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高中实施育人方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2022-05-30侯正卫张少锋
侯正卫?张少锋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三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近年来,由于地区差异、资金来源和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普通高中发展出现了极不均衡的现状,各地产生了一批师资力量、生源结构、硬件条件、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都相对比较弱的薄弱高中。因此,实施薄弱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进薄弱高中教育全面发展,势在必行。笔者以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以下简称“学校”)为例,对薄弱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有效途徑进行阐述。
一、坚持立德树人育人导向,优先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第一,结合自身优势,优先抓好德育工作。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禁毒教育、诚信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以学校文明校园创建为契机,抓好文明习惯养成,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通过每周“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开展党史教育、纪念传统节日等,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的高尚品质。四是举办“道德大讲堂”,开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敬老爱亲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五是举办成人礼、入团宣誓等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学校在建团百年之际,举行了盛大而庄严的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邀请“40后”退休老党员为“00后”新团员佩戴团徽,颁发团章和团员证。退休党员教师勉励新团员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学习和发扬老党员同志的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我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第二,设置符合青少年发展的德育校本课程。学校在新高考、新课改的理念指引下,立足校史、校情进行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系统梳理学校发展的文化脉络,建立健全课程建设机制,制订凸显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建设方案,重构学校课程体系,推动课程育人。学校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利用周边资源,结合学校特色开发出的德育、心理校本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大力推进课堂改革,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强调深化课程改革,把优化课堂教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握好优化课堂教学的意义和目的,有助于推动薄弱高中育人方式的内涵式发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动、激发新动力。薄弱高中由于学生学业基础相对较弱,在课堂上面临的困境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偏少,有的学生知道答案也不愿意回答,有的教师似乎已经对课堂上的这种现状“妥协了”,导致教师只管教,并不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听懂了。因此,学生跟不上节奏,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出现脱节现象,课堂效率不高,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很多任务和作业,考试成绩却并不理想。
《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式坚持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积极转变师生教与学方式和行为,形成可操作性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校不断强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正确认识和逻辑建构,提出了理解学生心理、支持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的主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学科育人,同时结合大单元、项目式、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提出了适合的学习目标、适合的学习内容、适合的学习情境、适合的学习策略、适合的学习评价“五适”策略,努力将课程的高品质实施植根于课堂教学的深处。
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对于简单易学的学习内容,教师一般不需要讲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能得到一定的“解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精力可以集中在如何备好课、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上,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根据学生的需要,优化课程设计,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薄弱高中教育评价体系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破解“唯分数”难题,促进高中学校从“育分”转向“育人”。学校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积极响应并认真开展教育评价改革。
一是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学校致力于扭转单纯以高考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错误倾向,着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位学生的成长负责,扭转和摒弃单纯以升学率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倾向,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权重,通过对学生指导情况的评价,提升对学生全面发展进行指导的方向感和有效性。教育教学质量归根结底体现为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的使命。
二是指向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是让各项改革措施在学校落地的关键。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特色办学之路,先后创办美术特色班、音乐和舞蹈特色班,大力发展体育特色,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学情、校情的特色发展道路。当然,推进特色发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前还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亟待解决。①生源结构不合理,生源质量较差。薄弱高中招收的特长生多数文化课成绩不够理想。②师资力量、资金短缺,硬件设施落后。进行特色教育必须有适应特色发展的场地和硬件设施,还要有强大的专业教师团队。资金和师资力量短缺是当前的瓶颈。因此,学校特色发展要积极争取政策,化解资金困难,解决教师编制,提高生源质量,保障特色品牌可持续发展,同时,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③特色教育和文化学习时间分配不平衡。艺术、体育特长生专业和文化学习的时间如何分配,怎样兼顾,如何实现专业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平衡,是学校特色发展需要积极探索的重大问题。
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了综合化评价体系,紧紧围绕“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开展全面综合的多元化评价,转变以学生录取分数为导向的倾向,切实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指导方向,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
四、加强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尊重學生的自主选择权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科目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扬长避短,实现高考逆袭,这是新高考给学生带来的机遇。学校立足现有资源与学生需求,创设多维度、多层面的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体系,发挥课程测评的作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与心理动向,给每位学生和家长提供有效的参考,帮助学生在学科、专业以及职业规划的选择上少走弯路。
学校在实践中有效保证了学生生涯规划与学生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协调的关系;将学生生涯发展规划课程贯穿于学生学业发展、生活引导和身心健康辅导等各个方面,把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思想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不同科目的课程中和学习生活各领域,培养学生养成生涯规划发展的良好素养。学校在坚持育人观念和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的过程中,统筹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具体内容、途径和方式等,将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与开展多样化的情境互动相结合,通过相关课程和专业教师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学校积极落实宣传人生发展规划相关课程的意义、开设生涯规划实践活动、开展生涯规划主题活动和团队建设等多种形式的路径,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涯发展规划课程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当前,在新高考背景下,要推进薄弱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现薄弱高中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准发展的着力点,将科学定位、特色创新和品牌建设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还需要研究国家最新教育政策,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目标,从国家教育发展的全局思考特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多样化、特色化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泽林.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在课堂——兼论高中课堂的危机与变革[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4):57-62.
[2] 陈如平.以育人方式改革为重点推动普通高中深度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20(8):31-35.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新高考背景下薄弱高中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20JB280)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