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升学生素养的“四动”教学

2022-05-30田青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情境创设

田青

摘  要:如何帮助学生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呢?需在大观念的统领之下,力求让学生在课堂的情境创设中有触动、在问题引领中有拨动、在任务驱动中有行动、在评价升华中有感动,初步建构起小学美术课堂“导—学—练—评”的教学模型。

关键词:四动教学;情境创设;问题引领;任务驱动;评价升华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如何上好一堂课是教师不断探索的永恒主题。美术课是一门人文学科,带有浓重的感性色彩,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涵养学生的品格,对于上好美术课至关重要。

一、导——在情境创设中有触动

(一)情境创设生活化

情境创设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如鲁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凡的美》,教师通过一个苹果的故事,讲述平凡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关爱。故事就像魔镜一般,调动了他们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由此照见自己的生活,那些爱与被爱的瞬间,会立刻涌现眼前,对笔下那些平凡之物就能更加细致入微地刻画,使其闪耀出不平凡的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

(二)情境体验问题化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内含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就是基本问题,指向教学目标。湘美版五年级上册《青花瓷》一课中教师就提出问题:为什么“鬼谷子下山”这个瓶子能卖出天价?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探究式的学习,去了解青花瓷的历史、青花瓷的器型。他们的脑袋里会不断猜想正确答案,在情境中展开体验,在体验中形成认知。

(三)情境生发形象化

我们创设的情景首先应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美术课中不妨用实物来创设情景,猜想学生将手伸进一个神秘的袋子里,触摸到或硬或软的物体,就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快乐的节日》中,老师把月饼、粽子、汤圆、水饺端到学生眼前,孩子们立刻就像过节一样欢腾起来,节日的场面不言而喻。

把知识还原到情境中,会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原始形式,增强感受力、理解力、创造力。

二、学——在问题引领中有拨动

问题的提出要恰到好处,起到引领、点拨的作用。美术课堂中往往会通过视频、图片向学生传达信息,教师预设的问题一定要在视频和图片之前提出来,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促进图像识读能力发展。以湘美版四年级下册《银饰之美》一课为例,想让学生了解发簪的演变历史,老师的问题就是:“你知道人们曾经用什么制作发簪?一起来了解发簪的前世与今生吧!”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必定会注意发簪的材质,这样就可以通过发簪来了解人类制造水平提升和科技进步的历程。看完视频,教师提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出几种不同的材质后,老师请学生看课本自学,在自学之前再问:“通过看书,哪些已经明白,哪些还不太明白?通过看书,哪些可以自己解决,哪些还解决不了?解决不了的咱们一起来研究。”在学生看书完成后,接着提问:“通过看书,你又知道了什么?”学生说出制作材料、制作步骤,教师继续追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如果让你来做,你认为还有哪些困难?”问题层层深入,简洁明了,让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都能达到高认知的水平,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好的问题需要教师花费精力巧妙设计,反复思考、实践,启发学生自主动脑、动口、动手,从而达到提升学科素养的目的。

三、练——在任务驱动中有行动

美术核心素养都要通过“练”来开启,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能让学生快速、积极地行动起来。每个任务都是教学目标转化而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研究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清晰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任务驱动的载体是任务单,一份好的学习任务单是以学生“学”的视角来设计问题的,能很好地把教师“教”的思路转化为学生“学”的思路,任务单可大致分为两种:专项式和综合式。

(一)专项式任务单

所谓的专项式任务单,就是每个组只研究一个方向的问题,组与组之间研究不同的方向,让学生分小组分任务,有的放矢进行分头学习,最后综合反馈,总任务就能迎刃而解。如鲁教版二年级上册《对折剪纸》,为了让学生分辨对称形、了解制作步骤、突破画形难点,分别设计了三个任务单。任务单一是找出对称形(指向图像识读),任务单二是制作步骤排序(指向美术表现),任务单三是选出正确的画法(指向审美判断)。

(二)综合式任务单

综合式任务单是将相同方向的问题分类研究,每个小组分别研究其中一种,每种涵盖的内容是综合性、多元化的。如魯教版三年级下册《快乐的节日》,为了让学生对不同节日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展示出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图片(指向图像识读),请学生通过判断选出节日习俗和元素(指向审美判断)。

不管哪种形式的任务单,都要遵守一个原则:符合学生年龄认知水平,易于操作。所以,小学美术课任务单中的问题一般设计成“选一选”“连一连”“填一填”,便于学生得出结论,积累认知体验,形成关键能力,习得学科素养。

四、评——在评价升华中有感动

评价的目的是改进学习、促进发展,评价本身就是学习的组成部分,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将其分为两类: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生成进行的评价。例如对学生的设想和创意做出的评价,大多是教师语言的呈现形式,它虽然无形却对学生起着直接作用。往往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一个到位的评价手势能给学生增添探索的勇气。如“能想出如此独特方法真是了不起!”向学生竖起大拇指。学生内心有了被赞赏的感动,才能有动力反思自己,改进自己。

类似的评价语言是面向学生个体,面向小组学习就不妨使用一些激励措施的评价方法。在课堂上最简易实用的评价方法是小组评价表,根据小组表现用磁扣爬格子,或者奖励“笑脸”“赞”“星星”等贴画,纪律好、合作好的都要奖励,以此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坚持正确的做事方法,形成必备品格,提升学科素养。

(二)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在课堂作业完成后的总结评价。往往使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教师可以灵活使用三级评价标准,让学生在作业之前就明确知悉,如鲁教版三年级下册《会“演戏”的玩具》的评价标准是:A级造型独特,情节感人,得三个“赞”;B级造型有趣,情节新颖,得两个“赞”;C级特征突出,台词流利,得一个“赞”。请每小组出两名同学当评委给黑板上的作业“点赞”,再请得“赞”最多的同学发表“获奖感言”,请得“赞”不多的同学说说改进办法,能“转识成智”是何其的可贵。这样不仅能升华知识,还能丰盈儿童的精神世界,也就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五、结语

触动于情境,拨动于问题,行动于任务,感动于评价。美术课的“四动”教学,是模型建构过程,更是学习的过程,对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希望“四动”教学模型,科学架构美术课堂教学,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成为教师的有力助手。

参考文献:

[1]余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苏鸿. 高效课堂[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杰姬·阿克里·沃尔什,贝丝·丹克特·萨特斯. 优质提问教学法[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罗  欣)

猜你喜欢

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情境创设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例谈问题创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让问题引领初中数学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