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势衔接·拾阶而上:为学生搭建成长的阶梯

2022-05-30孙冬槐胡爽

中小学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孙冬槐 胡爽

摘要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利用九年一贯制办学优势,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发展规律,为学生设计体现成长连续性和进阶性的学习内容,搭建了“向上向善”的成长阶梯。一是打破学段界限,统整性设计学习内容,助力学生适应学习生活;二是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实施阶梯式心理成长课程,支持学生阶梯式成长;三是通过一体化建设大科学主题课程、以项目化学习推进课程实施,为学生搭建促进思维成长的阶梯。

关键词 学段衔接;心理成长课程;大科学主题课程;项目化学习;九年一贯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6-0059-03

近年来,“学段衔接”问题备受关注,最近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对加强学段衔接提出了新要求。那么如何使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加畅通地拾级而上,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坚持“无限相信人的潜能”的办学理念和“向上向善”的育人目标,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以贯通九年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实施为抓手,从学习生活、心理成长、思维发展三方面着力,设计体现成长连续性和进阶性的学习内容,引导教师顺势而教,为学生搭建了向上向善、健康成长的阶梯。

一、注重衔接,为学生搭建适应学习生活的阶梯

学校充分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优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幼小衔接、中小衔接的研究,探索通过打破学段界限,统整性设计学习内容,为不同学段学生提升学习适应力搭建“拾阶而上”的阶梯。

1. 以内容统整缩小学段跨度

其一,幼小衔接,重在适应。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尽快融入学校生活,我们将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合理安排一年级的课程内容,设计了包括身心适应类、生活适应类、社会适应类、学习适应类的幼小衔接课程(见图1),通过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例如:一年级学生可以通过身心适应类课程中的“我的学校”项目课程适应新环境,通过每周固定的手风琴、街舞、足球、篮球、围棋等丰富的艺体体验课程培养兴趣;可以在生活适应类课程中形成自理能力、适应学校规则;可以通过社会适应类课程中的“情绪管理课程”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可以通过学习适应类课程中的“益智游戏课程”以及常规眼脑机能训练、注意力训练等学习力课程,在动手动脑中适应学习节奏。

其二,中小衔接,关注统整。九年一贯制学校为小学和初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教研了解不同学段的教材教法以及学生学习的难點和薄弱点,通过对比中小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目标要求,采取统整性策略,重新梳理教材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实现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衔接。我们鼓励小学教师以对九年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为基础,再吸纳中学教师的教学建议,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逐步渗透初中学科知识,同时在各科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角度等方面对接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要求。这样就使知识体系中的学习难度趋于均衡分布,缩小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跨度,同时以学习内容的有效关联实现中小学学生的素养衔接。

2. 以资源统整拓展学习宽度

我们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独有的教育资源优势,首先对学校的硬件资源和空间资源进行有效统整,如专用教室面向全体师生,方便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中学的实验器材摆放在共同区域或分发到小学的教室中,让学生提前认知感受甚至动手操作。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通过学习资源的统整来打破课内课外界限,拓宽学生的学习边界,促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例,为了让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落地,我们基于课程目标,分学段设定素养培养目标,然后以整本书阅读课为载体,根据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水平,选取不同的书目,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一二年级基于“语言的运用与积累”核心目标,选择阅读经典中文绘本、古今经典诗歌等;三四年级基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核心目标,将中外寓言故事、中外神话故事、现代诗歌作品、中学必背古诗文等引入课堂;五六年级基于“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核心目标,主要开展中小衔接文史类课程的整本书阅读。

二、顺应规律,为学生搭建支持心理发展的阶梯

为了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助力学生的阶梯式成长,我们组织具有专业学科背景和一定研究基础的教师团队基于脑科学、发展心理学及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在认真研究6~15岁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九个学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起始学段(1~4年级)、巩固学段(5~7年级)、提升学段(8~9年级),同时制定了三个学段的学生发展目标:“爱玩会玩、友善有爱、自主自信”。在此基础上,我们系统设计了阶梯式心理成长课程,并且通过展示性评价活动的开展、开放式环境的营造,助力学生获得心理支持,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1. 阶梯式设计心理课程

针对起始学段(1~4年级)学生,我们基于“爱玩会玩”的培养目标,以游戏化和参与性为基本策略,构建了包括注意力训练、记忆力提升、思考力训练等内容的心理衔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无意注意为主向有意注意为主过渡,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从具体想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针对巩固学段(5~7年级)学生,我们基于“友善有爱”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包括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活动周设计、心理剧编排与展演等内容的心理成长课程,重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理性看待失败,正确归因,从而发现自己成长的突破口。

针对提升阶段(8~9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心理成长课程活动包括音乐冥想放松训练、曼陀罗绘画、沙盘游戏等,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

2. 差异化实施展示性评价

学校通过实施展示性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被看见”的存在感,意在使孩子内心形成自我认同的积极评价方式,激发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九年时间里,我们设计了很多学习成果展示会,其中包括一年级入学一个月适应性学习成果展示会、四年级起始学段结业学习成果展示会、七年级巩固学段走班学习成果展示会、九年级“我们是这样学习的”毕业学习成果视频记录展示等,旨在通过展示让学生看见一个阶段自己的成长,用“仪式感”唤起学生对新的学习阶段的期待。在每个学期内,每个年级每个月都要开展一次主题年级会,如学习力成果展示主题、学科素养展示主题、爱国诗歌朗诵主题、科学家故事主题等,通过年级活动让更多学生有上台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更大范围看到同伴的闪光点,也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此外,为鼓励学生差异化发展、培养学生自信心,学校还特别设计了每周固定时间排入课表的班内“天才时光”展示时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自选项目进行班级、年级展示分享,并参与学校每学期的评选。

3. 开放空间支持沉浸式成长

友好的校园环境、温馨的办公环境、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都会对师生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让师生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配合阶梯式心理成长课程,学校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分别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一善”楼设有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为起始学段的学生提供中英绘本教室、绘画室、益智游戏教室、节气生活室、心理沙盘室、小肌肉群训练室、上善超市(银行)等课程空间,保证1~4年级心理衔接课程的专业化实施及成员的全面参与。“一上”楼设有少年创客活动中心,为巩固学段、提升学段的学生提供木工创客工坊、电子音乐室、比特实验室、VR教室、创趣园(科学项目学习室)等课程空间,重在关注5~9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开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沉浸式体验课程魅力。除专用教室外,两个教学楼的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均设有展板,普及生理发展、学习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在无意注意中接受潜在的心理支持。

三、统整设计,为学生搭建促进思维成長的阶梯

为顺应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连续性,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学校将九年的科学类课程进行一体化建设,建构了大科学主题课程。大科学主题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学生通过参与实验、项目体验、拓展知识等方式,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建立知识与生活的链接,由此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1. 在连续设计的“主题课程群”学习中提升思维品质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九年连续设计的“主题课程群”,并以项目化方式推进课程学习。学生围绕某一科学主题,经过“创设主题情境-趣味科学体验-跨学科协作学习-学习成果发布”的流程参与项目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年级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也逐级提升。起始学段(1~4年级)重在兴趣激发、观察体验;巩固学段(5~7年级)要求从生活实际情境出发设计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动手探究,能够形成初步的研究思维,能够科学地表达输出;提升学段(8~9年级)重在智能科技、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在跨学科协作学习中感受运用知识的乐趣,形成对未来学习方向及职业规划的初步意识。如一年级的实验挑战项目,二年级的养“牛”行动,三年级的乐器制作项目,四年级的智能家居项目、运用数学优化时间项目,五年级的蘑菇种植和杂志制作项目,六年级的传统木工项目,七年级的智能家居物理衔接项目,八年级的校园中物理现象项目,九年级的护唇膏制作项目、花朵调色项目等。

2. 在系统设计的探究实验中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的连续培养体现在实验探究中。我们提出,各个年级的科学类课程要以实验的思想进行课程设计。对于以具体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要设计丰富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直接操作的手工实验,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小道具,通过更多的直接经验获取知识,对实验结果的处理也以观察现象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要完成更具挑战性的探究任务,如问卷调查、数据的搜集等,在对结果的处理中,教师也会侧重引导学生学习数据分析方法。在高年级的课堂上,则要注重课前的科学实验演示和对科学原理的讲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演化改进过程,并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设想。

(编辑 谢建华)

注释:①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三三三阶梯课程建设”(课题编号:2017-JG17CB12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化学习,让“口语交际”焕发活力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初中美术项目化学习初探
以培养学生STEM素养为目标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STEM教育视野下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化活动设计与思考
数学“项目化学习”与“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