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质疑,以培养学生“四能”
2022-05-30尚兴有
尚兴有
[摘 要]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两能”变为了“四能”,增加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自然也受到关注。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出融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夯实质疑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四能”。
[关键词] 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历来对课堂提问十分重视,以提问启迪思维是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但仔细观察提问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情况下问题提出者多是教师,学生鲜有提问,这种单向的问答一直是数学课堂的主旋律。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两能”变为了“四能”,增加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自然也受到关注。那么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教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让学生敢疑、想疑、会疑、善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四能”呢?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出融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夯实质疑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四能”。
一、在观察中大胆猜测质疑,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有一个显著特征吸引着小学生的注意力,那就是“图文并茂”。情境图几乎无处不在,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单元都配有多幅情境图,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教师该如何引导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具体教学内容出发,深刻领悟情境图的意图,并以问题为抓手,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大胆猜测质疑,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案例1 认识钟表
师:请大家看黑板,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磁性黑板上张贴了一个用卡纸制作而成的大圆片,圆片外部杂乱地贴着一些数字)
生1:我发现了一个大圆圈和它的12个数字宝宝。
生2:我还有补充,这12个数字宝宝分别是1—12。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这个大圆圈是12个数字宝宝的家,它们现在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们能帮助它们回家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那就请你们两个人来帮助它们吧!(被邀请的两名学生商量后,按照钟表顺时针的方向依次摆上了1,2,3,…,12)
师:其他同学再来仔细看一看,你现在发现了什么?(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学生开始瞪大眼睛仔细观察)
生3:我看出来了,这是一个钟表。
生4:你说得不对,钟表还应该有指针。
师:对啊,12个数字宝宝回家了,但它们的爸爸妈妈还没回家呢!(说罢,教师取出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
师(拾级而上):这根粗又短的是时针爸爸,这根细又长的是分针妈妈,谁能来帮助时针爸爸和分钟妈妈回家呢?(学生跃跃欲试,很快就有一名学生将时针与分针贴在大圆片的中心)
师:非常好,这才是完整的钟表一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
师:大家看,这就是7时整。(教师扳动时针与分针,让时针指向数字7,分针指向数字12)
生5:老师,我有疑问!(教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回答)
生5:您为什么要扳动这两根针呢?
师(哈哈大笑):那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呢?
生5:我家里的钟表都是自动转动的,是不是我回家也可以去扳动它们呢?
师:生5说得对,其实钟表都是自己转动的,家里的钟表不能随意扳动哦!老师扳动它是因为今天老师疏忽没有准备一个钟表模型,下节课老师用模型带大家一起了解更多的知识,今天暂时就通过扳动钟表来了解数学知识……
观察是激活质疑的有效方法。案例1中的观察活动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的,所以自然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释放学生的观察潜能,让学生大胆猜测质疑。同时,这一系列质疑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在操作中释放质疑潜能,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动手实践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各种各样的想法和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为了释放学生的质疑潜能,教师可以设计操作式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和多种心理因素形成合力,使其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看法,并在进一步的合作探究中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案例2 数学广角“数与形”
探究活动1:用4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紙片摆出一个大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经过操作发现大正方形是由1+3=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即4=2×2=22。
探究活动2:用9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片摆出一个大正方形,你又能发现什么?
学生经过操作发现在原有2×2的基础上,再增加5个小正方形,即可列出算式1+3+5=9=3×3=32。
探究活动3:用16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片摆出一个大正方形,你又能发现什么?25张呢?
由于有了之前的操作经验,学生很快探得其中的规律,即1+3+5+7=16=4×4=42,1+3+5+7+9=25=5×5=52。
探究活动4:用100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片摆出一个大正方形,你又能发现什么?
……
此时学生的思维已经完全打开,学生很快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质疑:“是否有继续摆下去的意义,是否有规律可循”“边长是n的正方形,其面积是怎样的”“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其和对应什么”……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且思维活跃,在具身认知系列活动中自然提出问题,并对数学知识有了更为深层次的认知与理解。
三、在讨论中彰显质疑个性,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可以启发智慧,催生思想。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与智慧,才能创造精彩,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和讨论,鼓励学生彰显质疑个性,才能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3 圆的认识
师:取出你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对折多次(要求对折的图形完全重合)后展开,选择几条折痕用笔描一描,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样的折痕有无数条,且相交于一点。
生2:这些折痕的两个端点都在圆上,且都经过圆的中心。
生3:我赞同他们两个人的观点,这个交点叫圆心,这些折痕都是圆的直径,直径的一半是半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师:大家说得真不错!
生4:对于生3的观点我有些疑问。
师:请说一说。
生4:大家看,这是两个大小不等的圆片,按照生3的说法这个大圆的直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这个观点肯定是不正确的,需要加上限制条件“在同一个圆里”,这样才准确。
师:生4真是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好孩子……
这里,同样作为知识探究的课堂,教师没有盲目地将知识抛给学生,而是选择让学生一探究竟,在发问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观察、比较、辨析、探讨,在充分质疑中建构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在合作中聚焦质疑品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获得感悟和体验的有效活动,它遵循了学生质疑品质形成的规律,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为目的,给予学生一次又一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深度生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自然提升。
案例4 倒数
师:1的倒数是什么?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展开了火热的探讨,各抒己见)
师:看来我们组内的意见也无法统一,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组1内部的观点与看法。(组1的4名学生上台讨论)
生1:我认为1没有倒数。
生2:我不同意,我觉得1是有倒数的,只是它的倒数是它的本身。
生3:那什么叫倒数?(其他学生七嘴八舌地阐述倒数的概念)
生4:我觉得1虽然是一个数,但它与本身相乘等于1,也符合倒数的意义,所以我同意生2的观点。
……
师:生4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想必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都可以对1的倒数记忆深刻。
教学过程需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内需体验,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自我感悟和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案例4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营造质疑的氛围,让学生去讨论和争辩,从而在合作学习中经历倒数的形成过程,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富有生命活力。
總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师需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式,从具体学情和具体教学内容出发,通过融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质疑,让学生养成敢思善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