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临其境,让“思考”更有深度

2022-05-30葛晓利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实践体验深度教学思维发展

葛晓利

[摘  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挖掘其深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将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主要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实施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生活教育;实践体验;思维发展;深度教学

俗话说:“知识源于生活。”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许多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都背离了这个“点”,将教学与生活拆分开来,致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真实直观的体验,成了只会做题的书呆子。很显然,培养书呆子并不是我们的教育初衷,也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我们所要培养的应该是能对知识学以致用的真正人才,是可以利用知识来解决生活难题,提高生活质量的“高手”。因此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缔造教学情境,无疑是重中之重。然而有的教师因为缺乏经验技巧,在实际授课中采取的方法换汤不换药,学生依然缺乏生活的体验,导致教育失败。因此,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让思考更有深度,让学生的学习力真正提升,无疑是广大一线教师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

一、展示生活情境案例,启迪学生深度思考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是课堂,社会即是学校。”笔者对这番话的理解是:生活才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如果教学离开生活,不但会索然无味,而且无法让学生领悟知识的真谛。事实上,以往脱离生活的教学模式确实令学生望而生畏,有调查显示,最让小学生感到头痛的学科便是数学。由此,不难发现改革教学措施的必要性。在结合生活教育理念缔造数学课堂期间,教师首先可以将一些典型的生活案例引入课堂之中,以此加强课堂的代入感,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改变数学课枯燥乏味的局面,还能有效抓住学生的眼球。

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在综合练习时,笔者结合生活中购买门票的事创设了以下生活情境:

【案例情境】四年级一班的师生前往动物园观赏动物。学生有35人,老师有3人。动物园门票:成人票10元/人,儿童票5元/人。10人以上(包括10人)可以购买团体票,价格为6元/人。

因为小学生也经常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等场所游玩,所以他们对这样的问题完全不感到陌生。不过,他們与许多成年人一样,在初次探索的时候都被公园的促销活动所误导,认为购买团体票最划算。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其数学思维的真正发生,笔者给他们提供了以下暗示:

1. 一共有多少种购买门票的方法?

2. 哪种购票方法可以帮我们节省更多的钱?

3.节省下来的钱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三个暗示既考查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考查了他们的生活常识。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合作小组,由组内成员互动探究、共同讨论,以此提高探究的效率。而随着他们的深度挖掘、深度思考,他们最终发现购买团体票并不能帮助他们节省费用。另外,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人民币形成了深刻的认知,但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所以,笔者又围绕第三个问题对消费观展开讨论,以此间接实现德育的目的。

虽然这类生活案例情境的探究过程同样具备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受到真实性的影响,学生反而觉得探究过程充满了无尽的挑战和乐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部分学生失去耐心和兴趣。而且,随着学生成功解决问题,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而这份成就感会在无形中推动他们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让课堂学习更具深度。

二、构建实践体验空间,促进学生思维飞跃

隔岸观火远远不如身临其境来得真实,学习方面亦是如此。因此,在结合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期间,教师不妨合理构建实践体验情境,让学生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感受知识的原理。另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分数和成绩,更是为了增强他们学以致用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拓展他们的思维深度,让高效学习真正产生。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在学完这节课后,学生初步掌握了元、角、分的进率,并形成了一定的消费观念。期间,为了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并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开展了名为“文化小超市”的购物活动,以此加强学生的代入感。

【案例情境】首先,选择5名学生饰演服装店、文具店、食品店的老板,而售卖的物品则利用相关的学具、玩具或卡片来替代。5名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货品”摆放在桌子上,并利用小纸片标注价格。其次,给每一位扮演顾客的学生发放一定数额的钱币(钞票道具),要求他们亲自前往各个“店铺”购买自己需要的货品。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准备一个账本,将自己购买的货品和花费金额统统记录下来。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购物”心得。

在此次案例活动中,学生不但身临其境地体验了“购物”的乐趣,同时也了解到如何使用人民币购置自己所需要的物品。不过,在活动展开之后,教师也要及时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当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有限的现状,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活动。

拓展1:每一位学生初次参加活动所持有的道具钞票是有限的,一旦用完便无法在之后的活动中使用。所以,他们需要节约购物,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同时还要懂得如何增加手中的道具钞票。在这个经历中,我们会意识到赚钱的辛苦与不易,从而不再随意浪费,任意消费。

拓展2:要求扮演老板的学生思考如何增加自己的销售量,如何设计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以此进一步增强活动的代入感。

由此不难发现,“文化小超市”的活动并不是一次性的,它会随着学生接触的知识增多而变得更具多样性。例如上述“拓展二”,当学生学习“乘法”和“除法”的知识点后,还可以鼓励他们引入“打折促销”等概念,由此让学习更加趋向于生活化,让生活成为学生探索真理的助推器。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有趣的活动都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相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与表现,并及时提醒他们梳理知识重点,以免导致学生因为过度欢乐而忘记学习。

三、开发课后训练机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纯地依靠几节课的指导还远远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而课后训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拓展,是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所以,教师要合理开发课后训练机制,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与体验中提升。只有有效地发挥课后练习的积极效用,真正将练习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让课后练习真正成为学生掌握知识、训练能力的载体,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利用面积公式设计一份公园的平面图,这样不但锻炼了他们的学习力,更让他们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巩固。同理,在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可以鼓勵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剪纸艺术,并结合轴对称的概念亲自设计剪纸图案,由此丰富学生的课后体验。

不同的知识内容,其课后训练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有些课后训练活动可以更趋向专业化与科学化。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笔者给学生设计的任务是统计生活中的数据。

【案例情境】已知2019年,XX市的降雨量为……;2020年,XX市的降雨量为……利用统计图统计XX市在2019年每月降雨量的变化情况,统计2020年XX市降雨量最大的几个月的分布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不但要思考案例的要求,而且要对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功能、特点、缺点等进行对比,选择最合理的一种统计图。如此一来,教师不但间接帮助学生温故了以往的知识,而且提升了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随后,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收取学生设计的统计图,并通过评阅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以此帮助他们找寻提高自我学习力的切入口,为其之后的学习铺垫基础。

总而言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制造答题机器,更不是为了一点点分数,而是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并逐步了解这个由数字、符号等组成的数学王国。所以,教师要将生活融入课堂当中,缔造“生活教育”的情境,在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基础上优化他们的思维方式,让思考更具深度。不过,小学生数学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间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阻碍和问题,因此,教师要客观看待,用针对性的指导措施完善学生的短板,以此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的认知。

猜你喜欢

实践体验深度教学思维发展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情感引领 让孩子“心花路放”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浅谈习作课的预习准备活动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