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022-05-30杨志雄
杨志雄
摘 要:在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信息技术学科不仅仅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学的目的和方向。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以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作为研究课题,在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核心素养概述介绍的基础上,明确当前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思考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计算思维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核心素养概述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后,能够把这些知识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去,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
核心素养是指在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过程中,应当使学生具备的一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与品格,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指标,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信息意识,其主要是要提升学生对于信息、对于互联网等的敏感度水平,使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信息的时候,自己有一套评价判断的标准,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泛滥的社会发展下,学生更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认知,选择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其次是计算思维,这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和思维模式。计算思维的出现在计算机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的,在计算机科学不断发展下,人们通过运用计算机,能够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借助计算机技术,人类的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计算思维大大改变了我们原有的思维方式,能够使我们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创新,能够利用科学手段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再次是数字化的学习与创新,其根本上是要求提升资源管理的水平,能够处理数字化资源,分析数字化资源,利用数字化资源,具备数字化资源掌控的思维方法和技能。最后是信息社会责任,该核心素养的提出基于国家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标准,学生不仅要掌握技能,还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道德。
二、当前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学科不受重视
信息技术学科在小学教学中的开展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小学阶段教学中,并未把信息技术作为升学考试的一项必考科目,换言之,在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处于副科地位,在课程安排上明显较少,甚至在这种情况下,也经常出现语数外等主科挤占信息技术教学课时的问题。从学校方面、教师角度来讲,对于信息技术学科都没有足够的重视。从小学生角度来讲,信息技术要讲解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这显然不是小学生的兴趣范围,对此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课程结构稍显老旧
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编撰明显跟不上信息技术知识更新的步伐,导致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结构内容滞后。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局限于理论,这就造成了小学生无法及时通过实践操作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掌握,而理论知识“保鲜期”又短,造成了不佳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更谈不上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学校设备亟须更新迭代
小学阶段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在我国一些小学中,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学校内可供使用的计算机设备仍然是以前老式的计算机,其运行速度慢,系统低级,硬件设施跟不上,很多操作无法完成,对于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制约。在没有足够教育经费的条件下,造成的一个局面就是小学教育中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无力改善计算机设备,只能开设更多的理論知识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无从谈起。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一)基于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1. 重视信息技术学科,为提升应用能力打基础
针对当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这是解决核心素养培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于此,要求学校和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合理安排学校课程规划,加强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枯燥的问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知识内容有趣化,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要强化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工作,进行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从思想认识层面为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加快课程结构调整,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
针对教材更新滞后于信息知识更新的问题,学校方面要加快课程结构调整。要将教育工作的眼光打开,提升自身对教材组织能力和规划能力。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教学大纲基础框架为基础,补充进新的知识与素材。使得小学信息技术知识讲授与社会发展需求同步而行。要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想尽办法将信息技术教学落实到实践操作当中去,保障应用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3. 着力改善硬件设备,寻求上级及社会帮助
对于硬件条件差的问题,学校方面要广开渠道。一方面,寻求上级部门帮助,通过教育拨款、补助等获取资金购置计算机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社会上的帮助。在第三次分配的过程中,社会公益基金、捐款等有很大的调节力度,学校方面可以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改善自身的教学条件。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上述三个措施是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角度出发,从整体上进行的改善举措,是核心素养导向下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下面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从学科思维着手,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意识教育,其重视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首先,需要从信息的认识层面出发,全方位、多角度的对信息进行解读,不断优化教材中的内容,不仅是学生学习到知识内容,教师还要从多角度引导学生的意识,不能被固有思维所局限。例如在教授“收发邮件提效率”一课的时候,教材主旨是通过邮件方式提升信息交流速度缩短沟通时间,简便沟通方式。但是这是相比传统纸质书信而言的,在QQ、微信等即时通信手段发展下,邮件方式显然也逐渐归为传统通信手段。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在教授邮件知识内容外,引导学生提出更快捷的通信方式。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指标。当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是信息技术,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分门别类,经过审慎思考后采用信息技术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其次,教师要注重给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根据问题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方法来解决。
四、结语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对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培养,要在思想准备和硬件条件的基础上严格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从“课堂教学问题”及“四个方面”着手,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真正培养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许洋洋. 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2020(34):122.
[2]李新. 国际大规模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工具的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