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噪声,是信号?

2022-05-30华应龙

中国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牙膏研讨会噪声

华应龙

由于疫情,一年一次的“化错教育年度峰会”已经停办两届了。承蒙“名师优课”组委会信任,2022年5月14—15日,线上举办化错教育研讨会。我十分重视这次研讨会,尽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工作室发动,成员申请,遴选录像,确定课表,完善教学,审阅视频,学习课标,指导说课,录制视频。

确定课表后,我再一一审阅教学录像。有的老师提交的视频影像效果不佳,我通知其重新拍摄教学录像。由于疫情散点多发,不少学校进行线上教学,没法录制。我并不将就,忍痛割爱,临阵换将。熟悉我听课习惯的朋友知道,我喜欢把一节课的听课笔记就记在一张A4纸上。为这次研讨会,我的案头已有一摞听课记录。

我自己的那节课也是再三选择,最后决定提供崭新的研究课《卖牙膏的故事》。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物美价廉,销售火爆。可是,十年后,牙膏销量停滞不前了。公司想尽办法,增加推销员,提高广告费,仍然无济于事。

公司召开高层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中,一位年轻的经理站起来,对总裁说:“我手中有张纸,纸上有个建议,如果您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美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外还有红包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额外要求5万美元,太过分了!”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如果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分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总裁接过那张纸,看完以后,立马签了一张5万美元的支票。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把牙膏口径扩大1毫米。

第二年,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32%。

《卖牙膏的故事》一课是我2021年开发出来的。我借着这个故事,组织学生经历寻找与“变化的量”相关联的量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研究“变化的量”的设数法。课上,留足时空,让学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综合运用“正反比例” “圆柱体积”“数量关系”等一系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组织学生从公司老板、消费者、国家领导人的角度来评价这一创意。整节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用全面的、发展的、系统的、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进一步懂得化错养正。

毫无疑问,这是一节“格物致知”的数学课,这是一节立德树人的学科德育课,这是一节打破学科边界,从数学跨到语文、跨到道德与法治的综合与实践课。刚刚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也特别重视跨学科实践活动,时机和主题都十分契合。并且,这节课我只在自己的学校试讲了三次。我想,我可以用这节崭新的课回报参会老师的热情与期待。

“五一”假后,北京决定5日至11日进行线上教学。我计划12日学生线下复课了,就抓紧录制教学视频。于是,请刘鹏主任安排了录制班级,做好课前参与。哪知道疫情加重,10日接到上级通知,11日以后继续线上教学。

一声叹息,看来研讨会上只能播放2021年7月2日的试讲录像了。我对这节录像课中六(1)班学生的表现十分满意,真是超级棒,可以让全国的同行充分領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课堂文化!我把这节课的录像反复听了几遍,挺兴奋的,觉得课后可以就这节课和听课老师们好好分享。有些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是试讲,单机录制,是供自己听自己课用的,学生的表情看不太清楚。录课室的旁边正在上体育课,声浪时高时低,好在 “无伤大雅”。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十分期待!

14日9点,线上研讨会一开场,我蒙了。噪声,噪声怎么这么大?简直“不忍卒听”。“讨论区”内,老师们怨声一片:“声音不太清晰呢!”“听不清楚。”“好大的噪声。”“是我网络的问题吗?听不清楚!”“看不见屏幕上是什么。”“黑板上的字也看不清楚。”……

这噪声,是冲锋的信号,无论是对我而言、对会务组而言,还是对我工作室的成员而言,都是一种冲锋的信号:我以什么姿态迎接挑战?因为会议不可能停止。

我提供的视频没有这么大的噪声啊,怎么回事?当然,这话,我不能在“讨论区”说。我赶紧打电话给张主任。他告诉我昨天试听时也没有这么大噪声啊。我说,那有办法降噪吗?我们自己的技术人员解决不了,就请外面的高手。

课在继续,噪声也在继续。张主任在“讨论区”致歉:“各位老师:深表歉意!音视频上传到平台以后,声音被放大,造成了电流声加强。给大家造成的不便,恭请见谅!后面我们会将这个视频下架,降噪处理,处理好以后重新上架,9月1日之前都可以回看。”我紧跟一帖:“对不住新老朋友!确实噪声大了。因为疫情,北京一直进行线上教学,没法再录。见谅!我的公众号里有这节课的资料。”

有老师说话了:“用电脑看比较清晰。”“华老师的声音是清楚的。因为疫情,录制设备没那么专业,稍有些电流声,能体谅。”

噪声依然如故,有老师开始夸课了:“华老师的课堂轻松、自然,步步为营,引人入胜!”“学生都非常有想法,并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成处理得好妙啊,细心呵护孩子。”“华老师,您讲得太好啦,我一个学艺术的都学得非常明白了!”“太美了,数学之美,老师之美,学生之美。” ……我知道老师们是夸我的,但夸得也是有根有据的。“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化他人的错,养自己的正”,我课上的这两句话也被老师们在“讨论区”内多次引用。

好奇怪,后面我进行讲座时,噪声就没有了。两天共10节课,只有我的这节有噪声。

这噪声,会是什么信号呢?是谁偷偷加装了“三极管”,放大了噪声?

我知道一个有关噪声的故事,那是20世纪物理学界取得重大突破的故事。天文学家阿尔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一年多来一直以为:“我们的望远镜一定是坏了,那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静电。”在一次与普林斯顿大学核物理学家的谈话中,他们才意识到,这种噪声并不是设备故障造成的,而是宇宙大爆炸的余晖。两位充满智慧的杰出科学家就是这样,在偶然间发现了宇宙起源的证据。他俩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朋友,您知道吗?当时,我之所以会想到这个因噪声而得诺贝尔奖的故事,是希望我课中的噪声也是大自然带来的,与我、与会务组都无关。

这线上化错研讨会的噪声,对与会老师而言,会是一种什么信号呢?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心在哪儿,智慧就在哪儿。”“生活的10%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90%是你对这些事的反应。”这些话,当时,我是不能在“讨论区”里发的。特别是有老师说“看不清屏幕”“看不清板书”,我就更不能说了。当时,我想起一位画家征求意见的故事—

一位画家对自己刚完成的一幅作品非常满意。他把这幅画放到大街上,并在旁边写上:“请把您认为不完美的地方画上圈。”等晚上拿回来的时候,画家发现画上画满了圈。这让他非常失落和沮丧。有位老者建议他换个方式再试一试。画家于是画了一幅同样的作品放到街上,在画旁写上:“请把您认为完美的地方画上圈。”结果,他发现画上同样画满了圈。

注意力的选择性,真强大!

线上化错研讨会的最后,我直播回答听课老师的问题—如何用数学的眼光寻找生活中有趣有用的素材—我也没有趁机说:“好创意更有可能出现在含有一定量噪声和错误的环境里。”只是展示了写有这句话的那本书《伟大创意的诞生》。

昨天晚饭后,我回味线上会议“噪声”的前前后后。我想,我不是自诩为“化错专家”嘛,这不是化错研讨会嘛,这个错在当时应该怎么化?

“哈哈哈,新老朋友,这很难得啊,感谢您化了我的错!”在“讨论区”夸声一片时,我这么说上一句,是不是挺好?

我当时怎么没有想到这句话?当时的我只顾遗憾那噪声了。当他人化了自己的错,我表达感谢,那是必须的。这噪声,是提醒我要感谢的信号。

这噪声,是提醒我进一步认识化错的信号。噪声响起的时候,可能我的潜意识里认为,要求他人化自己的错,不好说出口。我们可以化他人的错,可以化自己的错,但我们不能要求他人化自己的错。还是孔老夫子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差错要分类而化,看来,要实践化错,需要智慧,的确是艺术。

这噪声,是提醒我要反思的信号。我不能太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是听出了视频中有噪声,自己感觉“无伤大雅”。真的是无伤大雅吗?“情人眼里出西施”,心会跟爱一起走,耳朵跟心更是一伙的。孟子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就是说,耳朵眼睛之类的器官不会思考,故为外物所蒙蔽,一与外物接触,便被引向迷途了。心这个器官的职责是思考,一思考便得到,不思考便得不到。回头想想,我自己的课,我自己心中是最清楚的,屏幕上有什么问题,我说的是什么话,學生是怎么回应的……而对这节课完全陌生的听课老师来说呢?注意力当然就容易被噪声带跑了,容易产生“情感投射”。

看来,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换位。

这噪声,是信号?一切皆有可能。

因此有了这篇小文。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牙膏研讨会噪声
别被“抗幽牙膏”忽悠了
噪声可退化且依赖于状态和分布的平均场博弈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控制噪声有妙法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在齐越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
新牙膏
牙刷牙膏二合一
2016年国际云和可信计算研讨会
牙膏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