉴他人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技巧,对自己也是一种启发和帮助[5]。
4 在高职学前专业美术课引入儿童故事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4.1 注重绘画基础锻炼
大部分高职学生在进入学前专业学习之前,都不具备绘画技巧,美术学科的育人目标是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进入岗位工作,传授给幼儿基本的绘画技巧。因此,在专业美术课中引入儿童故事时,教师要注重锻炼学生的绘画基础,儿童故事要为学生绘画能力的发展提供服务,不能本末倒置,过于注重儿童故事的应用而忽视绘画基础锻炼,导致学生绘画技巧不能获得提升,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十分不利[6]。
4.2 贴近幼儿身心发展
学前专业是培养一线幼儿教师的前沿阵地,基于幼儿身心成长的特点,引入儿童故事也要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通过儿童故事帮助学生掌握幼儿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在选择儿童故事时,要秉承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原则,促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幼儿教育经验,夯实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7]。
4.3 注重绘画童真表达
幼儿的思维模式与成人有一定的区别,在引入儿童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以幼儿的思维模式进行绘画作品的童真表达。例如,在幼儿的思维观念中,经常将具体的事物以抽象的方法表达,将草地比作星空,将苹果比作太阳,这种充满想象力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幼儿的想象力。因此,学生在利用绘画作品表达儿童故事时,也要注重童真表达。通过童真表达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进入岗位后更好地与幼儿沟通交流,获得幼儿的依赖和喜爱[8]。
4.4 创新故事引入方式
儿童故事属于儿童文学的一种,其更加贴近儿童的身心特点,教师在引入儿童故事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固化思维,不拘一格地创新引入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在引入儿童故事时采用剧本创作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连环画的方式对故事内容进行创新和重新构建,赋予故事以不同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解读故事。剧本创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将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分组,通过小组的方式共同进行连环画创作,在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交流下,还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具有较大帮助[9]。
4.5 尊重学生的个性想法
当代高职学生成长于信息环境下,在网络文化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高职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在引入儿童故事时,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故事进行讲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想法,并且给予学生肯定,促使学生在训练中获得美术素养和学科自信。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应用“赏识教育”,对于学生富有个性的想法给予表扬,在班级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10]。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也要迎合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进而满足现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儿童故事属于儿童文学的一种,其充满想象力和创新力,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在学前专业美术教学中引入儿童故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对推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俞薇绮. “变废为美”综合材料装饰画 ——学前专业美术教学研究[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z1):180-182.
[2]刘桂宏.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学前儿童美术课程为例[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25(3):56-59.
[3]张广付,王莉莉. “五层递进”教学模式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美术》课程中的运用[J]. 散文百家,2021(6):93-94.
[4]刘金山.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美术课程中的应用 ——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18(3):48-52.
[5]李丹碧林,周军夫,王海超.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1(4):13-17.
[6]鹿華颖.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高职学前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以儿童绘本剧的创编与制作课程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20(43):36-37.
[7]唐倩. 多媒体环境下儿童创意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探索[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159.
[8]邹尚辉. 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导向探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33.
[9]董鹏志.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以扎兰屯职业学院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19(15):198-199.
[10]黄婉圣,陈金菊.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职业教育,2017,16(4):69-72.
[ 作者简介 ]方园,女,安徽宣城人,宣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艺术设计,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